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

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信用是指财产双方当事人一方以还款承诺和能力为条件,暂时取得另一方财产权的借贷行为。信用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现代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一个基本要件。企业信用体系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因为企业是社会最基本的经济主体,企业信用是最基础、最普遍的信用形式。企业信用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企业守信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失信则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目前,我国企业失信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因此要不断探索各种途径,加强完善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

一、企业信用体系中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利益相关者一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利益相关者原指在契约基础上与企业具有相关利益的个人或团体。本文借助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引申研究企业信用体系的利益相关者,从另一个视角来探讨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企业信用体系的利益相关者指与企业信用体系具有相关利益的个人或团体,具体包括企业(客户、供应商)、金融机构(债权人)、政府、员工、股东、行业协会、信用评级机构。相关利益指的是在一个企业信用体系共生体中的利益关系或份额,是权利主体对自认为是应得权利的要求。相关利益的实现是权利主体之间彼此利益制衡的结果。这些利益相关者通过企业信用体系的各种契约形式,如股票、经营合同、劳动合同、借款合同、供货合同、发票、纳税凭证与企业发生经济利益关系,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对企业信用体系的影响是相互的,同时成为利益共同体。且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绝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

二、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对利益相关者权利的满足

企业信用体系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通过各种契约形式,明确规定(显性契约)或虽无明确规定但隐含(隐性契约)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即一方面使各方即企业信用体系和利益相关者的一系列权利都得到满足,同时另一方面,契约性质又要求利益相关者各方承担责任义务。但是信用风险仍然是存在的,当企业信用体系中的一方失信,例如回避自己的责任义务时,风险就产生了。但是利益相关者如果发现,承担某些与自己的目标并不矛盾的责任时,可以一石二鸟地满足自己最大的利益,利益相关者便会主动行动起来。如企业开始对支付货款并不积极,但当它发现按时支付可能带来更大的潜在利益时,他们便会履行自己的偿付责任。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可以对利益相关者的权利最多最大的满足,即利益相关者利益达到最大化。

(一)降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成本

在市场经济中,交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的形式和交易的效率。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性和交易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是造成交易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为了减弱交易风险,首先,要花费时间、精力和费用了解潜在交易者的基本状况和机会主义倾向,根据历史记录判断其在未来交易中发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并评估其信守承诺的能力;其次,如果选定的交易伙伴有较高的机会主义倾向,如曾经发生欠债不还的现象,但根据其他限制条件仍需要与其进行交易,则增加有关防止其机会主义行为在交易中再次发生的相关条款,制定防范交易行为的有关措施,做好相应的准备,所有这些都要支付相当的费用;其三,如果在交易过程中机会主义行为实际发生,造成了当事人经济利益的损失,则应支付一定的费用用于挽回或减小损失,如再谈判、诉讼等。另外,现实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机会主义行为的隐蔽性,机会主义者可以借口外部不可抗力而拒绝承担责任,因此,必须在合同中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以及与交易相关的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全面的考虑和衡量。由此可见建立一个完全合同所需支付的成本可能会相当高,上述支出构成了交易成本的主要内容。如果企业信用体系是完善的,有效运转的信用机制保证企业在市场交易中保持良好的信用。交易者以追求私利为目的,但不以损人为手段,交易双方可以相互信任,并自觉执行契约规定的条款。那么,以上为防范和减轻交易成本损害而支出的交易成本必将部分取消或大大降低。

(二)扩大利益相关者的交易范围

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加大了交易风险和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交易者的决策风险增加,交易行为更加谨慎,交易成功的概率降低,交易者甚至可能取消未来的交易。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在消费领域,一些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通过欺瞒消费者谋取非法利益,消费者即使具有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也会因为企业普遍缺乏信用而降低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推迟消费甚至取消消费计划。在生产领域,一些企业信用差,交易契约中的时间、交货、结算等条款常常得不到严格执行,货款互相拖欠已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并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导致企业不断压缩生产规模、缩小生产范围。同时,由于企业信用整体水平低,很多企业将交易范围限定在具有长期交易关系的交易伙伴范围内,不愿开拓新的市场、发展新的交易伙伴。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就是减弱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主体机会主义行为的一种非市场控制,企业信用体系通过在企业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增强交易者对未来交易结果预期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企业获取交易信息的成本,增强了交易者的交易信心和动机,有利于企业扩大交易范围和规模。从某种意义上说,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减弱了市场交易对充分信息的依赖,节约了信息成本,降低了交易风险,改变了交易者的心理预期,促进了企业交易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上进行。
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信用体系的制约机制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信用体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我们同时强调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信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各个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促进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

(一)企业信用体系的主体——企业

产权明晰是企业诚信经营的基础。产权不清,企业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也不可能从守信中获取更大利益。通过产权改革,明确产权归属,使企业成为产权的真正所有者,企业产权可以买卖,自由转让。信用体系主体能以独立的财产为基础,完全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在这种前提下,信用体系主体如果不讲信用,不但会失去市场,而且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从而直接危及到自己的生存或发展。所以信用也是一种资本,它与物质、人力资本并重,并且信用资本能够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起到很好的聚合作用(刘光明,2003),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核心优势。因此企业非常重视重复博弈的价值,重视企业发展的长期利益,做到诚信经营,加强培育信用资本,如:产品与售后服务质量信用,员工忠诚度,企业品牌与声誉等,从而促进企业守信预期长远机制的建立。同时,企业经理人是直接管理企业的重要人力资本,建立规范的企业家制度和经理人市场,将经理人利益与企业信用联系起来,形成企业经营者与企业信用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企业信用体系的中介——资信评估机构

社会信用服务业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建立科学、规范、公正、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估、综合信用报告及专项信用报告服务,是完善企业信用系统的重要前提和保证。社会信用服务业具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专业化程度高、市场集中度高的特点,承担信用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传递功能,在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用交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为建立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三)企业信用体系的主导——政府

建立完善企业信用体系,离不开政府在利益相关者中进行协调和监管。在全国整规办、国务院国资委加紧受理商会、协会的企业信用评价试点申报以后,商协会、工商局、中小企业局、政府信用管理办与人民银行、信用中介机构之间的矛盾与摩擦越来越明显。因此由具有较强公信力的政府组织来牵头更为可行和有效。另外由于征信数据具有开放性和敏惑性的特点,各国政府都要对其进行管理。不同的国家,由于数据开放程度不同,监管方式也不相同。对于我国来说,监管工作的重点在于体系建设与法规执行:包括规范立法,监督信用管理行业,保证信用信息合法的利用与传播等。随着信用法律法规的完善,政府应该将管理的重点由对信用管理行业的直接监督转向对信用法律体系的实施与维护,即通过法律手段间接管理信用行业。同时,监管的主体也应由政府向民间机构转移。从西方国家经验来看,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立法,民间机构的作用在于对信用管理体系的维护。

【参考文献】

[1] 李曙光. 中国征信体系框架与发展模式[M].科学出版社,2006.

[2] 唐继军.我国资信评估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8(1):47-53.

[3] 虞群娥,周晓阳.我国企业征信体系模式选择及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8(01).

[4] 龚柏新.征信体系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J].上海金融,2008(08).

[5] 付娉娉,董殿文,朱静秋.银行与企业征信体系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8(10).

[6] 姚辉,周悦丽.企业征信体系的构建与法律规制—以北京市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建设情况为分析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