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努力营造我国证券市场信用风险管理环境
1、调整债券市场结构,扩大发债企业范围,锻炼市场对信用风险的识别能力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发债企业通常具有较大资产(收入)规模、且多集中装备制造、资源型等传统行业,导致信用等级失衡且集中于高等级部分。而从成熟债券市场来看,高收益债券(信用等级低于投资级别的债券)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统计表明,最近10年,美国高收益债券的年平均发行规模是市场债券总规模的15%左右,该类债券的发行人通常是那些高速发展、缺乏现金流、高负债的成长企业,或是进行杠杆收购的投资主体。许多知名大企业在发展的早期都曾发行过高收益债券,如通用、微软等公司。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需要借助更多的外部资金支持,而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特征看,也需要众多中小企业的成长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债券市场应该向中小企业、甚至是小微企业开放,增大债券市场上高收益债券的发行规模。虽然高收益债券风险较高,存在违约的风险更大,但从全球债券市场发行情况看,由于经济周期、行业景气度的变化,债券违约都是市场发展中需要面对的正常现实。因此通过扩大高收益债券发行规模,锻炼市场对信用风险的识别能力,是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长期发展的。
2、借用银行系统数据库,建立信用风险分析方法,通过后续数据来对方法进行完善一方面,商业银行样本数据量和时间跨度符合建立信用风险分析方法的标准。我国商业银行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样本数据,其中也包括相当数量的违约样本数据。这些样本数据时间跨度长,能够反映我国经济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信用风险特征。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可一定程度上视为债券市场的历史样本数据。银行贷款作为间接融资工具,是目前企业普遍使用的。发债企业即便是在债券市场上进行了直接融资,但通常还使用银行贷款来进行间接融资。因此商业银行的样本企业是包含于债券市场的,对于债券市场来说,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可视为其总体。通过对总体特征的研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可为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定量化依据。同时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样本数据的增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信用风险分析方法进行修正和改善。
3、发展信用衍生品,构建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分散和转移路径国际领先银行和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作为信用风险分散工具的信用衍生品是债券持有人规避风险和提高收益的最主要渠道。新巴塞尔协议明确指出:“信用衍生品的发展使银行风险管理的水平大幅度提高。”推及债券市场,通过发展信用衍生品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构建信用风险分散和转移的路径。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形式可根据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不断变化。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初期,发展“标准化”信用衍生品合约存在一定困难,可以在某类债券品种根据交易双方需求设计信用衍生品合约。比如目前债券市场已经推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和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两类信用衍生品,可以为以后发展标准化信用衍生品积累经验。在“非标准化”信用衍生品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债券市场具备一定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时,可以尝试发展“标准化”信用衍生品,在开始推出标准化信用衍生品时,也同样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推行,随着操作逐步规范和稳定,再进一步正式推出。
1、调整债券市场结构,扩大发债企业范围,锻炼市场对信用风险的识别能力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发债企业通常具有较大资产(收入)规模、且多集中装备制造、资源型等传统行业,导致信用等级失衡且集中于高等级部分。而从成熟债券市场来看,高收益债券(信用等级低于投资级别的债券)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统计表明,最近10年,美国高收益债券的年平均发行规模是市场债券总规模的15%左右,该类债券的发行人通常是那些高速发展、缺乏现金流、高负债的成长企业,或是进行杠杆收购的投资主体。许多知名大企业在发展的早期都曾发行过高收益债券,如通用、微软等公司。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需要借助更多的外部资金支持,而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特征看,也需要众多中小企业的成长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债券市场应该向中小企业、甚至是小微企业开放,增大债券市场上高收益债券的发行规模。虽然高收益债券风险较高,存在违约的风险更大,但从全球债券市场发行情况看,由于经济周期、行业景气度的变化,债券违约都是市场发展中需要面对的正常现实。因此通过扩大高收益债券发行规模,锻炼市场对信用风险的识别能力,是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长期发展的。
2、借用银行系统数据库,建立信用风险分析方法,通过后续数据来对方法进行完善一方面,商业银行样本数据量和时间跨度符合建立信用风险分析方法的标准。我国商业银行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样本数据,其中也包括相当数量的违约样本数据。这些样本数据时间跨度长,能够反映我国经济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信用风险特征。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可一定程度上视为债券市场的历史样本数据。银行贷款作为间接融资工具,是目前企业普遍使用的。发债企业即便是在债券市场上进行了直接融资,但通常还使用银行贷款来进行间接融资。因此商业银行的样本企业是包含于债券市场的,对于债券市场来说,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可视为其总体。通过对总体特征的研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可为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定量化依据。同时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样本数据的增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信用风险分析方法进行修正和改善。
3、发展信用衍生品,构建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分散和转移路径国际领先银行和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作为信用风险分散工具的信用衍生品是债券持有人规避风险和提高收益的最主要渠道。新巴塞尔协议明确指出:“信用衍生品的发展使银行风险管理的水平大幅度提高。”推及债券市场,通过发展信用衍生品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构建信用风险分散和转移的路径。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形式可根据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不断变化。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初期,发展“标准化”信用衍生品合约存在一定困难,可以在某类债券品种根据交易双方需求设计信用衍生品合约。比如目前债券市场已经推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和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两类信用衍生品,可以为以后发展标准化信用衍生品积累经验。在“非标准化”信用衍生品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债券市场具备一定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时,可以尝试发展“标准化”信用衍生品,在开始推出标准化信用衍生品时,也同样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推行,随着操作逐步规范和稳定,再进一步正式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