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析目前甘肃的特色产业

1.甘肃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基础

近年来,甘肃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逐渐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战略 主导产业基本形成。目前,全省马铃薯、中药材、首蓓草、玉米制种等六大产业 产品面积与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瓜菜花卉制种、啤酒花、食用百合等十多个产业 和产品面积或产量居全国前五位。基本形成了围绕草食畜、马铃薯生产和加工的 两大主导产业,围绕制种、蔬菜、水果、中药材、啤酒原料、棉花、食用百合、 球根花卉、黄花菜、油橄榄、小杂粮等地方特色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农业产业化格 局。二、区域优势产业基本确立,地方特色产品比较突出。甘肃省现己形成十大 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以河西为主的酿造原料基地;以定西为主的300万亩优质专 用马铃薯基地;以定西、陇南为主的150万亩优质中药材基地;以平凉、庆阳、 白银、临夏、甘南为主的草食畜基地;以河西为主的300万头优质猪基地;以河西、 沿黄渭河流域为主的200万亩高原夏菜基地,重点在提高质量发展无公害蔬菜; 以兰州、定西、临夏为主的10万头奶牛生产基地;以河西为主的100万亩制种基 地;以河西和中部为主的300万亩牧草基地;以天水、平凉、庆阳为主的350万亩 优质鲜果生产基地。这些特色农产品带动各区域相应的农产品贸易、加工和运输 等行业的发展。

2.特色产业集聚构成的重要产业支柱

多年的西部大开发实践表明,在甘肃省求发展的历史变迁中,欲要将原先薄 弱的区域经济做强做大、做优做美,关键是能否始终贯穿一条原则,这就是突出 特色。没有凸显特色就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利用甘肃宝贵的资源,重点发展 比较效益突出的特色产业,初步形成规模化品牌优势,筑起特色产业的坚固框架。

(1)生态林草业

退耕还林换草,建设大面积的生态林地草地,遏制生态恶化趋势,这是西部 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环境资源产业的主要运作领域。就甘肃而言,甘肃的 经济发展更加依赖于甘肃的环境。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 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同样需要良 好的生态环境来支撑。甘肃省自1999年8月即开始实验性的部署生态林草工程, 取得了一些对全局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为环境资源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未来空 间。同时也推动了甘肃农牧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有效地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结构,改变了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习惯,提高了整个国土资源的综合效益。如甘肃 陇南将退耕还林与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退耕还林(草)、还茶、还药、还竹, “还”出了一片产业,一些地方选择了林草兼种、林药兼种、林果兼种等生产模 式,不但确保了生态环境建设,也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2)食品工业

甘肃具有发展食品工业的资源潜力。甘肃省温和+燥的气候,凉爽的夏季, 丰富的光热资源,加上没有污染的祁连山固体水源和污染较轻的黄、径、渭河上 游水资源,使我国河西自流灌区、沿黄、径、渭灌区成为最佳的蔬菜、瓜果种植 区。近儿年,甘肃粮食总产量年产达800万t左右,其中玉米产量达250万t左 右。马铃薯年产量达1000万t左右,水果年产量达200万t左右,蔬菜年产量达 900多万t,肉类年产量达100万t左右,油料年产量达so万t左右,奶类产量 达so万t左右。这些有利条件,为甘肃发展食品工业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目前甘肃已经初步形成了独具甘肃特色的食品主导产业。1、以啤酒大麦、 啤酒花加工为主的啤酒原料(麦芽、酒花)及啤酒酿制产业;2、以马铃薯、玉 米加工为主的淀粉和淀粉制品业;3、以蔬菜瓜果加工为主的脱水蔬菜、番茄酱、 瓜籽、果汁、瓜果制品产业;4、以草产业和畜牧业为依托的液态乳和乳制品产 业;5、烟、酒行业已成为甘肃食品工业的主导产业,其实现的利税己占整个食 品工业的90%。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行业发展活力和后劲进一步 增强。兰州黄河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已连续 多年进入甘肃工业100强。这12家企业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7913万元, 占全省工业100强主营业务收入的3.29%,销售总收入占全省食品工业的 49.45%,上缴税金和实现的净利润均占全省食品工业的90%以上。食品科研力 量和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日益增强,为行业技术进步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中医药产业

