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城市化的非均衡增长理论、集聚-扩散理论和城市适度规模理论
1.非均衡增长理论
非均衡增长理论主要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包括增长极理论、弗里德曼 中心一边缘理论、缪尔达尔“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 学家佩鲁最先提出的,他认为“增长极”就好比是一个“磁极场”,能产生吸引或排斥 作用,从而产生“城市化趋向”.弗里德曼的中心一边缘理论对“增长极”理论进行了进 一步拓展,详细阐述了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缪尔达尔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理上的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非均衡增长认为城镇的建设不能毫无重点的全面铺开,而应选择重点进行突破,逐 渐形成合理协调的城镇体系.但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片面强调了地区的累积性优势,而 没有考虑到空间距离、经济结构、人的行为等对城市和乡村发展的作用,这种片面的认 为城乡差距将不断扩大的推论科学性有限.
2.集聚一扩散理论
集聚一扩散理论认为城市具有一定的集聚与扩散效应。其中集聚效应是指城市因其墓 础设施完善、生产效率高、市场发达、交通便利等一系列因素吸引各种要素(包括人口) 向城市集聚,带来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扩散效应则指 城市存在的不经济因素限制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与扩大,从而 使各种资源或要素向周边地区转移或扩散,带来周边地区或农村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发 展,因此也称为城市的辐射效应. 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规模经济以及外部经济三方面,其集 聚作用也并非是无限的,会受到边际效益递减、资源有限、环境容量有限等等一系列制 约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恰恰在减弱城市集聚效应的同时增强了城市的扩 散与辐射效应.
3.城市适度规模理论
城市具有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使得城市规模不断得到扩大,但是城市规模是否 能无限制的扩大?城市规模是否越大越好?不一定。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聚集效应具有经 济性,同时也有不经济性,其经济性体现在城市的集聚效应及规模经济上,而集聚不经 济性则体现在工资的增加、社会的拥挤、环境的破坏等等各方面;集聚经济性促使城市 规模扩大,而集聚不经济性则会抑制城市规模继续扩大.因而城市规模不可能无限制的 扩大,当集聚经济性与集聚不经济性这两种力量达到均衡时,城市规模将停止继续扩大, 而达到最大城市规模。这种理论的典型代表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城市适度规模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适度规模理论认为,集聚经济效应使得城市规模不断得到扩大,而集 聚不经济的存在又使这种扩大效应不可能无限持续,即城市不可能无限增大,他有一个 度,即适度规模.如下图所示,MC为边际成本曲线,AC为平均成本曲线,AB为平 均收益曲线,MB为边际收益曲线.N点为城市的平均收益最大规模;V点,即MB=MC 时,为城市最适度规模;城市最大规模为VI点,当城市超过了这个规模,则平均成本 大于平均收益,不经济.总结而言,阶段W为最佳城市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