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在民营企业的应用初探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民营企业应用现状
(一)风险导向审计功能定位不准确
民营企业大多数没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使得风险导向审计不能准确定位,进而限制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1、由于没有足够的地位,阻碍了风险导向内审人员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2、鉴于内审人员在治理结构中的地位,提出的风险管理建议难以认可和采纳,从而限制了风险导向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专业人才缺乏
民营企业符合风险导向审计要求的专业审计人才缺乏。08年北京市内审协会调查显示:企业内审人员为大学及以上的占20.5%,研究生及以上的占3.5%,而国际先进水平分别为68.5%和8.5%,这表明内审人员整体教育水平偏低,符合风险导向审计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三)行业信息数据库的缺乏
在风险导向审计中,要求审计人员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整体经营环境。特别是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掌握信息资源有限,收集基础资料困难。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对行业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数据积累不足,基本没有可以使用的行业信息数据库。
(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技术手段落后
许多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手段和装备落后。一是审计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落后,多数企业仍沿用手工方法;二是内部审计对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落后。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广厦控股具体应用
本文以广厦控股为例,初步探讨风险导向审计在民营企业具体应用。广厦控股2009年总资产达到230亿元,年收入超过500亿元,内审部门顺应企业发展需求,开展了效益审计、投资审计等,正积极探索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
(一)成立审计监督考核委员会,重新定位内部审计目标
广厦控股在董事局设立了审计监督考核委员会,对内部审计的职能、管理权限重新进行了梳理,将公司所有部门和人员都纳入审计范围,这样的组织结构设置为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为公司从源头控制风险提供了基础。
(二)强调风险导向审计与内控制度的结合
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所以风险导向审计与内控制度的结合就顺理成章。广厦控股在对资金管理内控制度的审计中,发现由于流程设置的不合理,风险不能全面控制,进而提出了流程重新设置的建议,增加审核流程,有效的降低了资金管理风险。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作为广厦控股主业之一,随着规模日益扩大,风险也随之加大,所以在建筑企业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对内投资风险的审计。建筑企业对内投资目的是为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物质设备,以取得经营收益。但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收益会波动起伏,从而造成对内投资风险。审计重点是从企业生产规模是否与自身人员、技术、装备相匹配入手,测试投资风险,以保证企业实现最佳规模效益。第二,资金回收风险的审计。由于业主资信出现问题、建设资金缺乏或违规工程等,建筑企业都会面临能否按时收回工程款的风险。对资金回收风险审计的关键是评价、选择收益相对大而风险相对小的资金回收方案的决策是否恰当;检查企业能否正确制定有关的决策并建立长效收款机制,从投标项目源头防范资金风险。第三,合同风险审计。当前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合同风险是建筑企业面临主要风险之一。审计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合同所依照的法律法规是否有效,合同主体是否合格等;二是合同是否责权利不平等;三是固定价格风险;四是履约过程中的变更、签证风险等。第四,对驻外机构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广厦控股的驻外机构按性质分:一是下属建筑公司在国内外的分公司、办事处;二是下属建筑公司因承接工程而派往外地的工程项目部等。广厦控股驻外风险审计重点放在国外机构的经营风险,如:国际工程结算汇兑损失和国际采购风险,检查驻外机构是否建立完善的国际采购制度和流程,有否合理避免国际汇兑损失的应对措施。
三、完善民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健全企业内控机制,夯实风险导向审计的制度基础
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与审计风险的大小直接相关,内部审计要对企业的风险加以评估与改善,首先得从内控领域做起。建立健全企业内控机制,从内控的设计、运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建立与完善企业内控机制,抓住内审监督评价功能,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质量,推动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
(二)准确定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功能
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报告关系。民营企业要顺利推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建议选择直接向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报告的关系,更符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功能要求。
(三)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内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又要了解外部环境、市场趋势等;不仅要掌握会计、审计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能力领域,改善知识结构,变得非常迫切。
(四)推广计算机审计,构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信息平台
国外财务数据的电子化已非常普遍,审计中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加工分析,依据软件构建模型由电脑自行检验和核对,这大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与效果。因此,要实现风险导向审计就必须加强审计信息化工作,构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信息平台。
(五)充分发挥后续审计的功能
后续审计是指在审计报告发出后,内审人员要对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进行跟踪,以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采取了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所以,充分发挥后续审计的监督功能,能够帮助企业改善经营,完善内控制度,从而提高内审的地位,有利于风险导向审计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能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及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抵御内、外部各种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风险顾问”的作用,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进而促进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