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试析制度环境对浙江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影响

产业转移是一种现代经济现象,既是市场行为,也是政府行为作用的表现。 市场的自发作用能够促进产业转移,但需要政府来影响资源的使用。浙江通过制 度创新,投资环境的改善,大量纺织服装企业发展起来,形成在一定区域的产业 集聚。由于产业集聚区域内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够大,无法有效地将交易成本内部 化,因此政府在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现阶段,市场制度环境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布局的重要区域因素。

浙江省在市场化、对外开放程度、投资和税收等方面以及政府办事效率都优 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从劳动力成本来 看,浙江省没有优势,但纺织服装企业却在此集聚。可见,浙江省的制度环境适 合纺织服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制度环境的落后,使得要素票 赋等比较优势大为下降。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浙江通过制度创新,营造良好 的市场环境促进了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推迟了产业转移。

不过,纺织服装业作为能耗、水耗大户之一,其对环境的冲击日趋严重。以 纺织业为例,2007年其人均附加值率为7.14万元/年·人,比全省工业平均水 平低28.45%,但其单位增加值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7.03吨/万元,是全省工业平 均水平的3.26倍。因此,在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背景下,纺织服装业不可避免 受到其约束。再加上由于土地紧缺,政府通过控制土地使用权利的相关政策限制 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服装企业用地温州政府已不再批准。这些因素无疑给浙江 纺织服装企业的生存带来巨大压力。虽然政府通过建立工业园区等政策措施,在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矛盾,但作为传统产业,纺织服装业进入园区的门槛高, 周期长。而承接地的政府通过加大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制度创新、改 变工作作风和提高效率等,加上国家推行加工贸易西进政策,对沿海企业迁往中 西部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如不用缴纳50%的保证金;限制纺织纱线、布匹等1853 种加工贸易在东部地区发展等。在上述转出地和转入地各种制度环境因素的“推 拉”作用下,浙江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步伐必然加快。

可见,浙江经济市场环境适合浙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但随着节能减排等约 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企业运行的环境成本逐步提升, 对纺织服装业的压力会日益加剧,预计将会加速推动产业转移。

从浙江纺织服装业的机理分析(见图4.7)来看,浙江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主 要受到生产要素、区位、产业升级和制度环境这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处在正向产 业转移阶段,主要受转入地劳动力低成本等因素影响。浙江在劳动力成本上与中 西部比较没有优势,但在劳动力数量、劳动生产率和素质仍具有优势,这在一定 程度上阻碍了产业转移。事实上,土地供需矛盾是目前产业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加上资本逐利的影响,纺织服装企业资金流向利润高的领域,对产业转移造成一 定影响。同时,产业集聚的极化效应导致劳动力、企业数在浙江不断集中,其出 口加工型的产业性质和专业市场又进一步增强了集聚效应,产业集聚又促进了专 业市场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产生了“路径依赖”和产业“锁定”效应,进一 步减缓了产业转移的趋势。不过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产生生产要素成本 上升、拥挤成本和环境污染等产业集聚不经济性问题,这样会触发产业转移。在 产业升级方面,浙江纺织服装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率始终在20% 徘徊,产业升级受阻,产业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不显著。而产业结构优化与产 业转移又呈弱相关,第三产业与纺织服装业同时占GDP很大比重,浙江经济存 在二重结构,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力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制度环境这个重要外 生变量开始影响产业转移,浙江制度上的优势在产业转移上会发挥重要作用,而 环境规制肯定将会促进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