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单位财务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地质调查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切实管好用好国家财政资金,对地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就如何加强地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地质单位;财务管理;会计
近年来,我国地质单位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模式不断深化,企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地勘单位规模化、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尤为明显,特别是2006年1月20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发布,极大地鼓舞了地质队伍的发展。同时在新时期下,能源需求的增加,加快了我国地质单位的发展,同时也为其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质单位在面对巨大的经济机遇的同时如何调整单位经营方针,做好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直接关系到单位的生存。因此,加快地质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有效的实施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加强单位自身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地质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
1 我国地质工作的特点
地质工作与工业生产等其他生产经营工作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地质工作具有生产周期长、变现或实现收入不均衡、资金投入风险高等特点。(1)地质项目特别是以找矿为目的的地质项目,其工作周期一般都超过一年,有的甚至需要数年或者数十年才能完成。(2)在地质项目完成后,其地质成果变现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使地质工作收入在实现上容易出现很大的不均衡性。(3)由于地质工作既具有生产性又具有研究性、探索性的特点,所以,地质工作的资金投入就具有高风险性。同时从对地质单位及经营者的利益方面考察,作为一个长期存在连续经营的经济实体,在管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而作为地质单位的经营者,由于受任期、工作调动、退休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在自己的任期内需要也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工作业绩。也都要考虑当前一段时间内的切身利益问题,甚至是每个年度的收入水平。因此,地质单位在客观上存在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矛盾必然要反映在地质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和管理工作上。
2 加强我国地质单位财务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1加强我国地质单位财务管理的可行性
当前正是地质单位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爬坡攻坚的关键时刻,今年的经济运行会议又提出做大做强是地质单位的共同奋斗目标。随着地质单位改革力度加大,地质单位单位化进程加快,事企分体运行顺利推进,单位改制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盈利空间逐步下降.资金和成本压力加大.财务管理体制和手段的创新和变革,高素质财务人才短缺等 都使财务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的职能、活动范围发生重大变化,财政的职能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为了使预算的数据相对准确,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落实到位,日常会计核算的成本费用归集细化、内容相对准确。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做得是否扎实,对于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财务管理工作。
2.2 加强我国地质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地质地质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项资金和往来账项的管理不到位。目前,地质单位的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影响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施行,财政部门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使用的效益。(2)地质单位的会计核算方式不恰当。现行单位会计制度与部门预算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的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导致会计科目容易出现混乱。(3)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在一部分地质单位中,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没有真正落实。会计工作机构、会计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或只实行职务分离,没有实行相互制约。
3 加强我国地质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3.1 逐步改革地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
(1)逐年提高基本支出经费预算水平,满足事业运行对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需要;按政策兑现离退休人员经费预算,减轻单位事业运行经费的负担,财务管理工作也会随之得到加强。(2)地质工作有它所固有的运行规律,及时下达项目预算,使项目在正常的工作周期内,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地质工作季节性很强,也有它所独有的特殊性质,如果预算下达的时间与地质工作周期差距过大,错过野外工作的黄金季节,地质工作很难按规定时间完成野外的工作任务,尤其是重型工程,对财政资金的预算执行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中要特别注重预算下达的时间,根据不同项目确定不同的预算下达时间。
3.2 规范地质单位会计核算
当前地质单位内事业人员和资产与竞争性经济混用的现象普遍存在,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使得成本核算、费用归集、财务成果的核算难以准确进行预算内或预算外项目的划分。规范财政、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可以预警财政性资金使用、对外投资和对外承揽项目的风险性。地质单位现金流量的管理历来比较淡化,连现行制度也没有对地质单位编制《现金流量表》作出规定,由此导致财政、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有效性的缺失,容易产生财政性资金体外循环。为此我们建议加强对地质单位的预算管理与市场经济建设的研究,要防止“一统就懒、一放就乱”的局面,推进预算、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
3.3 赋予地质单位更多的财务自主权
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地质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必须‘符合预算管理的刚性规定,工资直发、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这些规定是完全正确的。但地质单位的组织管理模式要求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自主权,充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有保有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自我完善、扩大积累,最终才能达到减轻财政负担的目的,否则会产生“财政包揽、单位分光”的局面。对地质单位经费采用基数增长法预算,结余管理实行“核定基数、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财政政策,明确规定承担的改革、发展任务,这样才能激发地质单位的创业热情,也是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路径。加强财政、财务监督是非常必要的,财政监督是外部监督,财务监督是内部监督,切忌“以定代管”,放松监督,否则不利于属地质单位的健康发展,容易滋生腐败,导致经济管理混乱。
3.4 提高地质单位财务分析能力
首先要要掌握财务基础资料,凡是涉及财务活动的各项数据资料都要记录。其次要完善财务指标体系,便于参阅,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内容要准确,财务分析的真实性,取决于分析中各项数据、资料等内容的准确无误,内容准确也是个质量标准。要对所掌握的大量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去伪存真,反映经济现象的本来面目。还要抓住主要矛盾,一个单位的经营活动有它的规律,财务分析正是查清哪些因素影响着单位财务情况的变化,说明原因,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另外,分析的重点则应根据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既要进行全面分析,又要突出重点,抓住矛盾,解决实际问题。
3.5 提高地质单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完善岗位设置,不断充实财务管理人员。各级领导都应关心理解财务管理人员,帮助他们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其次,我们要加强财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培养,要通过会计继续教育制度,加强会计的培训,使财务从业人员能及时并熟练掌握新的会计知识、新的法律、法规并将其全面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协调能力培养。
总之,加强地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途径很多,我们还应根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刘佳茗.如何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J].经济师,2007,11.
[2] 陆敏.财务风险管理实施手册[J].商场现代化,2008,4.
[3] 王伟明.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煤矿现代化,2006,7.
[4] 刘立新.石油勘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JJ.统计与决策,2008,11.
[5] 吴景芝.勘探企业财务财务管理现代化[JJ.企业会计,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