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上市公司特征分析

一、引言

自20世纪20年代审计师开始使用“受限于”(subject-to opinion,简称ST意见)审计意见披露公司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后,美国出现了大量揭露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意见。1989年发布的SAS 59进一步确认了审计师需要在审计报告中披露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责任。在我国,2003年7月1日,颁布实施修正后的《独立审计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该准则规定了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意见是会计报表审计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在承接审计业务和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充分关注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2006由财政部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规定,当审计师对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其经营活动能否持续存在疑虑,从而影响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时,审计师应当提请管理当局披露有关持续经营的重大不确定性,并考虑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Go-ing-concern opinions)。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产生重大疑虑,从而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提及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一类非标准审计意见,具体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等意见类型。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一直是学术界密切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有相当多的文献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进行了单独研究。但长期以来,国内对连续被披露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的特征研究很少,大多数的文献都倾向于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与其它非标意见结合研究,但随着国内外针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异质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单独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和有意义。

二、研究现状

针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与其他非标准意见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具有的信息含量,国外已有大量学者进行了研究。Firth(1978)运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了保留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选取保留审计意见研究样本和无保留审计意见控制样本各247家,并将保留审计意见分为五类,发现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和资产计价保留审计意见产生了显著的负的累计异常报酬率,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具有显著的信息含量。Elliot(1982)继续研究了不同类型保留意见的信息含量问题,选取了保留意见研究样本和无保留意见控制样本各145家,亦将保留意见分为五类,发现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在其公开披露前5周内股票市场有显著的负面反应。Dodd and Dopuch(1984)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在(-2, 2)以及( 1, 5)的时间窗口内,证券市场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负反应程度明显强于其它类型保留审计意见的负反应程度。Jennifer(2003)的实证研究则表明负债比率、上一年度审计意见类型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均显著正相关;流动比率、亏损程度、不支付股利、或有负债比例与公司是否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显著相关,而这些因素与是否被出具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则未发现有显著相关关系;资产规模则与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而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负相关。Jennifer的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与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在影响因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在我国,近年来也有较多针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研究。邵瑞庆,崔丽娟(2006)分析了自我国出现首份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来,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发表审计意见的总体情况与趋势。廖义刚(2006)选取在1998-2003年年报中首次披露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首次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结果表明证券市场对首次出具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具有显著负面反应。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了2004-2009年之间连续五年年报中披露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这些上市公司的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研究,重点考察连续五年年报中披露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之间的共同特性,为持续经营不确定审计意见的后续研究提供相关证据。

三、我国2004-2009年间连续五年年报中披露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上市公司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选择年报中披露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公司为样本,选取了2004-2009年之间连续五年年报中披露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包括审计意见类型、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杠杆系数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筛选,扣除了数据缺失的公司,共得到有效样本186家。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是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手工筛选获得,审计意见数据与财务数据都来自国泰安数据库。以下是统计分析结果及其分析。
(一)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统计分析

我们统计了在2004-2009年之间连续五年年报中披露持续经营具有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统计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在186个样本中,有102个样本被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占54.84%,47个样本被出具了无法发表意见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占25.27%,而被出具了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加事项段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样本分别为21个和16个,所占比重分别为11.29%和8.60%,相对较少。


一般来说,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但是通过比较以前年度的预测与实际结果或比较本期的预测与截至目前的实际结果,没有发现对预测性信息具有重大影响的假设、特别敏感的或容易发生变动的假设以及与历史趋势不一致的假设,同时被审计单位已经按照注册会计师的要求对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事项进行了充分的披露,对于其他项目的审计也没有不符事项或已接受会计师的全部调整建议,其调整后报表已较为真实稳健,注册会计师会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而在追加审计程序中未能获得关于重大不确定性事项的任何证据或只获得了零星证据而不足以形成对该事项的实质性判断,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如果注册会计师肯定被审计单位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但存在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被审计单位却全部或部分拒绝进行适当披露,则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该事项的严重程度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并在意见段之前的说明段中描述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主要事项或情况以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事实,同时指明被审计单位未在会计报表中进行适当披露。

结合以上统计结果,可以推断,样本中,超过半数的公司发生的导致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事项具有长期性及稳定性,大多是由经营不善所导致,且公司对这些事项进行了积极披露,而非消极掩盖。而25.27%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公司则涉及较多的预计负债,主要由巨额担保和未决诉讼所导致,但审计师无法根据现有资料和证据作出实质性判断,故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为数较少的上市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也再次证明多数上市公司都积极披露导致持续经营产生不确定性的事项。

