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四川省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幅员较广但人均耕地较少的多民族内陆省份。截止2009年12月31日,四川省在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89家,其中境内A股共82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为49家和33家,境外上市9家,其中有两家上市公司为A+H股,在全国省市排名七位。四川上市公司发展良好,尤其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上市公司都尽全力保护公司资产安全,千方百计尽快恢复生产,把损失降到最低,加上证监会灾后重建“绿色通道”政策,优先安排受灾地区企业申请首发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等支持措施和四川省委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仅2009年上半年四川全省上市企业直接融资总额达167.16亿元,为2008年同期的13.3倍,超过2008年全年水平。上市速度、融资额度不仅创四川历史最好水平,且在中西部遥遥领先。
一、文献回顾
融资政策、投资政策和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政策,其中,股利分配按分配方式的不同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等,而这其中现金股利又是股利分配的重大核心内容。
(一)国外关于现金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 Miller&Modigliani(1961)首先提出“股利无关论”,理论认为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公司在给定的风险和盈利的情况下,其市场价值和股利政策无关。MM理论开启了关于股利政策研究的先河,此后学者们开始了对股利政策、现金股利政策等多方面的研究,产生了诸多理论学说,如税收效应理论、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等,但均未达成一个共识。Gorgon&Linter(1963)则与MM理论相反,他们提出“股利相关论”,主张公司的股利政策对于市场价值有影响,外部投资者更偏好于股利而非资本利得。ROSE(1977)的“股利信息传递理论”认为由于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管理层采用现金股利的形式来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可信任的信号。Jensen&Meckling(1976)提出“代理成本理论”认为公司的股利政策体现了企业与外部股东债券人及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管理者在公司只是实行着一个管理者的身份。
(二)我国关于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现状 魏刚(1999)指出:未来三年的盈利变化可以从公司股利政策的变化看出,而这其中现金股利和混合股利变化比股票股利的预测能力要强。 原红旗(2000)认为股利政策是控制代理成本的一种工具,在中国现行股利政策恰好是代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产物。特殊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对股利的选择有重要影响。陈炜和张军奎(2002)以1999年纯派现的98家沪市公司为样本,作出研究发现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有系统风险、流通股比率、利润增长率、市盈率、EPS增长率、股票市价、每股现金流量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陶兢强和胡国柳(2006)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08年沪深两市 A股纯派现的 361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公司的盈利能力、现金充足性、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与现金股利分配率呈负相关关系;公司市盈率、资产流动性与现金股利分配率呈正相关关系。
从国内外众多关于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发现,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关于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派系,即股利相关论与股利无关论,而在我国实际情况中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众多且难以制定统一的界定,本文主要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能力以及公司规模五个方面对四川省上市公司采取描述统计分析与回归分析,得出有关影响四川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指标 具体包括:
(1)判断现金股利水平的指标。上市公司分派现金股利最明显的指标就是股利分配率,其等于现金股利总额/总股数。实际应用中采用股利分配率,等于现金股利总额/每股收益。
(2)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指标选取。由于影响公司股利政策的因素繁多,通过对各因素的综合分析,本文主要选取以下指标进行分析,具体指标符号及含义见表1。
(二)样本选取 本文将对四川82家上市公司200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样本的选取条件为:剔除ST和PT上市公司、净资产为负的公司、净利润为负的公司;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剔除数据库中关键数据缺省的公司;剔除该年未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最终得到26家公司样本。
(三)提出假设 本文所提出的样本研究假设如表2:
(四)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股利分派率作为因变量,假设研究中的五个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Y=α1X1+α2X2+α3X3+α4X4+α5X5+α6X6+α7X7+?着(?着是随机变量)
然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输出,得出模型估计回归系数并检验数据的显著性,在检验显著性时采用t值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以F值检验模型的显著性。以R2的值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然后检验回归分析是否符合符合线性假设,线性假设采用t检验,最后得出回归方程,参照各检验值及回归系数解释分析模型。
