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甘肃特色资源的研究与分析

特色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地域能够产生特殊经济价值的独特自然和人 文环境因素与条件,其包括特色自然资源和特色人文资源。其中特色自然资源是 特色人文资源的物质基础,体现着物质决定意识的辩证关系。得天独厚的自然资 源条件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条件的有机结合,为特色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1.甘肃特色自然资源分析

(1)中药资源

由于甘肃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多样,形成植被类型多样性,植物种类繁多。 甘肃高等植物40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近1500种。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 现有中药材9500多个品种,居全国第二位(四川是第一位),有药用植物1270多种; 大宗地道药材就有30多种,其中当归、当参、红民、大黄、甘草、板兰根等品种 产量大、品质优,特别是“山民归、纹党”等是甘肃传统出口药材。2004年,甘肃人 工种植药材面积210万亩,主产区为定西、陇南两市。根据《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 例》规定的国家重点保护的药材物种的名录,甘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30 种,属于药材21种,其中二级野生药用保护植物8种,三级保护野生药用植物22 种;隶属于18科20属.

(2)矿产资源

甘肃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己发现矿种158种,己发现矿产地3500多处,已有E 级以上储备矿产地1500余处,己有大中型矿床180余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十位 矿种数51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矿种数32种,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矿种 数11种(镍、钻、铂、把、铱、佬、饿、钉、铸型粘土、饰面用蛇纹岩)。其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有:

镍钻矿:拥有储量占世界第三位的金川超大型铜镍矿床,伴生钻、铂族、硒、 磅等十几种有益矿产,金川是全国最主要的镍钻原料供应基地。在敦煌一金川一 代西北地区有中东欧的超基性岩体,目前已发现一些重要找矿线索,显示该地区 有找同镍矿及其伴生矿产的潜力。我国镍钻矿开发利用水平,以甘肃金川集团公 司为龙头,该公司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钻产量占全国1/3以上。 其它镍矿大多以中小型矿山形式独立运营,有较配套的采、选、冶综合生产能力 和装备水平,均能实现镍的一般冶炼产品的生产。

铅锌矿:主要分布在陇南西城铅锌矿田和白银铜多金属矿田。全省有大型矿 床7处、中型6处、保有储量居全国位数:铅矿第六位,锌矿第三位。大中型矿床 中有7个已开发。在西成铅锌矿田和白银小铁山铅锌矿区其远景储量尚可增加己 探明储量的60-100%,祁连山和北山等地区的铅锌矿仍有相当的资源潜力。

铜矿:已有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5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四位。预测储量 可使目前的探明储量翻一番,预测远景区除已知铜矿深部及近外围外,还有肃南 地区,文县一康县地区及北山地区。

钨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七,主要分布在肃北县塔儿沟、红尖兵山(以黑钨 矿为主)和肃南县小柳沟(以白钨矿为主)。其中塔儿沟钨矿储量为我国西北乃 至北方最大的钨矿。祁连山和北山地区还有找矿潜力。

在非金属矿产方面,主要的特点表现为:矿种较全,在冶金辅料、化工和建 材三大类非金属矿产中,主要品种均有探明储量或产地,基****满足工业需求。 非金属矿产蕴藏量丰富,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配套程度好,但新型材料所需资源 短缺。现已探明的大多数矿床主要分布在工业城镇或交通干线周围,特别是冶金 辅料矿产常与金属矿产配套产出,便于集中规模生产。

(3)旅游资源

甘肃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其发展旅游产业 的依据。甘肃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底蕴深厚,甘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历 史的层积,致使甘肃旅游资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彩陶文化、伏羲文化、农耕 文化、先秦文化、丝绸之路文化、长城文化,甘肃境内的天马文化、黄河文化、 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石窟文化、三国文化、战争文化……也都有深厚的文化底 蕴。甘肃地域狭长,旅游资源差异明显,西部大漠戈壁河西走廊的旅游资源,特别 是历史文化遗迹,与大漠戈壁相伴为伍,干燥的气候,较少的雨水,使地表文物较 好地保存。如丝绸之路的}.`-站遗址、气势磅礴的汉代长城、闻名遐迩的两大关隘、 历尽沧桑的古城遗址。而南部则青山绿水,这里说的南部是指陇南、天水两市。 由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此兼而有之;因此,这里的气候半干早、一半湿润,文化 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非常完美。

2.甘肃特色人文资源分析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发源和形成于甘肃的伏羲文 化、敦煌文化、丝路文化,不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我们与世 界文化的桥梁和纽带。自古以来,甘肃就是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发展的沃上,造 就了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河西走廊存留的长城及众多的占遗 址。以《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为代表的一批表演艺术精品剧目,不仅在国 内引起轰动,也走向了世界舞台。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从兰州至河西走 廊有着很多的文化遗存,反映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国宝汉代铜奔马就是世界知 名度较高的品牌。除此之外,沿线的汉长城古迹,独特的饮食、服饰、语一言文化 反映了历史人文在今天的演变。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孕育之地,其上游的甘肃 是“伏羲故里,河脉根源”,以彩陶为代表的远古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和民间艺术宝 藏非常丰富,堕待进一步发掘利用。改革开放之后,生长于甘肃的《读者》成为 甘肃人的骄傲,成为中国的品牌,连续5年,入选“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2008 年位列第184位,品牌价值达40.83亿元。一种文化一旦上升到品牌,人们对他就 产生了认知度,《读者》的成功给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重要启示。从 以上对兰州地区及其腹地的文化资源及文化事业成果的不全面的概览,说明兰州 在开发文化产业,树立文化品牌,建设有特色的文化城市方面有其突出的文化资 源基础和很大的空间。

甘肃省拥有一批别人无可比拟的独特文化资源,但从整体上看,甘肃省文化 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首先,我们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思想观 念还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其次,甘肃省文化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地域广阔,资源 比较分散,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产业规模小、层次低,文化市场发 育不充分,市场主体有待大力培育。第三,甘肃省一批拥有重量级文化资源的县 市,虽然将文化产业纳入了“十一五”发展规划,但没有提到应有的战略高度。 无论从文化产业规划范畴、重大文化带动项目,还是从文化专业和管理人才培养、 政府扶持政策方面看,现有的文化产业发展计划、改革措施,都远远达不到建设 文化大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