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视角下探析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Tony Fu- Lai Yu ( 1997)认为适应性的企业家精神塑造了香港经济上的成功: 例如产品模仿、小规模企业、分包等等.他们通过具体细致的数据和比率分析, 认为是企业家对各种市场机会的机敏把握和迅速调整适应,带来了香港经济结构 的不断优化升级,最终促进了香港的经济增长.Lumpkin和Dess(2001)研究发现, 贫穷推动型创业行为在第二产业与消费者服务业分布集中,而在第一产业与商业 服务产业较少分布;但是机会拉动型创业在商业服务业的金融、保险等行业,还 有第二产业的制造业、通信业、建筑业中明显高于贫穷推动型创业。由此可以看 出,企业家精神随着企业家创业行为的高级化发展,不仅更好地进行了资源配置, 还促进经济体系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方向发展,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是由企业家主导的企业组成,产业结构是现实经济体系的反映,而其状 态往往决定了各种资源如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配置效率.工业化过程中产业 结构的优化,如劳动力资源从第一产业部门大量转移配置到第二和第三产业部 门,对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个人选择成为企业家后雇佣员工并生产 技术,对市场盈利机会的反应敏感,企业家精神与变革之间形成良性的相互促进, 资源配置得到重组,产业结构得以优化,经济增长运行良好。下面不妨从一个简 化的模型来分析企业家精神是如何通过把握机会以及创新来作用于产业结构优 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假设社会有两个部门分别生产两种产品A和B, A产品代表衰落传统产业产 品,B产品代表新兴发展产业产品,产业结构 优化的表现是A产品数量逐渐减少、 B产品数量逐渐增加.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的性状良好,且实际情况满 足生产可能性,最优生产点为两线的切点.

最初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横坐标a对应的点, 即产品的最优生产点.当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 线的变化使其与原生产可能性曲线切于横坐标b对应的新的最优生产点,A产品 数量减少,B产品数量增加b-a,在这一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家对于市场机 会的发现及把握起到了重大作用.由于企业家观察到新旧情况下产品相对价格的 变化,他们为取得新偏好下的潜在利润采取了行动,调整了A产品与B产品的生 产,完成和实现了最优生产点的转移,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企业家精神带来的生产创新包括有形物质产品的研制、工艺改进,以及无形 服务产品的开发创新,而这些会很好的促进二、三产业经济比重的不断提高.如 果社会偏好保持不变而企业家进行了生产创新,生产产品或者工艺的技术有所提 高,部门内出现技术进步,那么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会发生向外扩张的情况,与无 差异曲线相切于横坐标。对应的新的一点,B产品增加了c-a, A产品数量也增 加。技术进步在改变最优生产点的同时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就工业结构调整来 说,工业部门的加工程度得到深化的,产品的创新生产推进了工业行业持续快速 优化发展.同时在生产创新带来的附加值提高的影响下,产品附加值较高的高新 技术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有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将企业家制度创新考虑进去.如果企业家们采取了 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的制度创新,新制度会限制衰落产业的扩张而鼓励新兴成长 产业的扩张,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因此发生了变化,在制度的约束下会缩小或 扩大原有资源在不同产业所能提供的生产产量,使最优生产点从横坐标为。转移 到横坐标为d的对应点.企业家制度创新使企业家们倾向于生产提供更多的B 产品,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