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措施

北京市西城区财政局

过去的三年,我区按照“三步骤推进”的原则,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等前期准备工作为先导、以工资统发为突破口、以政府采购资金直接支付为重点,初步形战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不可逆转之势。“十一五”时期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区域功能定位为出发点,以解决重大的深层次难点、热点问题为突破口,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开拓创新精神为指针,实现全面推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主要措施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改革宣传力度

三年来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是与我国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公共财政发展要求的财政管理制度。财政部门作为负责推进这项改革的实施部门,自身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将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这项改革的总体要求上来。同时,要继续坚持“不改变预算单位的预算主体地位、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不改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权”的“三个不改变”和方便预算单位用款等基本原则,加强改革内容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切实消除预算单位的顾虑,最大限度争取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二、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加强对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成败的关键。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到各单位的切身利益,同时改革工作也需要各单位来配合完成。所以,在做好大力宣传改革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这项改革的领导,提高各预算单位和部门领导对改革的重视程度,加快改革的推进步伐。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在健全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工作中,要着力解决好预算单位大量沉淀的结余资金问题。2004年区财政局对全区58家一级预算单位开户情况调查,发现各单位开设了大量的银行账户,其中既有基本账户、基建账户、党团工会等其他账户,也有较多过渡性账户。约有近6亿元的资金沉淀在单位的银行账户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这些账户,应区分性质区别对待处理。(1)清理撤消过渡性账户。对过渡性账户要分清账户性质和资金性质,对确实属专用性质的,经财政审批后保留使用,其余情况要坚决撤消。(2)清理基建账户。对已完工验收结束的账户,清理撤消。对结余资金进行分类,应上缴财政的耍做到应缴尽缴。对于以后开工的基建项目通过政府采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3)在通过审计检查后,保留工会和党团账户。(4)逐步清理结余资金,撤消各单位基本账户。(5)在清理往来款项的基础上,采取激励机制,出台对单位节约使用财政资金的奖励措施,避免单纯收缴上交管理。
同时,严格只出不进的原则。

四、全面推进改革

经过全体财政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各预算单位和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我区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局,接下来就是如何加速推进各项具体改革措施的问题了。财政部门工作人员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的部门多、工作的头绪多、影响面积大,任何一项业务的推行都需要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做好相关单位和岗位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在总结前一阶段推行集中支付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有重点的推进各项改革新措施,充分实现由点带面的效果。避免乱铺摊子充场面,减少工作的随意性,讲求科学和实效。同时应注意及时收集和反馈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决策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具体措施是:(1)将我区所有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工资统发系统.加强财政在预算执行中对人员经费的掌握和监督。(2)继续扩大财政直接支付业务的范围。在现阶段政府采购资金纳入直接支付的基础上,将基建项目资金也纳入直接支付系统。(3)全面推进授权支付业务。在选择部分单位进行授权支付业务改革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授权支付业务的实施范围,最后将所有一、二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授权支付范围,将所有财政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

五、建立健全内部岗位职责,完善各项责任制度,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随着各项具体改革措施的全面推行,作为国库集中支付的执行机构,不能以牺牲内部监督和制约为代价,换来推行集中支付改革的工作业绩。各级领导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工作,紧绷安全这根弦,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形成牢固的制度防线,防止因为岗位职责不明确、岗位责任不明确,出现一人多岗、一人包办的风险隐患,避免内部出现“灯下黑”。

六、大力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

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要求和北京市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的规定,要进一步规范政府分配秩序,促进执收单位依法履行职责,增强财政调控能力,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财政部门要设立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取消主管部门和执收单位设立的收入过渡性账户;规范收入收缴程序;健全票据管理体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非税收入收缴的监督管理。

七、继续加强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按照财政部金财工程的要求,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信息系统必须要实现五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系统平台、统一组织实施”。区财政局按照财政部金财工程的要求,提出了“一个平台、一个数据库、三个系统”的金财工程总框架,目前工资统发、集中支付、收入收缴已纳人统一的系统。根据财政改革的规划进度,今后要不断充实和完善整个系统建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财政、税务、国库等部门的联网工作,提高收入信息的传输速度,实现资源共享。

八、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着力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和工作服务水平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规范性、科学性、程序性很强的管理制度,在相关管理体制和配套制度尚不完全到位的情况下,推进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会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进程中必须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注重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在管理原则、管理流程和管理理念上,都要注重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要改进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拨付效率,方便单位用款。用财政部门人员的真心和实际行动来赢得预算单位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为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九、研究改革激励保障措施

由于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属于资金分配层面的改革,需要调整现存的利益分配格局,外部的阻力是很大的。同时在改革过程中,一方面作为改革主体的财政部门在工作量成倍增加的同时,还面临着财政内部职责分工重新界定的问题,内部压力也很大。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各预算单位和部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各部门人员的创造性,形成部门间、单位间联动的局面,是摆在财政部门面前晶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在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同时,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看待利益分配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激励保障配套措施,结合不同部门的实际支出情况,建立可比的参照指标体系,对单位节约财政资金、有效利用财政资金进行鼓励和奖励制度,充分发挥改革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完善改革配套措施。

十、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执法监督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充分发挥其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的作用,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监督执行机制,包括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专业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对资金和财务的监督,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等。这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我国目前的国库监督机制主要由财政监督、政府监督和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构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权责利不明,缺乏相互制衡,监督约束软化。因此,应建立健全国库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加强监督制约,可以考虑修改《预算法》,在《预算法》中对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监督制约机制做出明晰具体的规定,明确责权利。二是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日常监督,加强对预算单位使用资金的监督,对资金拨付各个环节应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和审计部门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外部监督,定期组织人员对国库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部门预算改革、绩效预算推行、政府采购改革及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行,加强财政资金用款计划、支付审核、账务核算、信息报告、监控管理,建立安全、效率、监督相统一的国库监控管理体系。要以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规范政府的财务行为,以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推动政府财务行政公开透明。以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推动政府行政的廉洁高效。

本文主持人:王丹,执笔人:冯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