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议如何加强高校公费医疗管理

摘要:
目前高校公费医疗费用管理存在了许多问题,文章首先分析目前问题的种类,其次分析了我国某些大学大学生公费医疗经费管理情况、大学生公费医疗经费使用情况以及保险公司理赔情况,最后提出如何合理利用高校公费医疗费问题。
关键词:高校 公费医疗 管理
引 言
近年来,高校公费医疗费用超支现象愈演愈烈,有的几乎到了无力承担的程度,成为困扰学校的一大难题。医疗费超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认识上的原因,也有管理上的问题。这些都引起了很多上层管理人员广泛关注。
一、目前高校公费医疗费用管理存在的广泛问题
笔者通过对一些详细资料的分析和比对,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师生员工长期形成的“公费”观念根深蒂固,享受公费医疗的行为不规范,认为享受公费医疗理所当然,花费再多,自己不掏腰包,不用白不用。因此往往是一人看病全家吃药,无病拿药,小病大养,开大处方等,甚至有人开假处方到学校报销费用,或通过“以物代药”获取不正当好处这些不规范享受公费医疗的行为,以及管理上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造成学校公费医疗难以控制,医疗费用与日俱增。
第二,学校对校医院投人不足,医疗条件、医护水平等不高,不能满足师生员工的医疗需要,造成外诊病人较多。据统计,我校近年医疗费用开支中,外诊占70%左右。
第三,学校所有师生员工都属公费医疗对象,人数多.政府按人头拨付的公费医疗经费数额不变,而门诊费、药费、住院费迅猛上涨,致使高校公费医疗费普遍大幅度超支。
第四,一些社会卫生服务行业和个人违背职业道德.利用卫生服务的特殊性,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如凡遇享受公费医疗的求医者,就开大处方、乱检查,诱使患者住院,搞特检;或者采用开处方收据而“以物代药”发给求医者等等。
二、目前大学生公费医疗经费管理情况
从一些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大学生医疗费用主要从两方面解决:一是在校医院或校外医疗机构治疗的一般费用,从公费医疗经费中开支;二是动员学生参加商业保险,以解决患大病的医疗费用。
这种管理办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学校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自办医院,还要负责学生的医疗费用报销,庞大的开支给学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以某校为例,目前在校学生23227人,但享受国家拨款的计划内学生仅16547人。按人均60元的标准来计算,该校享受国家拨款为992820元。2004年学生实际支出1633880元,超支641060元。学校只有从其他资金中拿出钱来作为医疗费用投入,而在这样的医疗体制下,一旦出现患大病重病的学生,有限的投入就会显得杯水车薪。其次,经费不足还严重制约了校医院的医疗水平,学生有病时得不到很好地治疗。目前,各高校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大部分未考虑校医院的发展,致使校医院基础设施差、医疗设备陈旧、卫技人员配备不足且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无法给予学生全面有效的医疗服务。
三、大学生公费医疗经费使用情况
通过查阅一些省份的大学公费医疗管理数据了解到,国家拨给的某省某些学校每人每年60元的经费,各校基本上都用在了学生在校医院的门诊和在外就诊报销以及理赔剩余部分报销中,学生对此基本上是满意的。但由于校医院医务人员解释不到位或受药品及设备条件的限制,一些学生不愿到校医院就诊,而保险公司的理赔条件又太苛刻,因此剩余未报部分太多。有些学校为了减负,从每人每年60元的经费中拿出40元发给学生本人,用于门诊包干使用,另外20元作为调剂基金,用于补贴住院统筹和个人医疗保险超封顶部分以及特困生的部分医疗费用。为此,建议建立大学生医疗救助制度,将贫困学生纳入社会救助的范畴之中。同时,引导学生增强保险意识,根据情况自行购买商业保险。
四、保险公司理赔情况
近几年来,各高校开始将商业医疗保险引入校园,学生自愿投保。在保险期限内,学生因重大疾病或遭受意外伤害,住院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给予补偿。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为学校减轻了负担、降低了风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以某保险公司为例,对高校参保学生的“诊疗项目目录”和“药品报销目录”是参照公费医疗报销目录执行的,故范围显得较窄。而医院视住院学生为自费病人,自费药品用得较多,保险公司在理赔时扣得也就较多。据某省四所大学数据估算,理赔数额约占住院总费用的40%~45%。以某校为例,现有在校学生23227人,参保率在80%~90%,保费近100万元;而2004年该校获得保险公司理赔的人数为306人,理赔数额是34万元,仅占34%。加之其赔付额最高6万元封顶,封顶线以上的费用,足可以使一个重病学生花光全年级学生的医疗费用(如白血病、骨髓移植等),几所学校都被类似问题所困扰。因此,建议保险公司适当放宽报销目录,应以“国家医保目录”为准,而不应以公费医疗目录为准。
