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者有关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现状
由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来自能源和环境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节能 减排已成为影响每个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国际上,日本对节能 减排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 日本经济进入起飞阶段,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成本的矛盾日益 突出.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提出了主导产业选择的过密环 境基准,该基准要求选择能满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社会防止和改善社会 公害的能力、并具有扩充社会资****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过密环境基准在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日本发展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的矛盾。
Chihiro.Watanabe (1999 )将日本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耗结合起来研究, 分析了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动对能源消耗数量及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 本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有20 % . B.W Ang (2000, 2005)提出了无残差指 数分解方法来研究能源强度变化问题,并运用拉氏指数分解方法((LMDI)研究了 有关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问题,并用此方法在多国比较的基础上,系统地 分析了能源强度变化对产出的影响.另外,福雷斯特(1971)在其发表的《世 界动态学》中曾提出了产业环境的概念,主张政府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 中充分考虑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性。
国内同样有很多学者将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研究.陈国阶 (1994〕认为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密切相关,但不同的产业结构对自然资源的 依赖程度也不同.当前我国存在产业结构落后、产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以及技术 经济条件差等问题,从而使得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资源消耗大、浪费严重.路正 南(1999 ),尹春华、顾培亮(2003 ),尹春华、顾培亮(2003),张郁、邓伟(2006) 等也都曾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李善同、翟凡〔1999 )与DECD发展中心合作,以OECD发展中心贸易与环境项目的原型CGE为基础,形成了动态递推的中国经济一环 境可计算CGE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污染排放的关系和政策影 响.王海建(1999)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给出一类经济结构变动对环境污染物排 放的影响分析模型,着重分析了各产业部门生产技术变动、最终需求变动及收 入变动对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陈楷根等(2003 ),赵雪雁等(2005 ),赵 海吸等(2005 ),刘文新等(2007 )也分别结合我国某个地区的环境和产业结构 状况,从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变化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刘再起、陈春〔20101 对全球具有代表性的7个国家〔美、日、德、法、英、俄、中)进行了面板数 据的实证研究,认为各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不一,而且几乎所有产业的发展均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但第一、二、三产业的影响度逐 次递减.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视国情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 调整.李宏岳、陈然(2011)也认为以低碳经济为依托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中 国将转向更为高效的制造业和低碳产业结构,这有利于中国保持国际贸易领域 的持久竞争力,同时可以避免国外的碳关税而有利于出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