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一个成功的发展模式——陇南地区特色产业集聚

近年来,陇南市多项经济指标同时出现大幅增长,排名由原来后进跃居甘肃 省前列,由此打破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格局。陇南经济社会强劲发展,季度财政收 入指数始终保持省内领先。2007年,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80 %,名副其实地跻身甘肃省经济三强行列。陇南地区经济的“起飞”很大成都上 不得不归功于发展特色产业,陇南市顺应天时地利,顺应市场规律,把农业特色 产业发展摆在富民强市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 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 “十”,就是到“十一五”末,建成十个百万亩工程,核桃达到300万亩,花 椒达到200万亩,中药材达到100万亩,马铃薯达到2 0 0万亩,区域特色 产业达到140万亩(30万亩油橄榄,30万亩银杏,20万亩茶叶,10万 亩蚕桑,50万亩优质苹果),新增生态林120万亩,出栏商品猪100万头, 牛羊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只),鸡饲养量达到500万只,蔬菜达到50万亩。 适宜发展特色产业的县、乡、村整体覆盖,实现特色产业规模最大化。康县、成 县建成全国核桃大县,武都建成全国花椒大县,陇南建成全国核桃第一大市、花 椒第一大市。

陇南市全力实施兴林致富绿色战略,使全市特色产业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全市特色经济林面积己达440万亩,林果产品年产量近2亿公斤,年实现总 产值7亿多元,近20万农户依靠林果业脱贫致富。

近年来,国家和省上在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中,把适宜陇南种植的花椒、 核桃、油橄榄、银杏等作为生态经济兼用树种纳入退耕还林范围,享受粮款补助 优惠政策。陇南市抓住这一机遇,投入特色林业产业开发。全市先后建成了以武 都区为主,辐射宕昌、礼县、西和、康县、文县,面积达203万亩的花椒产业基 地;以成县、康县为主,辐射全市,面积达210万亩的核桃基地;以白龙江沿岸 为主,辐射成县、宕昌、文县、徽县,面积达13万亩的油橄榄基地;以徽县为主, 辐射成县、两当县适生区域,面积达14万亩的银杏基地。在经济林建设基地中, 陇南市共引进经济林优良品种100多个。同时,推广多项实用技术,收到了明显 效果,逐渐形成了全市林果产品的品牌效应。

同时,陇南市坚持以加快旅游产业开发为重点,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陇南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武都万象洞,人称华夏北方第一洞,洞内钟乳石万象林 列,琳琅多姿,步移景换,如入仙境,不愧为天然造就的地下园林;文县北部的 洋汤天池,方圆40里,九曲十一八弯,奇峰竞秀,天水一色,终年水面明清如镜, 是全国四大天池之一;成县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茂密,竹秀花奇,奇峰胜 景,美不胜收;徽县三滩和两当云坪三峡的原始自然风貌,为山水风光之精品; 宕昌大河坝国家森林公园和官鹅沟风景区,占木参天,峡谷瀑布,有鬼斧神工之 妙;康县康南百里亚热带生态旅游风景区茶林碧绿、棕搁当风,清泉幽谷;充满 山水神韵的康县阳坝原生态风光等风景名胜成为陇上江南的缩影。同时,陇南区 位优势明显,处于兰州、西安、成都区域的中心位置,处在天水、宝鸡、广元、 九寨沟旅游黄金线的衔接带上,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优势使陇南具 有开发旅游大产业的巨大潜力。按照陇南市委、市政府的“整合旅游资源,打造 优势品牌,加快对外开放,构建旅游名市”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思路,把特色旅游 产业作为加快科学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

位于陇南地区西北部的宕昌县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坚持特色立县的发展战 略,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强县、矿产工业新县、劳务经济大县、三色旅游名县” 的四大目标,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在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 7. 6亿元,农业增加值7. 6亿元,工业增加值4278万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到1296元,同比增长110元。

2008年,宕昌县按照“南果蔬,北药牧,全县兴劳务”的特色产业开发思 路,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干部包抓制度,深入开展“药牧产业突破年”活动和中药 材“药王”评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一年内建 成各类示范点105个,新发展中药材23. 92万亩、马铃薯26. 39万亩、蔬菜3万 亩、经济林果I8万亩,建成养殖小区2个、规模养殖村30个、规模养殖户500 户,激活民间资金1520万元,发展养殖场58个,全县出栏畜禽50. 5万头(只)。 旅游产业以官鹅沟和哈达铺景区为重点,着力加强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提升了 景区的档次和品味。着力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建成了“宕昌三色旅游网”,以兰 州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扩大了该县旅游的影响 力和知名度,从而带动和提升了以餐饮、住宿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全年共接 待游客36. 4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8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 46亿 元,同比增长28. 6}。宕昌县领先开创了走“社会化培训”的新路子,通过政府 组织的“订单式”、“基地规模”和“能人带动”等输转方式,初步形成了拾花 工、保安、建筑等宕昌特色劳务品牌,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3期,培训人员 达到3. 3万人次,全县劳务输出达10. 2万人次,创收2. 6亿元,劳务经济已撑 起该县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2009年宕昌县计划年内新发展中药材21. 8万亩、马铃薯25万亩、核桃补 栽3万亩、核桃嫁接换优5万亩、花椒2万亩、蔬菜3万亩,食用菌袋料生产达 到60万袋;抓好沙湾长楞山万亩油橄榄示范园建设;力争改良草原10万亩、存 栏牲畜2万头(只)、带动农户450户,年内新建肉产品加工企业1户、标准化 饲料厂1个,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4个、养殖专业村30个、规模养殖场20个、 规模养殖户850户,使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只),存栏40万头(只), 出栏60万头(只)。着力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行动,力争将2. 2万灾民列入国 家移民安置计划,年内建成县职校,高标准培训劳务技能工1万人,确保输送农 业移民4400人、工业移民500人,全年输出劳务9万人次左右,劳务收入突破 3亿元。全力打造“三色宕昌,九奇官鹅”旅游品牌,按照“政府引导,公司主 体,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工作方针,推动旅游业快速升温,力争全年接待游 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亿元。力争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800万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 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的经济社会 发展的预期目标,使特色产业真正成为托起农民希望的最大产业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