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最主要内容,它是联系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桥梁,也是维系证券市场的纽带。如果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尤其是信息中存在误导、虚假和重大遗漏的情况,将会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治理对策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证券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场所,其重要性和发展潜力已为人们所共知。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具有透明度和充分含量的信息,而会计信息又是市场中流动的众多信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不高,信息披露的违规违纪案件层出不穷,这些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损害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短暂,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善的新兴市场。其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向投资者真实、及时、完整地披露信息既是上市公司的法定义务,也是投资者鉴别公司质量、进行投资决策的基础。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还比较严重。
1、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上市公司在编制其业绩报告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反映公司的真实状况,而不能有任何的夸张、隐瞒或伪造。只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才是有用的,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但没有用处,反而还是有害的,它会对人们产生误导。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违反客观性及准确性的相关规定,以失实的会计报告及其他公告公布虚假的盈利、税后利润及每股盈利等重要数据的行为时有发生。这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种种目的,人为地在会计信息上弄虚作假。部分上市公司不顾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为不失去配股资格和不被特别处理,恶意粉饰财务会计信息,骗取配股资格,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与投资机构相互勾结,欺骗中小投资者,蓄意造假财务会计信息,操纵上市公司的利润数。
2、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瞬息万变,及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提交的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等定期报告规定了较为宽松的时间,年度报告一般为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120天,中期报告为每个年度前6个月结束后的60天。就会计信息的披露现状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基本能够做到在规定时间内披露业绩报告,但对重大事件的披露往往不及时有少数上市公司故意违反有关重大事件的报告提交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并向社会公布,说明事件的实质的规定,比如有的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曾信誓旦旦过的预测盈利或募集资金投向已发生改变,或投资项目已不按原投资进度进行的重大事件,也不及时编制重大事件公告书向社会披露,即使披露也轻描淡写。
3、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和定期报告中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中,仍有不少公司疏于充分性规范或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某些重大事件不予以公告;采取避重就轻的手法,故意夸大部分事实,隐瞒部分事实;对有用的资料也不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从而误导投资者。在信息披露中,措辞含糊,模棱两可;定性披露多,定量披露少,绝对值披露多,相对比例披露少,这些情况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信息的可信性和可比性。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的治理对策
1、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
完善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点在于,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最终保证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行。
(1)加强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监督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股东大会只是一个例行公事的表决机器,监事的报酬实际上由管理层决定,这就使得监事在经济上受制于管理当局,从而丧失独立性。因此监事的报酬和其他福利,应当由股东大会决定。其次,应当赋予监事会更大的监督、弹幼、起诉权,还可赋予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共同决定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人员聘用的权利。其成员内部人的比例不得过高,尤其应注意吸收银行、国家审计机关、中小股东代表、职工参加,以保证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能保护股东、职工的合法权益、监事会成员可以不是财务人员,但应该有基本的财务、会计、法律和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或工作经验,以便能胜任财务监督的职责。
(2)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增加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重
当前,我国公司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绝大多数,为了改善“内部人控制”的严重状况,应当在我国进一步规范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作为外部董事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董事会中能对内部董事起着监督和制衡作用,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监督和约束公司的决策者和经营者,制约大股东的操纵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小股东乃至整个公司利益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有必要增加独立懂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除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外,在实务中还应当注意实行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分离,并且在经理人员授权时,要清楚地告诉他拥有怎样的权力,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尽可能避免或缓解当前我国企业中“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的问题。
(3)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对管理高层的监督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实质上由管理高层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这容易导致管理当局与注册会计师保持密切的业务联系,进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向管理当局方面倾斜,影响其审计独立性。所以为了减少管理当局与注册会计师合谋的机会,有必要在公司管理高层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安排一种监督力量,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中隶属于董事会的一个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上市公司章程应赋予审计委员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流程及内部控制的监督权,明确规定内部审计委员会对聘请会计事务所及商定审计计划等相关工作的参与权,从而确保审计委员会在公司的权利与地位。
2、提高注册会计师技术水平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知识更新快,新制度、新政策频频出台,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执业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和加深。这些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不断地接受后续教育,以提高自身的执业水平,增加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水平要示,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涉外业务的能力。同时,应注意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真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在国际会计市场中具有竞争能力。
3、提升中国证监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监管能力
中国证监会的权威监管地位的树立不仅需要从外部理顺证监会与其他监管部门的业务分工,更重要的是尽快充实证监会的监管能力,以获取证券市场的真正认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应将其他政府部门的监管权利收归证监会,使证监会成为全国唯一的、权威的最高证券监管机构。其次要壮大中国证监会的规模,增强监管力量不仅包括增加监管人员数量,也包括确保监管人员应具有的素质,通过采用各种途径的考核方式广泛吸纳高素质、有经验的证券业管理人才。
4、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使其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
在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与吸收方面,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不同的。机构投资者更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因此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度更高,而且对财务信息的解读、反馈能力更强。只有当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力”,才能形成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主体,目前我国个人投资者占总开户人数的99%以上,但只拥有20%左右的流通证券金额。而机构投资者占开户总数不到1%,却拥有80%左右的流通证券金额。由于机构投资者拥有较多的专业投资人才,所以其投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但是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较少,容易造成机构投资者做庄,散户跟庄的“从众现象”。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使得机构投资者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另外,这也会有助于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从而可以促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向着透明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訾军.浅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05,(10).
[2]李学文.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J].科技资讯,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