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形资源与好感价值视角的商誉问题研究
“剩余价值论传承了“超额收益论”的很多观点,虽然它们有不同之处,但是也存在许多实质上的联系。“剩余价值论的提倡者认为,商誉是企业总体价值与单项可辨认有形资产和无形价值的未来现金净流量贴现值的差额。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资产,而只不过是一项特殊的账户。
商誉反映了企业各项资产的合计的总体价值与它们个别价值的差额,换句话说就是整体大于组成整体各个局部的合计。白创商誉的计量方法正是基于超额收益论和剩余价值论,因为自创商誉也正是企业通过不断地经营活动所积累的超过其行业平均收益的那部分利润。
此理论为后文自创商誉的计量方法提供了依据。有利的地理位置、良好品牌效、特权和一流的经营管理等因素可以形成良好的商业的合作、融洽的员工氛围和顾客对企业的很高的忠诚度,而这些都是无形资源。当企业的整体价值超过各种单项资产价值总和时,超额支付的部分就是这些无形资源。而商誉的构成要素都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可靠计量入账的,比如:有利的地理位置、企业的品牌效应、良好的社会形象、优秀的员工和良好的经营管理等。
而“无形资源论认为商誉的实质就是这些无法入账的无形资源,而这些因素可以在相应的其他无形资产的价值中体现出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商誉是由于顾客对于企业的高忠诚度、商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企业内部良好的工作氛围这三个方面产生的。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而形成对于企业较高的认同和忠诚,这种好感主要是由于企业拥有的优势产生的,比如:优越的地理位置、某些特权以及高水平的管理水平等。
好感价值论的合理性在于,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的印象对人们的确有好坏之分,因而这个理论的价值就很能体现于此了。但也有其缺陷,用货币去计量对企业好感的价值是很难做到的,对特别讲究计量的科学会计学而言,将是非常严重的缺陷。上述无形资源论和好感价值理论分别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存在可比性起到了理论的支撑。
因为基于这两种理论,可以看出,无论是自创商誉还是外购商誉,它们的构成要素都表现为:良好的经营团队、优越的地理位置、高水平的管理以及与企业与外部良好的关系等等,而二者具有的共同构成要素使得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具有同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