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摘要:施工成本控制是施工单位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施工单位的盈利主要来自于施工承包收入与施工成本的差额。而施工阶段工程成本的控制是实现施工项目赢利的重要阶段,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加强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控制与管理问题。
关键词:施工单位;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效益是管理的根本,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是企业管理中的主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建筑工程招投标机制日趋成熟。当前,很多招标项采用了科学和低价中标的评标方法,使施工单位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保证中标后的工程利润,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的投资效果,则必须对从项目优化施工方案、项目预测、项目决策、投资估算、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和完工后的竣工决算进行成本分析。此文仅就施工阶段,建设单位工程成本的控制做一阐述。
1 建立健全工程承包责任制
国内外大量的经验证明,推行以单位工程为对象的承包经济责任制,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建筑产品具有固定在一定地点,形体庞大等特点,施工队伍和施工机械则要围绕各项工程不断流动。每项能独立发挥效益的单项工程,都是由能独立施工的单位组成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以各个单位工程为对象,建立承包经济责任制。在具体实施中,施工项目中标后应组建“项目部”管理工程施工。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成本核算制”。由项目经理承担该工程项目施工的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文明施工等责任,代表项目部与公司签订项目施工管理责任书,确定各项成本指标。根据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制定出奖惩办法,并与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收益直接挂钩。通过明确项目部和项目经理的责任权力,激励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做好该工程项目的施工的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成本目标的实现。
2 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以指导施工准备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其内容视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施上复杂程度、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一份好的工程组织设计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低投入满足合同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至关重要,采用的施工方案不同,所需的费用也不同,甚至相差很大。为此,在施工前应组织包括技术、质量、施工、机械、材料、劳力等相关人员,共同研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反复斟酌,优化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所选择的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3 抓好材料成本控制
工程施工材料占整个工程成本费用的60%左右,并且多为沙、石、水泥、钢材等难计量、大堆放、易损耗的材料,抛撒、损耗严重,做好了此类材料的成本控制。就等于实现了成本控制的一半。具体措施是:
(1)大力推行限额领料制度,尽可能减少材料的二次倒运及由此所发生的抛撒损耗和费用。剩余材料及时退库;(2)材料消耗定额要分解到工序、班组及个人,并制订“节奖超罚”管理措施,使材料控制与个人收益密切挂钩,鼓励降本节耗,以提高全员材料管理意识;(3)材料管理在做好量化控制的同时,还可根据内部施工定额,对作业面按实体工程量进行总价包干。按分部分项工程承包给各施工队及班组,形成全员自控、工序自控。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材料成本的目的;(4)建立材料寻价体系。企业应系统关注机构公布的价格,与社会咨询机构保持联系。建立起企业自身的价格信息网络,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准确地把握不同地区及不同规格的材料、半成品的价格信息,保证工作人员可随时随地地调用及监督,做到资源共享。需强调一点,政府公布的价格是市场的平均价,详细的价格管理远不能简单停留在这一深度,要进一步利用长期与商家建立起的经济往来关系和社会公开渠道,寻找物美价廉的产品。
4 强化施工机械使用和管理
施工机械费占施工总成本20%左右,对于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也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确定机械手的岗位职责,每天记录机械及外租机械使用情况。机械手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维修、保养机械。对重要机械,机械手可以在施工工序开始前,向项目部提出申请承包机械种类、数量及台班数。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如果不同规格、型号机械的台班费既定,也可实行机械调配权归项目部所有,由项目部自行选择租赁机械或外租机械,使机械使用成本降低,将所降低成本的50%奖励给项目部。同时要充分发挥机械利用率,为此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① 结合施工方案的制定,从机械性能、操作运行和台班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项目施工特点的施工机械,要求做到既实用又经济。② 做好工序、工种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效能。③ 做好平时的机械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始终保持完好状态,使之都能正常运转。要提高机械效率,就必须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因此,工地上的管理人员应努力寻找提高机械利用率和完好率的措施,利用率的提高靠人,完好率的提高在于保养与维修,这些都是机械管理的基本要求。
5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是建筑产品的最基本要求,它要求在竣工后建筑产品应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要求。在工程施工中把好质量关,便可控制和降低工程的质量成本。如果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则需要进行返修甚至返工,由此而造成的返修损失、废品损失、复检费、停工费、事故处理费;或是在交付使用后因对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所需的一切费用,甚至对下面所有工序的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人工费增加及上期延误。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意识到这些,防止不合格品的出现,就能够抓好工程质量。首先,企业应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效益”的观念,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制度,质量奖罚制度。其次,强化质量标准意识。再次必须保证工程质量调查和情报搜集工作,全面掌握工程质量发展的情况和规律,找出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力争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避免或减少返工损失,降低工程成本。
6 合理控制工程变更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设计等方面的原因常常发生项目工程量、工期、材料等变更,这些变更导致工程成本发生变化。因此,合理控制工程变更是施工过程中,施工成本控制的另一重要方面。这些变更的发生使工程量有增有减,费用也随之产生变化。参照执行《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的规定,工程变更的一般程序是:提出变更要求-监理工程师审查-编制工程变更文件,说明变更的理由和变更情况,对变更初步进估价,并附工程量的计算式及有关确定工程单价的资料发出变更指示。在工程变更中建议施工单位采取下列策略:当工程变更在尚未实施发生时,控制施工进度,等待变更项目的谈判结果,使损失最小,赢得变更谈判回旋的余地;当工程变更已经实施,但还未进行单价谈判时,可争取按实际费用支出报价,使双方减少对该项目在单价上的分歧和争议;在存在工程变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其中一些往来文件、详细的工程图片等资料派专人负责收集、保存,作为工程变更索赔的依据。
总之,在施工过程中,要全面、全方位地加强工程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不断优化施工方案,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只有采用高质量、低成本、安全有效的施工管理措施,才能使施工企业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赵玉久.开发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科技资讯,2005,22:187.
[2] 宗江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浅谈[J].新疆有色金属,2006,3:54-55.
[3] 曾宪忠,唐红健.浅谈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7(2):70-71.
[4] 陈科建.如何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J].冶金财会,2004,1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