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

作为证券市场的主角,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仅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而且对国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对投资者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披露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便显得尤其的重要了。而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不少缺陷,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想要针对这些原因,探索出一些对策方法,以期促使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更为充分。

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中,有不少公司疏于充分性规范或流于形式。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有的上市公司定期财务报告信息披露陈述的不充分,财务数据有遗漏,甚至断章取义,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有的上市公司对于诸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重大经济合同和交易、资产重组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事项、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资金投资去向及利润构成以及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及有关高级管理者持股及变动情况等重要信息的披露都很不充分,或借保护商业秘密为由故意隐瞒一些重大事项,以致信息使用者因此而决策或判断失误。

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2.1 对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不充分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中,投资者很难规避这方面的风险。就目前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关于这方面的披露的显然还不够充分。公司要上一新项目,当然这个新项目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利润,可是会不会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呢?是否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是否会给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一些困扰等方面的问题,上市公司对此的披露显然是不充分的。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抱着“能不说则不说,能少说则少说”的想法,投资者很难了解公司对扩大就业、维护职工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等方面所作努力,也就很难规避这方面的风险。

2.2 有些事项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有些公司只把对自己有利的或有资产进行披露,而对有可能转为负债、或有负债项目的事项以及本公司法律诉讼的潜在赔偿或损失的事项等投资者更为关注的信息极力回避。对重大投资项目会计信息的披露也不充分,企业的成败主要在投资决策上,错误的决策有可能使企业倾家荡产。我国上市公司对投资项目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以及“长期投资”等项目中与其他长期资产合并披露的,相关信息使用者很难从表内了解到重大投资项目的支出额及其进展情况,对其风险和预期收益无法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

2.3 分部信息披露不充分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经营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组织结构日益复杂,且不断趋于集团化、国际化。综合信息是集团公司反映其实力的恰当信息。以综合信息代替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会计信息既能节约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成本,又有利于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权。但是,我们看到,这些公司往往涉及不同行业而且在不同地理区域进行生产经营,不同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获利能力、经营风险、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公司分别披露每个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会计信息不可行的情况下,会计报告应披露反映不同风险和机会的分部信息,这是相当重要的。具有不同风险和机会的分部信息对公司过去和未来业绩的影响,是使用者衡量公司风险与报酬的重要依据。

可是上市公司分部信息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完整性和可用性。多数上市公司只按行业披露分部本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产品收入的比例及主营业务利润增减变动情况,而没有按规定披露上年对比数。这些内容涉及的会计信息极其有限,投资决策者难以据此了解分部的完整信息。

2.4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

在关联交易的披露中,对关联交易定价政策、资金被关联方占用的原因、对占用资金如何处理、资金占用是否签署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等缺乏充分的披露。

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关联方交易来调节经营业绩。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来改变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利用定价政策来转移利润;利用假销售,虚增销售收入,虚增债权;将费用转嫁给关联方;通过置换资产,达到调整盈利能力的目的。由于目标公司效益下降,为保住上市公司,可能会频繁的依赖关联交易操纵内部运作,这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带来了很多的泡沫成分,给盈利能力、资金流量状态等方面的确认带来很大风险。

3 充分披露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对策

3.1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从而完善信息披露的内在机制

若从根本上保障信息的充分披露,就涉及到公司治理问题。尽管公司治理结构不属于会计信息的范畴,但发达国家均将其列入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因就在于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保障了信息披露的客观性、及时性以及充分性。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严重,存在管理者的信息优势、管理者与投资者的利益冲突等问题。

3.2 通过充分披露信息来增强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从而尽可能降低?会计信息舞弊的可能性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比较单调,不能满足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信息需求,可以通过增加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增加披露表外信息内容,提供完善的预测性会计信息的内容以及增加不确定性信息内容来丰富会计信息的披露。而且,通过更具实践性和有效性的会计准则的出台来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和方法,使公众和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会计信息得出有用的数据和结论。

强化公司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力度,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由于缺乏国有股产权主体的约束及会计人员身份的双重性,股份公司的经营管理者缺乏有效的监督主体机制。解决国有股产权虚致的出路在于: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需要控股的一些领域的上市公司,为其国有股找到理性的管理者,这一管理者的角色不应由地方行政干预色彩较浓的地方国有资产局担当,最好由直接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担当,以杜绝因多头管理而导致的管理弱化;对于国家需要退出的一些竞争性领域的上市公司,应创造条件促使国有股上市流通,将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的地位让位给社会公众或企业法人,由他们根据自身利益强化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约束。

3.3 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

除了管理机关加强协调,建立健全信息披露的法规和制度外。上市公司还应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相对独立的地位。

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出于私利而干预正常的会计过程的行为,有助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化。此外,由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是一种持续性的行为。上市公司如果出于某种目的,突击组装或修饰某一时期的财务报表,或许当时真能达到粉饰太平、哄抬股价或对外圈钱的目的,但就长远来讲,这种行为迟早会暴露出来,最终必然会失信于民。企业要想树立其良好形象,维持其原有的公司股东并能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必须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素质的培养,为社会提供真实、可靠、全面的会计信息,以维护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利益。若不充分披露会计信息,只是一味的粉饰,从长远意义上讲,是不可能的。

3.4 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一方面,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信用评估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有必要建立信息披露信用的考核机制。主管部门应颁布有关的评定办法,不定期的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等级评定,即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B、C、D四类,并相应的实施管理。另一方面,完善披露管理办法,加强违规处罚刚性。由于公司公开上市所带来的利益驱动,公司管理当局和地方政府都会不惜代价创造条件获得上市资格,这种资格被作为一种资源得到层层保护。这说明我国地方政府为上市公司所付出的政治成本,也说明监管部门对违规案件还缺乏惩处力度。除了需要找到造成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如何使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对策。更重要的是有了解决的对策,就要一五一十的按对策去做,只有这样,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才会越来越充分。

?参考文献:

[1] 胡晓明,会计信息商品化是解决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 经济纵横,2004,03:16

[2] 鞠雪芹, 知识经济下财务信息披露的问题探讨,会计之友,2004,02

[3] 李莉,影响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客观因素分析,审计与理财,2003,12:43~44

[4] 王珍义,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经济师,2003,10:132~133

[5] 李莉,从中外比较中对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的再认识, 广西会计,2003,09:7~9

[6] 刁杉,会计信息充分披露原因解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06:154

[7] 郭从武,充分披露原则与会计报表的信息反映, 财会研究,2003,01:36

[8] 陆欢,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现代管理科学,2002,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