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核算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大,很多事业单位资产来源渠道已经不在单一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投资主体呈现了多元化趋势。为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事业单位对外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不仅可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还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校在固定资产核算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事业利用自身优势,以自有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保证其主营业务的持续发展,这既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和会计核算有重要的意义。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财预字第288号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别做出了规定。它们对规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管理与核算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经济环境和人们对对外投资的认识,与制定规则、制度时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有必要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进行具体探讨。
1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核算措施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主要有以材料的投资、以固定资产的投资、以无形资产的投资以及以货币资金的投资等,现行制度对这些方式的投资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了加强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有必要在现行制度的基础上对各种方式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进行改进。现行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应按评估价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按账面原价,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同时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2002年3月颁布的《关于旧货和旧机动车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规定,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一律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且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视同销售,应当遵守这一规定,在会计核算上应考虑增值税的影响。因此,当事业单位以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可先按协议价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按固定资产账面价贷记“固定资产”,上述协议价与账面价的差额借记或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再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分别借记“固定基金”,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改进后, 我们能直接看出固定资产的减少是用作对外投资了,固定资产的减少导致固定基金的减少,而固定基金的减少是转化为“事业基金-投资基金”了,这样更符合逻辑,易于掌握。而且,与事业单位用其他资产对外投资的帐务处理也趋于一致。
2 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核算的措施
2.1 合理划分投资的种类
事业单位对外固定资产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板,因此,在进行会核算时应按投资的种类设置明细账,核算投资的取得,投资的收益,投资的收回。另外,财务部门还应设置对外投资的备查登记薄,详细记录每次投资时间、投出资金额、取得投资收益情况、投资回收金额、时间,以便财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所有对外投资进行会计控制,定期对投资的效益情况进行分析,为单位领导提供医院对外投资方面的经济信息。同时建议将“对外投资”科目取消,增加“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投资收益”科目。将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改为:借记“固定资产清理”和“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然后再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将其差额转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将通过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记入“投资收益”科目,期末从“投资收益”科目再转入“事业结余”或“经营结余”,由此反映出事业单位净资产的增加。
2.2 合理进行应纳增值税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发生的增值税实际上是因资产流通而引起的。事业单位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按照资产评估确认的价值与投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 “固定基金”科目,贷记 “一般基金”科目,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值和一般基金。再按照固定资产的评估确认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反映基金流向,借记“一般基金”科目,贷记“投资基金”科目。对于应缴的增值税,属于一般纳税人的,借记“一般基金”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借记“一般基金”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
2.3 积极引入“权益法”核算方法
现行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核算要求以“成本法”进行核算,这是基于当时事业单位实际对外投资业务不多,并依重要性原则的前提下出台的。但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业务迅速扩大,在被投资单位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大,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达到控股或实质上控制了被投资企业,他们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很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也强调对外投资必须“坚持投资回报原则,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所以,仅己“成本法”核算对外投资,明显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对外投资业务的需要,应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做法,引入“权益法”核算观念,正确反映投资绩效,进一步强化对外投资的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事业单位也正逐步走向市场,事业单位投资与筹资的范围和渠道进一步拓展,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通过不断加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管理与核算工作,以实现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树玲.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发展方向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7,(5):55-57.
[2] 吴开宇.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07,(3):18-20.
[3] 陈喜斡.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弱化及其治理[J].财会研究,2006,(10):30-31.
[4] 徐国民.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06,(5):83-85.
[5] 高建强.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经济师2006,(9):163.
[6] 张春风.事业单位会计处理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