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伦理的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一、 会计伦理概述
伦理,指事物的次序、条理,后来逐渐发展成描述有关人伦的道理,也就是人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道理或准则。由此,会计伦理的概念即人们在从事会计工作时所构建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
会计伦理作为一种价值导向,是通过褒扬会计行为之善和贬抑会计行为之恶来实现其伦理道德功能的。显然,维护伦理、公正,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属“善举”,反映了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和美德;而会计信息的失真则是“败德”的表现。弃恶扬善应是会计人员的职责和价值取向。但现实中,会计从业人员常身处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中,而这些冲突与道德伦理风险密切相关。所以,伦理道德除了包含善与恶之外,道德伦理风险及如何规避也成为不容忽视的内容。
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时刻谨记,冒道德伦理风险的代价是高昂的,必须坚持立场、客观公正。
■二、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人们的职业道德荣辱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些旧的规范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出现了许多会计从业人员道德缺失、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会计信息真实性不足的恶劣影响。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有:虚盈实亏、资产不实、隐瞒负债。常见的作假手段表现为:通过少转成本、少摊费用的方法,使亏损转为盈利;违背销售实现的确认规定,虚增销售收入,夸大经济效益;故意延长费用的摊销年限,不合理地调节特定会计期间的损益;虚制凭证,忽略应有的核算程序。
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果会计信息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那么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甚至会导致决策的重大失误。
■三、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现有法律虽然能普遍制止不合法行为,但仍有漏洞,使部分违法失信行为有机可乘。另外,相关的监督机制仍不够健全,法律监督力度不够,不能很好地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企业管理层过于看重利益最大化
会计核算的根本目的是如实反映企业或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真实地揭示和披露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而实际上,个别企业却热衷于把自己的利益作为会计核算的目的,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样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以及“会计伦理”缺失现象,特别是某些将绩效评价与目标责任挂钩的单位。
(三)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知识落后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当前的会计从业人员中,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会计从业人员,并没有接受过现代会计核算培训,严重缺乏必备的业务知识。
■四、 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监督
会计信息的质量,仅仅依靠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觉悟和道德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法律法规和相关准则及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信息质量拥有可靠的保证。同时,应该不断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外部审计制度,并发挥政府、社会、群众的监督职能,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法律和社会舆论环境。
(二)加强企业内部诚信建设,完善现代企业体制
通过加强企业内部诚信建设,对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做出合理规定、推行财务公开制度,是防止企业内部会计造假和舞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同时,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相互制衡,责、权、利分明的运作制度,有利于从体制上杜绝会计信息的失真,从而有利于防止企业管理层对不正当利益的追求,提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完善业务素质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的有效途径,是会计从业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会计从业人员也要经常自觉地进行学习,不断加强对职业道德的理性认识,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风尚,从而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同时,处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的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历史,还应适当了解其他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会计从业人员只有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秀华.基于伦理学视角的会计概念研究[J].职业技术,2010,(02).
[2]张文贤,施月华,施真真.伦理:最基本的会计原则[J] .学术交流,2002,(04).
[3]张红.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J].南北桥,2009,(05 ).
[4]王燕. 会计诚信不足和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J].冶金财会,2010,(01).
[5]齐庆海,刘 兵.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
[6]邓莉.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与未来[J].法制与社会,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