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改革中国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模式的设想
在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完善的大背景下。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式,报账、报税工作都有很大的变化,旧的会计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问题是会计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人才的关键。传统职业教育的会计教学模式是数量型的、粗放的、与实践脱节的,必须被全新的模式所取代。
一、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模式的冲击
(一)会计制度的变革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中国会计制度正在迅速地变革,与国际结轨日显明显。截至目前,已经颁布并实施了几十个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不再是传统的记账算账、提供真实有用的经济活动信息那样简单。而是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除从事传统会计工作之外还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合理进行会计预测和估计,并且要有评估和控制会计风险的能力。同时,会计工作与法律、金融、财税的依存关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
(二)信息技术的进步
信息产业是当今发展最快的产业,随着新的知识、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地推广运用,现代会计与传统会计工作相比已是面目全非,不但内容方法没有可比性,而且其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还正以惊人的速度推陈出新。其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电子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网络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账本,成为了会计信息保存和传送的主要工具,使现代会计工作更富有挑战性。其二,信息技术下的现代会计工作比传会计工作需要的会计人员更少,工作质量要求更高,会计领域竞争越发激烈。
(三)税制改革对会计工作产生较大冲击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税收政策越来越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为了应对发展、能源环境、就业、收入分配和金融危机等挑战,国内税收政策进行了多次大的调整,作为主要税种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都先后进行了改革。同时,税收征管模式、手段、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之中,办税、报税、税务稽查更多的依赖软件和网络,这就使传统职业教育会计教学工作必须面对新的税制环境,税收管理模式不断改革。
二、国内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一)课程设置重数量而轻质量
目前的大多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工作目标是通过设置众多的会计类课程来实现,这类课程一般占总课时的比重达到50%~60%,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预算会计、施工单位会计、税务会计等各类会计,少则十几门,多则二十几门,通常教学内容与实践并匹配,而且交叉严重,不但所学不能所用且严重浪费了时间和资源。
(二)教学工作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由于教学投入不足等原因,职业技术学校的会计教学工作多半没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实习实训的机会,学生没有足够的实际操作过程,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低下。通常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但实际在工作中许多用不上。其可能导致两方面结果:一方面,老师对实践接触少,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对于企业新的会计核算方式、新的报税机制一无所知,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合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实习有限,没有深入地接触业务,造成只会纸上谈兵,只会做几个会计分录,不能胜任具体工作。
(三)知识面窄,所学内容单一
现代会计工作需要复合型人才,而传统的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模式内容单一,各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注重知识的依存关系。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等许多属于同一个问题,只是方法上不一致,被传统的课程设置方法人为的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会计。学生通常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头脑中基本都是一些零散的会计分录和方法,一到实际工作中不能马上适应工作的需要,不被用人单位认可。
(四)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与学本末倒置
按照现代经济理论,需要是供应存在的理由。职业教育应以实际需要为目标,学校应按社会需要并在适度超前的情况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断修改和完善,学校的教学工作应忠于人才培养方案,教师的授课应遵守大纲。同时应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适度调整。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目标清晰,质量可控。教师应与学生在课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学相长,相互促进,而非目前的教师一言堂。
三、改革中国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模式的设想
(一)更新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前提是更新教学理念。从学校的领导到教师都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方法,认清自身的职责。深入学习、刻苦研究,理清思路。对中国的会计制度的立法精神,企业会计工作内容,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的全新方法及进一步变革趋势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定位有一个合理的诠释。合理确定培养目标,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编好教学大纲。
(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完善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适当加大基础课程(如《基础会计》、《管理学原理》等)的课时数,并强调学生学完每一阶段课程之后都要完成实习实训,并且达标。并根据会计业务新的变化、新的发展情况,增添新的相关的教学内容,如适度增加会计战略与策略、经营风险与会计风险、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等内容。二是增加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让学生在校学习一段后再到社会工作一段(一般一二个月为宜),然后再回学校继续完成学业。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时间消化理解课本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经过实际工作又回到校园的学生无疑会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形成压力,使老师无法再兜售过时的知识,逼迫教师们开展调研和社会实践工作。
2.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往的教学,绝大部分是面对面传授,只注重理论教学,在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要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太现实。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应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动因,进行发现式的、探索性的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授课变为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事件,进行真实的核算、决策、咨询,而教师在其中起到一种中介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将会变成一种主动的自发的要求,而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三)加大教学投入
改革后的职业教育的会计教学模式是在新的信息技术下进行的,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样就需要更注重实验、实训和实习工作,而实际中的计算机、系统软件、网络的普遍应用又要求教学工作模拟实际进行操作,这就要求教学设备、设施要有一全新的变革,要与实际对接。而传统的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低成本运作模式已经彻底不适用了,需要大量新的投入。
总之,不论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模式如何改革,其最终都是要为实践服务,任何脱离实践的改革都是一种浪费,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务实的、深思熟虑的教育的前提需要不畏艰辛,不惧指责。只有经得起社会考验的教育模式才是成功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杨.面向21世纪会计教育发展的对策[J].会计之友,2000,(10).
[2]于而立.更新会计教育理念 改革会计教学模式[J].温州大学学报,2001,(2).
[3]翁玉良.改革高职会计教育的几点设想[J].成人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