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启示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被视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理论,尤其符合中国经济的现实局面,即总体经济实力薄弱、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存在着典型的二元结构特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为中国破解二元结构弊病、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有效依据。首先,中国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减少对传统农业的依赖,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主张“以城带乡、以工带农、城乡统筹”的经济发展新思路,强调了工业对农业、城市对乡村的反哺作用,为中国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有力保障。这符合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提出的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心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转变的过程。



其次,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强调要重视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即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技术水平、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农民的最低收入需求,通过农业及乡村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为中国城乡一体化提供充足发展动力。同样,这也符合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提出的要加强农业部门自身实力培养、加大农业部门要素资源投入的要求。



但也要注意,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存在一定制约因素,即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城乡劳动力不能够按照预期收入的差异而自由流动,而且若要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不能单靠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来实现,跟多的是要靠加强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投入,以实现中国经济由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到现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总体来说,中国城乡一体化可以看做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中国国情的现实结合,是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理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