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家精神如何通过创业来影响经济增长
企业家精神使得企业家在存在风险的创业过程中,运用自身的专业管理能力 和果断决策对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经济资源进行组织和协调,创业行为带来了 更多的资本投入和就业机会,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经济增长.
1.创业方面企业家精神的分类
从企业家创业的动机出发,理论上大多将企业家精神引致的创业行为分为两 类:贫穷推动型和机会拉动型.前者是由于生活困难,而不得不进行的被动创业 活动;后者则主动成分较高,是指个人出于把握现有商机来获取超额利润的强烈 愿望而进行的创业,这种情况下的企业家往往愿意承担风险并具有超常的进取 心,以追求自我价值或实现理想(Thurik和Wennekers,2001 ).
2.两类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异同
Kouriloff和Michail(2000)发现不同创业类型的企业家对金融风险规避的态 度不同:贫穷推动型企业家愿意选择独资进行创业;而机会拉动型企业家则相机 抉择多一些,他们在决定怎样融资时是看个人自身所能提供的资金与资金需求之 间的差额,若可提供的小于需求,机会拉动型企业家会选择合伙这种方式进行创 业,以吸收外部资金,反之则选择独资形式。机会拉动型企业家精神通过资本推 动带来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一些.在现实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人们往往看到 某一地区的经济起飞之初,企业家创业行为多以贫穷推动型为主,小规模精细发 展;等经济逐渐发展成长之后,“二次创业”开始出现,机会拉动型企业家逐渐 增多,资本投入规模也越来越大,企业的组织管理、产品技术含量也变得高级化, 从而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增大.Honig(2001)发现最初创业者通常采用较为灵活 变通的组织模式,而二次创业者则习惯采用墓于当前组织模式的策略.GEM在 2001年报告中指出,可在未来5年内提供5个及以下的工作岗位的企业家比例, 贫穷推动型企业家可达89%,而机会拉动型企业家只有66%;但有占其总数的 34%的机会拉动型企业家可在未来5年提供6个以上的工作岗位,其中14%的企 业家可提供的岗位数量甚至达到20个以上.
当前的经济社会,“创业型经济”成为显著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 场多样性、变动性的加大,与传统工业社会相对比,大企业不再独占市场竞争优 势,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以其灵活性和弹性化 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活力,面对大企业的综合优势和核心技术,它们积极整合内 外部资源,应对环境变化,以独一无二的商业创意争取市场份额,提供了大量就 业岗位,推动了国家生产力的提升。在此之外,贫穷推动型企业家通过努力创建 中小企业获取了利益,而机会拉动型企业家则通过企业战略的谋划和商机的把握 打造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两者都为国家的经济竞争优势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浙江经济的发展也最为充分地体现了企业家创业精神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 响.改革开放之初,浙江人就出现了一大批贫穷推动型创业企业家。他们充分发 挥“四千”精神和“两板”作风,抓住当时经济短缺的市场空间,各个传统的 能工巧匠充分发挥一技之长,无论利多利少,只要有利可图就去做.坚持“小 商品、大市场”,“小规模、大协作”,逐渐发展起一个个特色产业集群.进入新 世纪以后,网络经济的资本运作开始风生水起,传统的制造业规模企业也面临发 展的转型,更多的机会拉动型企业家应运而生,不仅拓展了第三产业的种类范围, 也使制造业向更为现代高级的方向转型,使浙江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因此,企业家精神通过创业行为营造了“不进则退”的竞争环境,使企业的 组织形式更为动态化,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多样,通过对商机的把握,满足甚至创 造了市场需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被挖掘,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得到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