三、实证分析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选取26家具有有效数据的四川上市公司2009年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得出如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股利分配率的平均值为0.1548,可见四川整体的股利支付处于一个低水平,这与前文描述是一致的。
(二)多元回归分析 对这28家该年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的各项指标运用SPSS 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建立因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 ,得到结果如表4,表5所示。由表4可知,相关系数为0.948,判定系数为0.899,回归模型的拟合度符合要求,X与Y之间属于高度的相关关系。通过SPSS分析得到的方程F值为9.89,大于F在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3.06),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十分明显,在利用T检验对各变量的回归系数进行检验时,模型拟出的P值均小于0.05,也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由表5可知,各解释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10,即该回归方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回归方程为:
Y=0.457+1.062X1-0.058X2-0.064X3+0.001X4+0.001X5+0.032X6
+0.063X7
标准化后的回归方程为:
Y=0.494+0.435X1-0.080X2-0.272X3+0.001X4+0.533X5+0.190X6 +0.713X7
(三)实证结论及分析 通过以上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接受假设H1,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股利分配率越高,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公司的派现能力越强。这一点不难理解,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表面公司盈利能力越强,股利支付额越大。现金股利要求一部分收益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因此具有较高净利润的公司才可能发放较高的现金股利。第二,接受假设H2,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股利分配率越低,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换言之,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股利分配率应该越高。这点也不难理解,如果企业的债务比较重,财务风险也比较大,企业会选择不发放股利,更多的资金留于偿债或者公司的运营。第三,拒绝假设H3,原假设认为,资本积累率越高,股利分配率越高,即认为公司的发展能力越好,企业支付的股利也应该相应地增长,但从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本积累率与股利分配率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究其原因,可能是对于四川上市公司,一般发展能力较好的企业,都处于新兴的企业,公司处于成长期间,而对于公司更多利润盈余,可能会用来进行筹投资活动,而不是用来发放股利。第四,接受假设H4,即现金越充足,股利分配率越高。这点对于四川上市公司而言,甚至是全国的上市公司而言都是可以理解的,现金余越充足,用于支付现金股利的资金也越充足,企业的股利支付能力也越强,股利分配率也越高。第五,接受假设H5,即公司的规模越大,股利分配率越高。这也就说明,公司的规模越大,股利支付能力也越强,可能的原因是四川的上市公司,规模越大,上市公司扩张的欲望也相应地减小,企业更多的资金用于发放现金股利,而不是像规模小的企业,很多资金都用于企业的投资经营计划。
四、四川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问题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到四川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发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处于少数,四川2009年A股上市的公司总共有82家,而2009年发放现金股利的仅仅有26家,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较少。第二,现金股利总体发放低,股利分配率呈低水平,这可能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整体的现象。很多公司都不愿拿出资金来发放现金股利,更多的是将资金用于筹投资活动,这也许与四川上市公司在震后第一年更多地是用来恢复宅后重建,恢复生产有关。
(二)对策及建议 在深入分析四川上市公司2009年现金股利的发放问题之后,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四川上市公司股利发放管理,加强公司的资金运营监督管理,规范股利发放制度,使上市公司在公司盈利高的时候不要发放过多的现金股利,在盈利不高甚至亏损的时候要减少股利的发放甚至不发放股利。二是合理制定股利发放政策,使股利发放为公司经营及长远发展增添动力。在公司具有较好的投资盈利计划的时候要更多地将资金运用到投资中,在公司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则需要相应地减少现金股利的发放,股利政策要与公司的长远计划相适应,不可多发,也不可不发,具体根据各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股利发放政策。三是股利发放应该兼顾公司长远发展与近期利益。上市公司很少或者根本就不发放现金股利,就会使投资者丧失投资信心,过多地发放现金股利又会使公司由于资金的不足丧失一些较好地投资机会,因此必须兼顾两者利益,制定一个均衡的股利发放政策。四是完善法律制度与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对于四川上市公司在监管上也要加强力度,防止上市公司滥用股东的资金,加强制度防范与法律监管,使中小投资者有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武器,让上市公司的一些不法行为得到法律的约束,使得四川上市公司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