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论零售银行业务信息化管理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业务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我国银行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着重阐述了我国零售银行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关键词:金融 零售银行 信息化管理
一、金融业务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金融信息化己是大势所趋,目前,相关研究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进入了启动阶段。这一项目,是构建在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框架之上,由具有统一技术标准,能以不同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
像、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将具备智能交换和增值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金融信息系统互连在一起,从而创造金融经营、管理和服务新模式的系统工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信息化在国民经济信息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现代金融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客观上要求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推行金融创新,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和知识化。为此,需要我们从战略、运作和技术三个层面加快金融
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定运行。
零售银行业务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具有单笔“交易量”小、市场及客户信息分散、不确定因素较多等特点,所以在对市场“情报”及跟踪信息上相对滞后,只有建立规范的信息化管理体统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
二、我国银行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及问题
中国金融机构的前台业务建设,经过十几年的长足发展,其硬件水平已不亚于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前台业务实现了电脑处理,金融服务品种繁多。许多金融机构通过DDN专线组建了自成一体的远程网络系统,业务数据基本实现了实时传输,并基本在省地一级建立了大型机、小型机数据处理中心。
在全力建设前台业务处理系统的同时,金融业也开始改善后台管理相对滞后的信息化管理现状。建设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内部企业网,借助网络优势,为各个分支机构提供最新资讯,并在企业网上开发了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管理系统分成了两大类: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其中信息处理通过标准的数据接日将业务数据引入,从而达到网络化的业务一体化管理,及时提供内容翔实、准确的信息,实现客户关系管理以及银行的存贷款趋势分析;管理系统帮助银行规范工作流程,实现人事薪资管理、工作计划管理、人员档案管理等。所有这些处理数据也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输出相应的信息提供给决策层。
从目前经营管理的情况看,作为一个大型的国有企业,在建设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开始逐步走上科学化、体系化的轨道。信息管理分布在建设银行的各个层面,其中包括运用于基层的前台业务处理系统、运用于管理层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分析系统以及支持决策控制层的决策支持系统。由于决策支持系统缺乏相对完善的模型库,应该说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决策的作用还停留在提供一些分析数据上,更有力的支持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三、零售银行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1、信贷决策支持
零售银行业务客户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对提高信贷决策水平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银行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将出现银行批发业务市场缩小、信贷风险增加、收益水平下降的明显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市场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改变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批发业务这种被动状况,调整结构成为必然。从开发零售业务市场来看,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拓宽零售银行业务领域大有可为。工商银行从策略上讲,正积极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抢占阵地,为自身争取一个有利的位置。
作为信贷决策,必须要有实施这些决策的手段,而零售银行业务客户数据库系统的建立,这个手段问题就得以了解决,这就为科学可行的信贷决策提供了保障。当前,受国内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的影响,消费信贷的开发推广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创造条件,为信用制度的完善作一定的工作,促进自身业务的发展。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国已经正式实行存款实名制,通过将客户的个人基本情况、在本行的存款情况、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情况、资产情况、投资情况等诸方面的内容全部录入到我们建立的零售银行客户信息数据库中,充分利用系统所提供的统计功能,采用一定的区分标准,在我行现有的客户群体中,确定出可以进行消费信贷营销的群体数量,并据此研究探讨这种转变的可接近性、足量性和可盈利性,为实现信贷业务从批发业务部分向零售银行业务转变提高决策依据。一方面可以决定是否实行这种转移,另一方面也确定了消费信贷市场潜在容量,为具体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有利于在业务开发和推广上进行科学的决策,最大程度地减少支出,降低成本。
通过对数据库系统所能生成的信息的充分、合理的运用,不但可以从宏观上保证信贷决策的正确性,而且也可以从微观上保证针对每一个客户的决策的正确性。这对于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决策水平,增加收益,降低风险都有重要的作用。
2、贷款定价市场化
在中国,银行贷款的利率现在受到严格的限制,利率只能供在央行规定的范围内极小幅度的调整,利率市场化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随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业国际化、自由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贷款定价必定会朝着定价市场化的国际潮流迈进,贷款定价市场化最终会成为现实。
零售银行业务客户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为贷款定价市场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最终实现贷款定价市场化后,顺利开展业务提前做好准备。
在决定贷款的市场利率时,存款及其它资金来源的成本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对存款的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由于本数据库系统拥有客户的存款记录、利率、汇率,通过利用系统所拥有的统计功能,可以对各类存款进行成本计算,得出所有存款的成本,有了存款成本的准确数据(其他资金来源的成本计算相对简单),那么在进行利率市场定价时,就能够做到科学准确,既能够保证收益,又能够保证市场份额,可以说,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以实现零售银行业务贷款业务收益的最大化。
在贷款利率市场化决定过程中,零售银行业务客户信息数据库系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3、市场营销、产品开发和销售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产品开发和销售,对一个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在对客户进行研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和销售相应的产品呢?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数据库所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比如,根据客户的收入情况、住房情况,可以设计和销售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装饰贷款,对拥有了住房、进行了住房装饰的客户,根据其消费特性和金融意识,分析其潜在的还款能力,可以设计和销售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有了客户信息数据库,可以根据客户具体资信情况进行授信额度管理,既方便客户,又推动了业务的发展,增加收益。可以说,在充分对顾客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充分研究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特征,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和销售特定的金融产品了。
4、信贷风险管理
设计和建设零售银行业务客户信息数据库系统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防范信贷的风险。客户需要个人信贷服务,银行也希望推动这些服务,但是现在实施起来却非常艰难。由于管理手段受到制约,银行对风险难以进行有效的防范,也阻碍着个人信贷业务的开展。零售银行业务客户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既可以提高信贷决策水平,降低决策风险,又可以提高贷款发放的科学性,降低操作层的风险,对有较大风险度的贷款也可以进行有效的追索。
由于信贷决策更为科学、合理,这就极大地降低了信贷的决策风险。
除了防范决策层的风险外,通过使用零售银行业务客户信息数据库系统,还可以防范在具体贷放过程中产生的操作层的风险。
采用数据库系统,对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信贷损失,可以采取积极的追索措施。由于客户在系统中有详细的个人资料,容易对有信贷风险的客户进行重点监控,采取积极的预防性的保护措施;即使发生信贷风险,可以较为容易采取信贷保全措施,采取积极的追索措施。
5、客户管理与服务
随着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逐渐转变,银行要加强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消费信贷等业务,作为银行来讲,必须对客户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和措施,对客户进行宣传、引导和说服,促使其购买自己的产品,建立起银行与客户的关系。也可以在原有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密切与客户的关系。
零售银行业务客户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可以在客户管理方面取得较大的成效。首先,可以对客户进行分类,根据其对银行利润贡献的大小、根据其发展潜力进行分类管理,不同级别的客户配备不同级别的客户经理为其提供服务。通过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对无效益或低效益的客户的清理,可以保持只有效益的客户群体,通过对优质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提高这些客户的忠诚度,更好的为银行的经营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