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基建工程成本管理的思考
摘要:国有企业基本建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项目投资成本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项目的经济效益,因而加强项目投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的基本保障,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建项目投资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过程贯穿于项目的规划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发包与施工阶段和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在此过程中应体现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特性。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基建工程成本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成本 管理 控制
一、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
1、人工、材料、机械费用预测
人工费:首先分析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再分析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是否能包住。
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要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材料规格的不同,对比实际采用配合比的水泥用量与定额用量的差异,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它材料费。
机械使用费:投标施组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不同,因此,需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同时,还要计算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要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
2、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据实作出正确的预测。
3、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
项目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就是对在本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分析,通常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誉、资金到位情况、组织协调能力等;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等,包括施工组织设计、资源配备、队伍素质等;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的分析;对气候的分析等。总之,通过对上述几种主要费用的预测,即可确定工、料、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也可根据工期确定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4、小型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的预测
小型临时设施费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根据工期的长短和拟投入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按实际发生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值。工地转移费应根据转移距离的远近和拟转移人员、设备核定预测目标值。
二、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在图纸会审时,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的项目,要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确保质量,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效益等方面考虑,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对一些按定额取费明显亏本的项目,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替代措施,争取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2、加强财务监控,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工程发包和施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按照标价合理、工期短、质量优、信誉好的原则综合比较,在参与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阐述财务部门的意见。在合同实施过程中财务部门应规范合同管理,完善付款审批制度,深入施工现场,熟悉并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减少支付工程进度款的盲目性,有效控制资金使用,减少资金使用成本,对投资付款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向相关责任管理部门反馈投资节超情况。
3、防范合同风险,加强合同的风险控制与防范。为了规避我国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合同变更造成的投资增加,可采用一种新的闭口合同形式,即在中标单位的报价上加上3%的不可预见费作为合同最终价,合同价格的一次性包死。对合同的内容,都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①对材料价格的变化不予调整。②施工单位不得以施工现场条件不利为由提出调价。③非功能性设计变更引起的费用增加不予补偿。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投资,避免承包商在中标施工后而以种种理由来要求追加费用。
4、搞好签证工作。由于设计变更或地质条件的变化等因素,导致合同承包范围、工程项目价格也随之发生变化,承包商应主动将发生变化的工程项目和单价上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及时办理签证手续,以便于工程项目成本调整。对由于业主的原因,造成工期延误及损失,承包商应作书面统计送交业主确认,作为工程竣工工期核验依据,把双方可能引起争议的空间压减到最低。
5、强化工程监理实行工程监理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建设管理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完善的监理工作制,公平、公正维护业主和承包商双方的权益。为了实现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目标,建设单位首先对项目投资控制目标进行分解,通过实施工程监理工作的同时对每一项工程进度造价的控制或对每一个具体目标的控制来实现对整个投资项目的控制。
6、及时办理进度结算。根据合同条款约定,按时编制进度报表和工程结算资料,及时取得进度款,缓解施工期间资金紧张压力;建立健全分阶段内部编制结算书的制度,根据内外结算情况及时掌握项目成本的变化趋势,并为完工后迅速准备齐全的资料打好基础。
三、工程竣工决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工程竣工决算阶段中,首先要做好竣工验收工作,这是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是全面考核建设工作,检查设计、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审查投资使用是否合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投资成果转入生产或使用的标志。
1、严格决算审查工程决算审核工作可利用合同管理台账和设备与材料管理数据库,对照投资项目概算指标,以财务资料为依据,认真核对审查施工单位预决算书。应重点审核:材料用量和价格的审核,有无多计、高估现象;劳保支出、施工管理费等二类费用的套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施工单位有无把设备、材料混淆,提高取费基数,甲供材料有无重复结算现象;抽查相关定额套用标准是否符合规定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2、完善工程内审制度
①、要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施工图纸,审核工程量是否真实,有无不符合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等错误。
②研究审查套用定额是否合理,防止高套定额和一项多套。
③、对企业经营费、利润、税金等各种取费要认真审计,防止级别低的企业选套级别高的企业的费率,同时,还要注意审查工程类别,防止类别低的工程套用类别高的工程费率等等。
④、要注意增减费用的审查。首先应查验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单是否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三方签字,其次辩别该项变更是否引起经济利益上的增减变动。有的变更仅是位置的变更,如管口的方位、小范围提高安装标高等,就不存在经济问题,仅是施工和验收的依据。还要审查洽商、变更发生的原因,那些因施工单位的原因造成的增加,是不能引人工程结算的。最后,审查增减帐中的工程量、定额的套用是否正确,有无重复计算、重复列项、提高单价、算增不算减的现象。
⑤、要注意查阅竣工图并进行现场调查,这对基建管理混乱的国有企业更为重要,因为施工单位对于工程量增加引起费用增加的项目送甲方要求结算,而工程量减少需要减少费用的变更,施工单位往往隐匿不送。因此,在结算资料不全的情况下,为了堵住这个漏洞,审查结算时,就要认真查阅竣工图,并进行现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