(二)资本结构统计分析

我们搜集了在2004-2009年之间连续五年在年报中披露持续经营具有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以及预计负债总额的数据,以期获得该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从而对其资本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统计,得到图1的结果。

资产负债率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应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一般来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应小于1,若资产负债率大于1,则说明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经营风险巨大,统计结果显示资产负债率均值为5.03,且117个样本的资产负债率大于等于1,13个样本的资产负债率在0.9—1之间,47个样本的资产负债率在0.5—0.9之间,表明以上多数上市公司都存在一定的资不抵债问题。

预计负债是指因或有事项可能产生的负债,预计负债总额越大,表明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越大。统计分析表明在2004-2009年之间连续五年在年报中披露持续经营具有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均存在较多的预计负债,平均为127888182.4元,大额预计负债的存在使公司的持续经营出现不确定性。


结合以上统计结果,发现在2004-2009年之间连续五年在年报中披露持续经营具有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资不抵债问题,大多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公司经营严重亏损,亏损到大于公司的实收资本或股本以及原先因其他原因增加的资本溢价,将盈余公积补亏后仍然无法弥补完全,导致净资产出现红字;二是公司突然面临的巨额赔偿或巨额罚款。赔偿或罚款的金额大于赔偿前净资产的总额,导致赔偿后净资产出现红字,具体表现为该类公司的预计负债总额较大,均值为127 888 182.4;三是公司计提巨额的减值准备,包括计提坏账,固定资产减值等长期资产以及商誉等的减值准备,且计提的金额大于计提前的净资产总额,导致计提后的净资产出现红字。

(三)资产盈利能力统计分析

我们搜集了在2004-2009年之间连续五年在年报中披露持续经营具有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的数据,去除一些不规律的数据后计算得到,ROA和ROE的均值分别为-0.30586和-0.48304,其中,ROA的值在0-1之间的共有74个样本,小于0的共104个样本。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及统一性,ROA和ROE的分母均选取自该年度公司财务报表的期初数据。

ROA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的利润与同期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该比值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ROE是指利润额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该指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该指标越低,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结合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2004-2009年之间连续五年在年报中披露持续经营具有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都具有较差的盈利能力,其经营管理水平较弱,投资收益较低,持续经营能力较弱。

(四)财务杠杆效应统计分析

我们搜集了在2004-2009年之间连续五年年报中披露持续经营具有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方面的数据,包括财务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和综合杠杆,以上数据均由国泰安数据库直接得到,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和综合杠杆三者均值分别为:1.38、-1.37、1.62。

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常常被用来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一般来说,财务杠杆系数大于1表明财务风险较大,而我们的统计结果为1.38,表明该类公司财务风险很大。经营杠杆系数是企业计算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盈余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之间的比率。由于经营杠杆对经营风险的影响最为综合,因此常常被用来衡量经营风险的大小。一般来说,经营杠杆系数为负,则说明营业利润小于零,结合我们的统计结果,经营杠杆系数为-1.37,表明该类公司的营业利润为负值,盈利能力很差,经营风险较大。

四、总结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描述性统计以及结果分析,发现了在2004-2009年之间连续五年在年报中披露持续经营具有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特性的共同之处:一是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大多为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的非标准审计意见,该类上市公司对于导致持续经营出现不确定性的原因多数选择积极披露,而非消极隐瞒;二是其资产结构呈现出一种不合理的状态,资产负债率大多大于1,或者接近1,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经营风险较大,且存在较多的预计负债,公司随时会面临巨额赔偿或巨额赔款,而这些预计负债的形成大多与企业进行巨额担保有关;三是资产盈利能力较弱,总资产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大多呈现负值,后续发展能力很弱;四是财务风险较高,经营风险较大,随时会出现被清算的可能。

在明确该类公司的共同特性之后,我们便可以更好的进行后续研究,针对最近国内提出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异质性的话题,我们可以比较在年报中披露持续经营具有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与其他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之间的特性,从而获取更多证据。

由于本文是首次针对连续五年在年报中披露持续经营具有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的特性进行相关分析,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连续五年间的公司进行分析主要集中在静态层面上,描述性统计分析没有表现出动态性;本文力求反映所研究的样本的共同点,对数据的处理都较简单,没有采用回归分析其显著性,故无法确定这些特性是否显著区别于其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