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财务欺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断涌现财务欺诈案件,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尤其对于证券市场而言更是危害深重。我国证券市场中同样存在财务欺诈的现象,不断爆出的假账丑闻,给我国尚待完善的证券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找出财务欺诈的成因,找到标本兼治的方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将深入地探讨如何让独立审计成为防范财务欺诈的屏障。目前,对于财务欺诈的研究,集中在成因理论和制度防范上,大多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本文从财务欺诈的成因分析入手,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已披露案例的研究,建立财务欺诈的识别模型,提出了从独立审计的角度寻求对策。

二、文献回顾

欺诈性财务报告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因而受到政府、社会与学术界的关注。有关财务欺诈现象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出发涉及广泛的领域。从方法上看,有规范研究也有实证研究;从内容看,涉及公司治理结构、审计方法和管理者行为等。
在国内方面,对于欺诈性财务报告揭露的研究主要是规范研究,而实证研究则比较少。方军雄(2002)建立了欺诈财务报告的线性概率模型(LMP)和logistic模型并发现后者的识别效果比较好。陈亮、王炫(2003)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建立了针对营业利润操纵的识别模型。娄权用二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欺诈财务报告的识别模型。陈关亭(2007)以1999-2004年度发生财务报告欺诈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压力和机会因素,发现避免T处理、退市是其主要压力,股权集中度较高、独立董事比例较低、董事会会议次数较少、董事会成员持股量较少、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监事会无效、变更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为财务报告舞弊提供了机会。

三、模型及假设的提出

本文的研究基础是舞弊风险理论。关于财务欺诈的动因,由三个因素构成:动机、机会和借口。当三个条件同时成立时,就意味着出现舞弊的可能性很大。
(一)财务欺诈的动机
具体分析我国发生的财务欺诈案,有关人员进行财务欺诈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激进的盈利目标以及基于这些盈利目标的激励机制对利益的追求是舞弊产生的最大根源。(2)迎合市场预期或特定监管要求。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H1:公司的盈利能力越接近管制标准,其发生财务欺诈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H2:营运能力越差的公司,越有可能发生财务欺诈。
(二)财务欺诈的机会
首先高级管理层缺乏制约机制,形成“内部人”控制,公司由极少数关键人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这为公司高级管理层进行财务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相关假设为
假设H3:外部独立董事越多,发生财务欺诈的可能性越小。
假设H4:国家股比例越高,越有可能发生财务欺诈。
(三)财务欺诈的借口
财务欺诈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财务欺诈的预期成本与预期收益的严重不对称性。我国目前对企业的违法行为普遍存在着监管不严、处罚不力的现象。造假所带来的收益与造假成本相比可能呈几何级数放大,很多公司进行财务造假就是抱着这种侥幸心理。
假设H5: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越多,其进行财务欺诈的可能性越小。
(四)样本选择
本文收集了从2005至2006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公布的处罚公告共34份,根据对处罚公告的阅读查找了由欺诈引起年度财务报告虚假的共34份,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网站、巨潮资讯网及CSMAR数据库。根据欺诈公司所处的行业及其资产规模收入规模选取34个配对的公司,作为参照。
财务欺诈样本公司和控制样本公司的一些描述性统计数据如下表1如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公司在资产/所有者权益/主营业务收入上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性,说明选取的两类公司在规模上是比较相近的。
表1

总资产 所有者权益 主营业务收入
欺诈公司 非欺诈公司 欺诈公司 非欺诈公司 欺诈公司 非欺诈公司
平均数 1.43E+09 1.96E+09 5.90E+08 1.04E+09 8.33E+08 9.27E+08
中位数 1.19E+09 1.15E+09 4.79E+08 5.42E+08 4.41E+08 7.47E+08
最大数 6.83E+09 2.59E+10 2.58E+09 1.61E+10 5.17E+09 5.31E+09
最小数 2.02E+08 2.15E+08 -1.56E+09 -1.66E+08 35207449 0
标准差 1.17E+09 4.29E+09 6.81E+08 2.69E+09 1.02E+09 9.17E+08
















(五)变量设置
1.当公司前一年的EPS小于零时,则公司更有可能进行财务欺诈,扭转亏损。EPS>0时公司进行财务欺诈的可能性较小。
2.用总资产周转率来表示公司的营运能力。营运能力越强的公司其进行财务欺诈的可能性越小,用符号TURN表示,预期符号为负。
3.由于外部独立董事占董事会董事人数越多,可以防止大股东控制董事会。用IND表示独立董事占全部董事的人数,预期符号为正。
4.用STATE代表国家股占全部股数的比例,股权适度集中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利益趋同效应,预期符号为正。
5.当公司的审计费用越高,审计质量也越高,允许财务欺诈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预期此符号为负。
建立的模型为
FRAUD=β0+β1EPS+β2TURN+β3IND+β4STATE+β5AUDITFEE +ε
当公司为欺诈财务公司时,则FRAUD=1,否则FRAUD=0。

四、研究结论及改善建议

本文的数据是采用evies3.0进行的处理,对与其配对的34个非欺诈样本同时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2:
表2

Dependent Variable: FRAUD
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 1 68
Included observations: 68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EPS 0.094281 0.131819 0.715231 0.4772
TURN -0.098648 0.154387 -0.638964 0.5252
IND -0.263515 0.138385 -1.904220 0.0615
STATE 0.073711 0.036289 2.031226 0.0465
AUDITFEE -2.08E-07 2.44E-07 -0.854862 0.3959
C 0.652552 0.157728 4.137202 0.0001
R-squared 0.516663 Mean dependent var 0.500000
Adjusted R-squared 0.045426 S.D. dependent var 0.503718
S.E. of regression 0.492144 Akaike info criterion 1.504005
Sum squared resid 15.01673 Schwarz criterion 1.699844
Log likelihood -45.13617 F-statistic 1.637674
Durbin-Watson stat 0.313347 Prob(F-statistic) 0.163350


根据回归结果显示,假设2,3,4,5成立,但是假设1不成立,即每股盈余与财务欺诈成正向关系。假设3,4,5在10%的水平上是显著的,但是假设1,2表现得并不显著。当企业周转速度越快,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审计费用越高,则财务欺诈的可能性越小。而当国家持股比例越高时,则财务欺诈可能性越大,这些与之前的研究结论相符合。
根据回归结果,构选的财务欺诈判别模型为:
FRAUD=0.65+0.09EPS-0.1TURN-0.26IND+0.07STATE-2.08E-07AUDITFEE
由于理论研究上一般认为fraud>0.5,则可能存在财务欺诈,若相反则不存在财务欺诈。
根据舞弊三角形理论,在构成舞弊的压力、机会和借口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因素为零,那么舞弊发生就为零。因此,建议在治理财务报告舞弊工作中,集中优势监管力量,重点弱化其中某一因素。征对模型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的改善建议: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优化公司运作的内部环境;提高审计质量,发挥审计的经济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