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散户角度的会计信息使用实证分析
摘要:在会计信息使用中,我们从散户的视角入手,通过借鉴前人在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成果,通过实证分析了散户会计使用方法与建议,着重关注企业规模、市场景气度等相关指标,探讨这些指标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投资意义。
关键词:散户;会计信息;实证
在我国会计信息中,对于投资者来说,尤其是散户,他们接触较多的却是这类更具广泛意义的会计信息。不过当前市场有效理论告诉我们,公开的信息并不总能为投资者带来理想的超额收益,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市场有效理论为我们展示的另一个方面,即公开的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它往往能够在提供稳定的平均收益的基础上再加上一点点不可多得的超额收益,这样的收益效果正是大多数价值投资者乐于见到的。
1 基于散户角度的会计信息使用情况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会计信息的功用是有目共睹的。但当我们从散户的视角入手时,我们却会发现会计信息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其主要特点如下。
1.1 散户自身固有的特点
散户自身固有的特点主要分为能力特点和成本特点。能力特点方面包括:(1)会计知识储备有限,除去部分专业散户外,大多数散户对会计信息的认识仅停留在了解之上; (2)统计知识储备有限,大多数散户无法熟练操作较为复杂的统计模型及其相应的处理技术; (4)理解深入水平有限,相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散户更倾向于简单、直观、逻辑关系清晰的数据展现方式。成本特点方面包括:(1)追求低成本,散户的收益敏感性及成本效益原则决定了其固有的低成本取向,甚至通过成本进行决策信息的选择;(2)追求信息取得途径便捷、方式多样,作为低成本特点的衍生,散户往往要求信息取得途径多样化,并且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再处理。可见,纯粹而未经处理的会计信息并不能满足散户的所有要求。
1.2 散户对会计信息的态度至关重要
态度决定一切,时至今日,在大多数散户眼中,会计信息的专业性仍然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再加上长期的观念沉淀,更是使得散户对会计信息敬而远之。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何会计信息决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散户的决策依据仍是毫无根据的小道消息?可见问题的关键所在不在于会计信息决策技术而在于对会计信息的态度。只有意识水平达到了,后续问题也就成了顺水推舟的事情。当前情况下,对散户的会计知识宣传与培训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2 基于散户角度的会计信息使用实证分析
2.1 实证目的
本实证的目的在于探讨作为一个散户,在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状态、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的会计信息指标时该如何理性地使用会计信息,实现降低决策成本的同时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可重复性。
2.2 研究数据来源
在研究数据方面,我们以股票月收益指标为基础的因变量,以企业短期偿债指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为基础的自变量进入了模型指标体系之中。最后确定的样本标准:涵盖2007-2009年,且要求样本企业必须在2005年1月1日己经在A股上市,经过多重筛选,最终有120家企业进入样本中。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天天基金网,对于其中部分缺失数据的补充则来源于相应企业的年报数据。
2.3 研究方法
本文借鉴了经济学及统计学中对数据的检验方法,结合规范性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相关知识,从散户角度入手对会计信息相关性进行检验。本文主要采用STAT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指标相关性及偏相关性检验,进而完成本文最关键的模型拟合部分,在细致分析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结论。
2.4 研究结论
我们通过分析,验证了作者的对市场环境与企业规模的4个假设,即从散户的角度入手,对不同景气程度的资本市场,散户投在会计信息上的精力应该是差异化的,而这种差异化还应体现在对企业各类型会计信息的关注程度上。同样的,对于不同规模的目标投资企业,散户对会计信息的关注程度也应该是差异化的,而这种差异化中仍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对企业会计信息关注范围与程度的选择。更进一层讲,对于不同市场景气程度与不同规模的投资对象,散户进行投资决策时可以利用会计信息获得增量信当然最终证明会计信息是具有相关性的,而且这种相关性在不同的市场景气与对象规模下是存在差异性的。
2.5 研究建议
散户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确定好自己相适应的成本与收益标准,风险承受能力等指标。散户应该理性而客观的区分自己所处的市场状态,这涉及到各方面信息的取得与吸收,同时市场状态的划分标准可以更多样,更详细,从而为自己后续的决策提供更良好的环境基础。散户应该参照相关的官方标准及其自身的投资要求对目标投资对象进行合理的划分,并保证自己所确定的划分标准具备一定的环境适应性,能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散户可以在本文研究结果大范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试验与校正,并随时保持更新,从而形成真正能指导其投资决策的指标体系。散户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该适应按市场景气程度和目标企业规模进行划分,同样应适应把更多的分类与影响因素引入判断标准体系之中,但一切均应以收益、成本、风险三个指标的平衡为基础。
不过,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市场景气程度的变化过于频繁,大量样本数据缺失的情况普遍存在,还需要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世农,许年行.资产的理性定价模型和非理性定价模型的比较研究-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6):105-116.
[2] 吴世农,吴超鹏.盈余信息度量、市场反应与投资者框架依赖偏差分析[J].经济研究,2005,(2):54-62.
[3] 杜兴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基于会计准则视角的分析[J].当代财经2008,(10):106-111.
[4] 杜兴强,温日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一项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7,(1):122-133.
[5] 刘峰,吴风,钟瑞庆.会计准则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吗—来自中国股市的初步证据[J].会计研究,2004,(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