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疗行业的内部会计控制
摘要:本文以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情况为例,就我国医疗行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医疗行业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控制 监督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慢慢显现出来,特别是医疗收费问题更是成为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中央电视台的一份群众调查报告显示,医疗收费问题已经超过了教育、科技、体育等民生问题,成为了我国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这两年来国家对于医疗收费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大,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控制医院药品成本、医药分家、医院记费的透明化等,还加强了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我看来,要想控制医疗收费问题,加强医疗行业的内部控制同样非常重要。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对医疗行业进行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从而使看病贵的问题得到遏制。
二、医疗行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原则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本文就两种控制类型进行了说明,但总体上是以医疗行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导展开的分析。
(一)内部管理控制
1、管理控制的定义
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
2、管理控制的内容
管理控制对整个医疗行业的经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控制包括经营方针和管理制度。医疗行业的管理控制主要包括:经营的方针及政策、医疗控制、护理控制、质量管理控制、药事管理控制、人事管理控制、信息控制等,其中医疗控制主要是指对各个科室在医疗业务中执行情况的控制,质量控制是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进行的控制,药事控制主要是对药品的招标、入库出库、药品处方的控制。
3、管理控制的原则
管理控制的原则主要包括适应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只要是说医疗行业的管理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本单位的性质,有利与单位的经营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全面性原则是指医疗行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所含概的范围非常的广泛,不仅仅是医疗情况的控制,还有经营状况、人事状况、医疗信息控制等。
(二)内部会计控制
1、会计控制的定义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关的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2、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合规合法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
(2)全员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医院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医院院长应当对本院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3)全面性与系统性结合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医院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4)权责明确、相互制衡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医院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6)动态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环境的变化,医院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改和完善。
3、内部会计控制方法
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包括:业务流程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内部报告控制等6种方法。
以上就是对医疗行业的内部控制的两种类型进行的简要说明,主要从定义、原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三、医疗行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侧重讲述医疗行业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而医疗行业在内部会计控制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1、内部控制制度整体框架尚未形成
就我国现状而言内部控制工作还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很高的框架概念,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标准体系。整体来看,宏观政府管理部门对于内部控制工作还没有统一的协调和规划,各部门只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针对具体事项制定要求。就医疗卫生系统而言,由于行业及历史的局限性,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内控制度也仅仅散见于各单位的相关文件中,还没有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整体框架。
2、收入控制混乱
现今我国的医疗收费过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在我国“看病贵”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医疗服务提供者过度提供服务是最主要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之所以存在过度提供服务的行为,原因之一是目前采用的按项目付费方式难以控制费用。医疗费用的水平不仅取决于服务的价格,还与提供的服务类型和数量密切相关。原因之二是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收入总量缺乏约束。再者对于药品收入的控制难度很大,现在很多医院形成了以药养医的情况,药品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已经到了必须控制的局面,要改善这样的局面,就必须加强对收入的控制,这对于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有积极的影响。
3.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
医疗行业为了搞活经济,允许财务部门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导致各部门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使本来微利的医院出现亏损,本来亏损的医院雪上加霜。
四、完善医疗行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完善医疗行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1、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加强内控法制建设,强化内控法律责任 对于内部控制工作,就现行法律法规体系而言,仅有《会计法》、《审计法》及《独立审计准则》有所论及,但都未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提出具体可行的规定,更没有相关明确的法律责任要求,因此,在当前普遍存在管理者内部控制观念淡漠的情况下,应着力加强单位内控工作的法制建设,让内部控制成为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
2、对于收入控制的加强和改善
要对医院的收入进行有效控制,就是要对医院的收入总量进行控制。实际上总量控制已实行多年,由于大多数地区没有严格执行该项政策,不少医院即使收入总量突破了政策规定,也没有受到处罚。该项政策是名存实亡,目前,基本上是不了了之。事实上,控制了医院收入总量,即使医院盈利,也不可能超过该总量。医院难以从增加的收入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就会考虑通过控制成本来获利,这样会促使医院自觉控制成本。
3、 对于费用支出控制的建议
(1) 必须加强经费使用的计划性,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计划所规定的用途办理支出,建立健全严格的支出管理制度和手续,讲求资金使用效果。
(2) 严格执行财政、财务制度和定员定额开支标准及开支范围。一切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及违反财经纪律的开支,不得报销。
(3) 各项资金的使用要划清资金渠道,分别列支。
(4) 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大型修缮,要事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专家评议,并提出两个以上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安排专项预算。一般性购置和修缮,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以保证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
(5) 开展科室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以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总之,对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要综合运用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真正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