甘肃气候与地理条件的复杂性所形成的生物多样性,造就了极其丰富的中药 材品种。根据初步评估测算,甘肃省有药用植、动、矿物资源1600种左右。经 普查中药资源,全省共采集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计1527种,其中植物类1270 余种;动物类214种二矿物类43种,另外还有藏药材500多种。有276种药材被列 入全国重点品种。根据自然系统分类,1270余种药用植物有菌类14科28属35 种;苔鲜类4科4属4种;地衣类3科3属5种;厥类17科26属47种;种子 植物类116科596属1176种。其主要分布在毛莫科、菊科、伞形科、唇形科、 豆科、蔷薇科以及茄科等科属。动物类药材有资源分布的为94科125属214种: 矿物类药材有资源分布的为43种。2006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己提出“把甘肃建 成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加工基地”,“建设生物制药和中药材现代化加工基地,培 植工业经济新优势”的发展目标,并将其作为“十一五”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 但由十种种原因,甘肃中药产业到目前仍未改变“优而不强”的状况。在产业优 势初步具备的条件下,促进中药产业集聚化发展,或可为甘肃中药产业的壮大带 来新的思路。

(4)花卉产业

甘肃永登县“苦水玫瑰”是我国的主要玫瑰品系之一,己有二百多年的栽培历 史,甘肃永登的苦水玫瑰系列产品2004年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被列入甘肃省 名、优、特农产品,受到国家原产地标记的保护,拿到了通往国际市场的“护照’、 于2005年被列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2007年6月6日,受国家质 监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 局等单位组成考核验收组,对“永登县苦水玫瑰农业标准化国家级示范区”项目进 行了评估验收,永登县苦水玫瑰农业标准化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综合评分95分, 通过验收。

然而近些年来,甘肃苦水玫瑰的价格却几乎十年跌了十倍,花农的种植积极 性越来越低。大面积的玫瑰树被砍,玫瑰种植面积逐渐萎缩,玫瑰产业面临着巨 大的挑战。探求苦水玫瑰市场低迷的原因,可以发现玫瑰产业集聚化发展能够作 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这样可以带来相应的宏观指导和必要的导向性扶持,提高 苦水玫瑰生产的系统性和全而性,改善产品单一,产业链条短的弊病。增加市场 参与者对国际和国内市场行情的准确了解和把握。改变人才极度FB乏,产品科技 含量低,资金投入少,经济效益提高缓慢,玫瑰品种退化严重的现状。

(5)旅游业

国家经济形势的日益兴旺,带来了旅游市场的初步繁荣。甘肃旅游资源丰富, 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既有闻名世界的人文景观,又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很多资源是世界独有或者全国第一,加快旅游开发,有雄厚的资源基础,旅游这 个产业完全可以做起来。2008年8月,甘肃特色旅游产业开发新闻发布会在北京 国际新闻中心举行,会上重点推介了我省四条最具魅力旅游精品线路。这四条旅 游线路是甘肃旅游资源的特色代表,也是甘肃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

第一条是丝绸之路旅游线路。这条线路从东往西连接了甘肃8个优秀旅游城 市。麦积山石窟、伏羲庙、嘉峪关关城、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一批世界级 旅游景点都包含其中,它也是中国九大经典旅游线路之一。第二条是黄河风景线。 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纵贯甘肃南北,黄河三峡、黄河石林等将令游客流连忘 返。第三条是民俗风情和草原风光线。这里有玛曲草原风光,有回族、藏族民俗 风情,也有藏传佛教学府拉卜楞寺等。第四条是红色旅游线路。天险腊子口、哈 达铺、榜罗会议会址、红军长征会师地会宁等,都将笑迎四海游客。

甘肃作为一个多少数民族聚集区,民族文化也往往与这些风光交融在一起, 而这些景色正是特色资源产业直接面向市场的最有利的客观条件。此外,笔者认 为这种开发具有聚集性的、富有特色的旅游路线、产品、民族风情、科学考察等 方式在展现甘肃壮美景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在相当程度上,为甘 肃带来积极的宣传效果,为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