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规则影响行动情境、制约主体的行为

没有任何规则的行动情境将滑入霍布斯自然状态,处于其间的行为者呈现出非理性的行为,整个秩序会混乱不堪,并且任何一类或多类规则的缺失都会使情境结构中的相应变量处于没有规则直接约束的默认状态,进而牵扯到其他变量,使整个情境结构受到影响,行为者的行为也随之改变(如图2-2 )。

如一个城市为了缓解交通的拥堵欲减少私车的使用数量,可能会对私车的运行条件进行限制,任何个体只有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运行。如此一来,行为者出行的时间可能会增加,乘车费可能会上涨,出租车出车的时间可能会增长。在此案例中,边界规则的改变使整个行动情境都发生了变化。规则塑造情境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在相互配合中构建或改变情境,Ostrom Elinor为此强调规则应看成一个整体。

Ostrom Elinor在分析大量案例的基础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公共资源的治理是复杂的,但在确立并执行行为规则的前提下,通过集体行动引入或合理修改行为规则,可使治理绩效得以改进。主观能动地改变规则必然使行动情境中的各个变量发生改变,如通过边界规则可使资源使用者的性质与构成发生变化:通过身份规则可确立监督体制;通过选择规则能改变行为者的行为集合;通过偿付规则与身份规则的结合可使结果表现发生改变;信息规则、范围规则及聚合规则作为补充性规则也可使结果发生改变,规则的改变实际上就是治理制度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