五、如何合理利用高校公费医疗费
笔者在认真比对各大高校合理的公费医疗管理中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重庆大学,该校在认真分析公费医疗费用超额原因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本着增加投人,转换机制,自我约束,加强管理,减少浪费的原则,努力探索高校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新途径。在国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的情况下,结合学校自身实际,通过公费医疗管理改革,减少医疗费用超支,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总结其管理经验如下:
1.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师生员工卫生知识和遵守公费医疗制度的自觉性。
学校利用校内的板报专栏、报刊、文件、广播等手段,有针对性地传播卫生保健信息,提高师生员工的卫生文明程度,公布卫生公约及奖罚实施情况,重点宣传公费医疗是保证“基本医疗”的需要,要求师生员工自觉遵守学校医疗管理规定。
2.改善医疗基础设施,为医疗服务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以前校医院由于设施简陋,医生诊病靠三大件:体温计、血压表、听诊器,只能看些简单的病,稍微重一点的病人都得转院,化验室也只能做三大常规,护士只能打针和少量的输液。近年来,学校加强了校医院的硬件建设,购置了B超机、脑地形图机、胃镜,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设备,满足了临床需要。
3.转换校医院运行机制,调动医院职工积极性。
学校把公费医疗管理纳入医院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同时签署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使公费医疗管理有机地融合到医院的每个部门,落实到每个职工,形成公费医疗管理与每个医院职工利益息息相关的机制。加大医院职工分配机制上的激励因素,建立以工作优劣定奖罚的分配管理制度,职工分配标准与社会效益、管理水平、服务态度紧密挂钩,对完成目标任务,且成绩突出的实行奖励,对工作失误、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未能履行目标任务的按合同进行处罚.直至解聘、重新安排工作。
4.加强内部管理和建设,使公费医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一一加强校医院内部管理体系,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加强全体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挖掘潜力,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收治范围。
一一建立和完善转诊制度。必须经两个主治医师会诊后,方能转诊,住院病人需具有副主任医师资格的两个医师同意方能转诊,较好地控制了外诊量。
一一设立二线医生值班制度,负责处理门诊、病房、急诊、转诊等医疗技术问题,进步减少外诊凡是校医院设备和技术条件具备的治疗病情,一律在校医院治疗。
一一坚持集体采购制度,严格把好器材、药品的质量关、价格关。
一一严格各项公费医疗费用报销审批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校医院及时了解校外住院情况,并指派专人定期到指定医院了解住院病人病情和费用开支情况,防止乱收费,切实加强公费医疗管理。对于3000元以上的住院费.必须由校医院派人到医院查实费用方能报销,凡是超出学校公费医疗规定范围的费用一律自费。
一一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护水平近年来学校先后选派2人到医科大学进修,8人参加专业证书及自学考试,加强了医护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
一一通过临床科室的多项服务(如B超、胃镜、X光等),及腹部外科手术的成功,进一步增强了校医院留治病员的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医疗费支出明显下降.初步改变了公费医疗每年超支递增的现象。
总 结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高校公费医疗费用管理存在的广泛问题,目前大学生公费医疗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最终以重庆大学成功案例为例,指出如何合理利用高校公费医疗费,各大学可以以此为借鉴,合理的加强高校公费医疗管理,给国家、社会、学生带来广泛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