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综述
“企业家”这一概念最早在经济学中出现是源于理查德·坎梯龙(法国经 济学家)1775年的《商业性质概论》,由法文“entreprendre”引申而来,意思是“着 手工作,寻觅机会,通过创新和创立企业来使得个人目标实现,同时满足社会需 求”.企业家精神概念多维,难以明确界定,许多学者都尝试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其中代表性的有:马歇尔(Marshall, 1912)定义企业家精神为“强烈的渴望成功 和优越性”,是包括了“机智、谨慎、坚定、果断”等品质的一种心理特征.奈 特(Knight, 1921)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的创造和冒险精神, 极富主观能动性”.熊彼特((Schumpeter, 1934)提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新的生 产组合不断推出”的经济首创精神,具体包括五种创新一一产品创新、生产方法 创新、新市场开拓、新原料供给以及新组织形式出现.柯兹纳(Kirzner, 1973)认 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能力,能够最早发现新机会并加以把握.他认为企业家利用 内在机会的能力可以使市场回到平衡。德鲁克((Drucker, 1985)进一步认为企业家 精神具有社会进步的杠杆作用,是一种社会创新精神。组织(DECD)的定义是“勇 于承担风险和进行创新,前者涉及到对新市场机会的发现把握,而后者意味着新 的产品和服务被创造”.国内研究方面,汪丁丁(1999)认为企业家精神主要包括 创新、合作和敬业精神.叶勤((2000)提出创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墓础,李维安、王辉 (2003)认为企业家精神是追求利益的企业家所拥有的勇于创新、诚信敬业和渴望 成功等特质.鲁兴启((2006)指出,企业家精神往往在逐利的个人内在需求和竞争的 外在压力下而被激发,是一种变革和创新精神.陈伟、赵富洋((2008)提出企业家 精神还涉及到正确的经济价值观及宽容精神。
总的来说,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伴随着风险的、结合了创业和创新的开拓变 革精神. 除个人特质层面的研究外,从公司层面来说,按照企业家具有的不同特质, Owen(1999)将企业家精神详细划分为创业型和经理型两类,其中创业型具有更高 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工作经历来双重积累. Glancey 和Mcquaid(2000)等人依据是个人风险偏好的不同,将企业家精神划分为开拓型 和保守型,不同形式的企业家精神选择的技术创新的方式不同.Hofstede(1990) 认为企业家精神在不确定因素力度低的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中更占主流地位,因 而具有支持力的文化可以提升企业创新潜力。
从社会层面来说,企业家精神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互动联系, 在环境因素与企业家精神关系的研究方面,FrantzRow。和Detlefstruck(1999)指出 网络、电子邮件这些新媒体的使用比电话、信件等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更能够激 发企业的创新.Christian Keuschnigg和Soren Bo Nielsen(2004)发现企业家往往 具有想法和技术竞争力,但是在创业之初他们需要风险投资者来提供启动资金和 管理支持,企业家对可用金融支持的认识和对风险的容忍度显著影响了实际的企 业家精神.而且,不同地区的企业家精神往往依赖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Kan-ichiro Suzuki等((2002)发现教育培训是美国的企业家精神的主要来源,而对 于日本来说,则是家庭或团队集体精神的潜移默化。Shradha Shivani等(2006)对 印度社会文化进行观察发现,诸如宗姓制度、宗教、家庭结构和家庭支持等社会 文化对企业家所获得的创业成功有着显著的影响.Per Davidsson, Johan Wiklund(1997)通过比较瑞典不同区域中居民的信仰和文化价值差异得出结论:文 化作为主流的价值和信念,是社会中企业家精神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综上所述,一方面,企业家精神是属于个体的内在心理品质和特征,具体包 括了追求收益的创业精神,充分配置资源获取超额利润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决 策风险的冒险精神,整合资源过程中的合作精神以及对市场不均衡中出现的商机 把握的敏感性;另一方面,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环境都会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和 成长,企业家精神也通过具体活动来选择环境,是企业家群体的一种社会力量的 表征,呈现出区域、文化、制度等多方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