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治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危害尤为严重,本质上来讲,它以少数人的不正当利益牺牲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乃至破坏国家整体经济秩序的良性运转。
一、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主要危害
从类别上分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所具备的危害性由企业制造虚假盈利和企业制造虚假亏损分别构成,而从产生成因分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又分为微观危害和宏观危害。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同时包括制造虚假盈利和虚假亏损,企业所有权体制与经营及管理机制的差别,使企业代理权产生问题,并引发虚盈和虚亏的问题。
当企业制造虚假盈利时,先从微观角度来讲,企业虚盈行为由其不法所有人以及经营人追求不法利益所致,此种行为如同毒瘤一般。在无形中侵蚀企业,并极可能导致企业走向消亡;再从宏观角度来讲,企业虚盈行为不仅助长其内部滋生腐败行为,还加大地破坏了企业商业道德与社会风气。无论如何,企业虚盈行为掩盖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更对整个资本市场及国民经济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同时还导致国家财政收入虚增,进而使国民收入出现超前分配状态,整体国民经济更产生虚假高速增长比率。
当企业制造虚假亏损时,国家财政收入受到直接性危害。偷逃国家及地方所得税款,这是企业制造虚假亏损的主要目的,它在表面形式上确保了企业获取暂时性好处,但却使国家财税大大减少,则国家丧失了对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建设的财力支持,这将在长远上致使国民收入整体分配不足,以及内需不足,最终造成国民经济的迟缓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受阻。
二、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治理下的主要问题
治理财务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本着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紧抓公民法律教育以及公民职业道德教育和商业诚信思想,在提升法律自身科学性和严谨性基础上,即在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法制教育、提升公民遵纪守法自觉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完善的公民商业诚信体系,量化传统道德,使抽象的公民道德与诚信思想变得可控、实用,且更有指导意义。
规范企业产权及法人治理。推究企业的社会本质,分析企业内部各个阶层之间物质利益关系,不难发现,作为组织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企业应致力于开展生产的有效性,在根本上寻求满足和创造社会需求的途径,为满足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一直以来,在传统经济生活中,企业缺乏生产及经营效率的根源往往被定为产权制度不佳。但现代管理思想更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及员工人性发展,提倡合作、共赢及团队精神,对人的管理才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所在。从这个角度讲,国家应将工作重心定位于保证社会公平、增进全民社会福利、以税收方式开展二次或多次分配,避免社会财务过度集中造成的效率低下,企业则更应关注法人问题及法人治理,促进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生产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使社会产生最大化的效率及活力。
建立健全职业道德与商业诚信体系。作为一个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德·杜拉克也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够成就什么,但如果其在品德和正直方面存在缺点的话,便一定会坏事。放在企业管理体系内,人在职业道德与商业诚信方面的素质,已经脱离了简单的绩效限制,缺乏相关素质的人便不具备企业管理者的资格。品德和正直,即成为一个人做好企业管理工作的必要的、重要的条件。
三、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有效举措
治理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过程,实则是一个企业管理不断完善的过程,其要求企业应全面做到:
完善财务会计理论及相关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日益进步,传统会计理论内容也应在时代的变化中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的血液、满足时代发展所需。在现实情况中,财务会计实务出现问题时,也会导致会计学科基础不牢,不断寻找新的会计理论与核算方法,这是会计学术界应不断探索的课题。在众多理论体系及方法内,权责发生制被认为是企业会计确认的基础所在,此种制度的实践将现实经济业务内各种应计项目或待摊费用等项目与相关法律法规很好地对应起来,并很好地减少了人为动用技术手段的行为。同时还要注重建立严密的财务会计法律及法规,减少会计理论及会计监督的疏漏,具体、严密地制定财务会计核算规则,尽可能减少人为操纵会计的各种因素。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治理过程中,应加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外部监督制度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此种视角下,企业应在相关法规体系范畴内,从自身业务特点及实际情况出发,编制满足自身发展所需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与国家法律制度相互一致。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上应达到三大标准,即控制范围全面化、控制程序规范化、控制方法可操作化,即内控措施渗透至企业经营各个环节,企业内控措施规范且位于企业管理的突出位置。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加便捷地操作。进而能产生更好的控制效果和促进控制增值。为了得到最好的内部控制效益,企业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选择最好的组织架构,使企业各个部门间有机协作、合理分配权力、实现权力监督。分析社会上存在的重大经济舞弊案件的企业,权力运用不当,特别是舞弊者权力过头导致权力丧失控制,这成为企业滋生腐败行为的重要原因,则企业应充分做到权力授予适当、权力约束有效,这其中须全面实现对企业主要经营人员的合理控制。根据主要经营人员即受控对象的成熟度,企业展开具体的控制工作。一则保持控制有度、适度,二则提高控制规范程度。三则提升内部控制的规范性。
加强企业外部监督。强化对企业监督,除了要从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人手,还应更好地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必须使外部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税务机关及国家工商机会共同参与对企业的监督活动中。企业各利益相关者是外部监督的动力来源和实施主体,比如股东、银行、员工、债权人、潜在投资者以及国家等,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希望能够获取公平、合理、真实的财务信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股东是外部审计监督的主要动力,国家审计应取代民间审计,实现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当企业管理运行良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时。民间审计部门或机构可直接实施外部监督职能,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均应由政府组织实施外部监督。此外,还应加大审计人员违规成本,从根源上减少乃至消除人为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确保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可靠。
重视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培训。开展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培训活动,这是提升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会计人员是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其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都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密切,加之现代企业经济业务极其复杂,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处理方式的选择也变得甚为复杂,会计人员须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和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在从业过程中,会计人员应努力达到三项要求。基本的从业要求,即达到一定的学历要求,以取得从业资格证书为会计职业人的最低要求;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即企业财务负责人的高级职位、财务会计主管的中级职位、具体负责程序性工作的低级职位等,不同的岗位各有不同工作职责:会计师协会及从业资格管理要求,即会计人员应加入会计师协会,并严格接受全国及地方会计师协会的正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