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关于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综述
国内许多的经济学研究也不断地关注了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王林生(1989)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企业家阶层和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历 史过程,指出它们的形成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应有的成果,而这成果也推动了改 革的前进.
李新春〔2001 )认为,21世纪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家精神的 发挥,而不是国企私有化或产权改革的结果.
在将企业家精神引入增长模型的研究方面,鲁传一、李子奈(2003)通过企 业家的八种创新行为来实现模型构建,认为企业家创新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庄 子银((2005)构建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式,指出作为长期经济增长中的微观组织机制 的企业家,一直承担着风险,强调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模仿是企业家精神最重 要的特质.从长期来看,企业家精神的强烈程度是与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相匹配的.
在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机制方面,张哗(2005)以研发投入、专利数、私有产权 企业新增加户数和就业人数等综合指标作为考察企业家精神的变量,以我国省级 截面数据为依据,采用SEM方法,发现虽然政府干预对企业家精神的直接作用效 果是良好的,但是由于不利于经济自由,最终会对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产生阻碍.
何予平(2006)以企业进入比率衡量企业家精神,运用C-D生产函数实证得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进入比率对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系数是0.54;对创新产 品技术的模仿学习是企业家精神助力于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庄子银(2007)则 认为企业家精神是通过研发投入水平来影响经济增长的,一国经济中从事生产性 创新活动的企业家数量越多,经济增长率就越高。
在企业家精神的外部性方面,魏江等(2004)首次研究了产业集聚中企业家精 神的外部经济问题,以柳州产业集聚发展为案例,探讨了企业家精神的溢出对集 聚经济的影响,并在结论处提出了针对外部性的转化方法.赵江明,刘金红((2004) 则指出企业家的创业、创新活动对集群经济作用良好,企业家人际网络积累的社 会资本会促进集群企业的合作与创新。
在企业家精神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杨宇、郑垂勇(2007/2008)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得出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第一典型相关系 数高达0.882,因此要保持区域经济增长,就要注重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而后又 指出创业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计算得出我国东、西部地区代表创业的变量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而中部地区是代表创新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企业家精神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欧雪银(2007)利用多层次的灰色关联度系数方法计算得出我国企业家精神 水平随宏观经济波动.高波,赵奉军(2009)构造了一个考虑企业家精神的经济 增长模型,把企业家精神作为一个知识过滤器,采用自我雇佣率作为企业家精神 的衡量指标,利用1996-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企业家精神的地区差异 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自我雇佣率提高1个百分点,总产值会提高0.1个 百分点,而人均产值会提高0.18个百分点,企业家精神对经济绩效表现出显著的 正面影响.
从以上的研究综述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的探讨也是 视角多样,各成观点.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自2000年以后,相关理论阐述才 开始大幅增多;且最初多是定性研究,2005年后越来越倾向于模型化和实证化, 但定量分析的文章还不多一方面,这种变化反映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立健全和完善,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家应具有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已逐渐成 为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些研究虽各自有所侧重,却也各自有所忽略,论述 并不全面,实证方面的度量也只是使用了片面指标,说服力不强,有待后来者继 续补充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