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要素会计模式的科学性
黑龙江财会2001.11
构建全要素会计模式的科学性
王实 许立欣
传统的会计等式是物力资本价值论的产物,是站在企业物力资本所有者权益的角度建立的。只承认物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而不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会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人开始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以便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角度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笔者认为,从建立新型企业制度的角度出发,确认企业人力资源所有者与物力资源所有者一样,对企业的资产享有同等所有者权益。在修正和补充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建立全要素会计,而不是单独的物力资源会计或单独的人力资源会计。全要素会计不仅体现了物力资源所有者应有权益的保障,而且也体现了人力资源所有者应有权益的保障,它是以保障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力和物力两大部分)所有者权益为中心的会计模式。我认为全要素的会计模式应为:
人力资产十物力资产=负债十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十物力资本所有者权益
这个全要素会计模式,是站在企业实行劳资共有经济新型企业制度和保障劳资双方权益的角度建立的。否则,会计等式不仅是不公平的,也是残缺不全的。劳资共有经济与按全要素分配的企业制度,古今中外皆已有之,而且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天实行这种企业制度,既是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分配原则的必然要求,也走真正落实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和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当然更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已由资源配置经济(重物经济)迈入制度经济(重人经济)。与之相适应,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也应修正、补充和增加人力资源会计部分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全要素会计模式中,将传统会计模式中的资产转化为人力资产与物力资产两部分之和;将所有者权益转化为人力资本所有者权与物力资本所有者权益两部分之和。它明确表示,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力资本所有者一样,对企业资产都具有同等的所有权和收益权。
从全要素会计模式来看,与传统的会计等式相比,该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增加了一个“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会计要素。但这并非是强行加入的,而是恢复了其本来应有的面目。因为社会生产的进行,仅有物力资源不行,仅有人力资源也不行,必需两者兼而有之。对于传统的会计模式人们已经认可,现在我们又给它增添了新的内容,这也是具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全要素会计模式的右端:负债、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均可分为两部分,即:以人物为载体的实物体现和以人为载体的实物体现。我们可以把它表述为:
第一式:物力资产=负债Ⅰ十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Ⅰ十物力资本所有者权益Ⅰ
第二式:人力资产=负债Ⅱ十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Ⅱ十物力资本所有者权益Ⅱ
第一式的意思是说,企业的物力资产是企业的一部分负债(企业因形成物力资产而形成的债务),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一部分权益(凝固在物力资产上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投入及其产生的利润)和企业的物力资本所有者的一部分权益(原本就是物力资产和物力资本所有者以各种形式投在物力资产上的价值及其产生的利润)以物为载体的实物体现。
第二式的意思是说,企业人力资产,是企业的一部分负债(企业因形成人力资产而形成的债务)、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一部分权益(原来就是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各种形式投在人力资产上的价值及其产生的利润)和企业的物力资本所有者的一部分权益(凝固在人力资产上的物力资本所有者投入及其产生的利润)以人为载体的实物体现。
第一式中就某一名职工个人来说,其“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Ⅰ”有两个内容:
其一,他在该企业工作期间,对该企业物力资产都有“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Ⅰ”——都有权力得到工资、资金。福利和社会保险等各种附加(这部分内容类似于“因定资产折旧”,是人力资产归人力资本所有者部分的折旧),同时还有权利得到拥有人力资本而带来的当年利润分成外力资本股分红)。
第二,只要他在该企业工作过,无论现在是否还在该企业工作,对该企业的“物力资产”都有“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广——都有权利得到、保留和转让“他在该企业工作期间剩余价值分配的剩余,(类似于公积金和公益金等)按人力资本可分配到的部分”(可以看作是人力股分配剩余股票)及其分红。
第二式中,就某一名职工个人来说,其“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也有两个内容:
其一,表明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力资本所有者一样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对企业资产有占有权与处置权。这是实行“劳动共有经济”企业制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二,表明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与物力资本所有者一样,是企业资产所有者,对企业资产有收益权。这是实行“按全要素分配”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目前,由于企业制度的改革和人力资源资本会计的发展,分别准确计量人力资本的数量与质量和物力资本(所有非人力资本,包括实物形式与货币形式等)的数量与质量,并且在两者之间合理分配企业利润(剩余价值),显得十分必要。实现劳资共有经济与按全要素分配的构想,有力于企业制度的创新。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