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会计组织结构浅探

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治理结构。从整体上看,这个治理结构最明显的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权力决策机构、监督和管理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局部上讲,还应表现在公司所属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职能部门与现场(生产现场和存货现场)之间的组织结构和制约关系上。就会计工作而言,要对企业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实行有效的会计控制,就必须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现代会计组织结构,以达到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之目的。会计控制属于内部控制的范畴,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同其组织结构关系密切,改善会计组织结构对于有效发挥会计内部控制职能意义重大。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
  企业内部控制的特征之一就是以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客体即为对象。这个对象体现为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等基本要素及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组合关系和组合方式。从横向看,组织内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都是内部控制的对象;从纵向看,组织中的各个层次,如企业中的车间、班组、工段等也都是内部控制的对象。内部控制实践证明,横向控制幅度不能过宽,幅度过宽,关照不过来,有鞭长莫及之感;纵向控制层次不能太多,层次太多,会使控制力度逐层减弱或被曲解,存在对规定和要求贯彻不到底的担忧。所以,科学、合理的确定内部控制幅度,减少控制层次,对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至关重要。而恰当确认内部控制幅度,减少控制层次实际上就是使实施控制的主体与受控客体从结构上更加紧密和直接。改善会计组织结构就是使实施控制的主体与受控客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直接,从而达到强化内部控制的目的。
  二、会计组织结构含义
  企业会计组织结构一般指会计机构内部职能分工、人员配备、工作程序以及会计机构在企业中布局的总体构成及其相互间的业务和职权关系。一个特定的会计组织结构要与一个特定的环境(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环境中的任何变化都可能给会计组织结构的各个方面带来影响,也就是说会计组织结构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有机、动态的开放系统。这个系统必然要随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在不断变革中寻求一种新的动态平衡使之不断完善,否则是没有效率的。
  组织结构的变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推动力,一是技术的进步,二是管理的要求。从技术进步的角度上看,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应用使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以及信息的网络化等都促使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新的经营模式不断出现,如:价值链经营模式,划分作业中心费用控制模式,总部经营管理模式等都对会计组织结构提出新的要求。从管理的要求上讲,管理部门要保证管理目标的圆满实现,就需要对开发、设计、采购、生产、物资存放和保管、销售等经营活动作出预测和计划,对生产经营中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进行协调、组织和指挥,对组织中的成员进行联系实际的教育和鼓励,以保证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这些都要求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会计核算和控制的对象是企业能以货币表现的资金和资金运动,而资金运动会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和各个角落,所以,不断改进并完善会计组织结构使之与变化了的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尤为重要。
  三、会计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看,会计组织结构一个普遍的缺陷是会计工作仍主要局限在财务部门,即在科室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会计对资金使用和回收的控制不能直接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现场,会计工作人员仍不常深入生产耗费、物资管理现场去观察和体验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突发的资金管理问题不能及时应对。因而,对开发、设计、采购、储备、生产、设备、销售等各部门的资金使用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控制,以至造成会计组织结构与会计控制方面的种种不协调问题,主要表现在:(1)成本会计人员长期高高在上,不善于生产经营知识的积累,甚至有些会计人员不懂生产工艺流程,提不出哪部分工时是不必要的,哪些功能是多余的等成本、费用控制中属于技术与经济结合范畴的建设性意见,因而,对开发、设计、采购、储备、生产、设备、销售等各部门的资金使用和耗费没有发言权,从而影响了会计管理和控制功能的发挥。(2)会计管理人员走不出去,会计队伍中的“精兵强将”主要集中在厂部财务部门,而采购部门、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等其他资金和物资使用部门缺乏专业会计人员,致使生产耗费、存货和固定资产的核算和控制力量薄弱,从而造成浪费、废品增多、存货积压、毁损和流失现象严重,固定资产出现不应有的盘盈、盘亏现象,管理混乱的局面实在令人担忧。(3)会计工作人员缺位,在生产现场看不到会计工作人员的影子,会计管理仍然没有树立应有的权威性,形不成对采购、生产、销售、设备等职能部门资金运用方面的控制力。(4)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承认厂部财务部门以外的物资管理部门负责财产物资收发明细核算的人员是会计岗位。这些人员在职称评定和业务培训方面都受到冷落,严重挫伤了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对会计队伍的建设极为不利,导致在企业中实行全方位会计控制不能落实到实处。(5)厂部财务部门各专业组对口物资管理部门及物资存放和管理职权关系含糊不清,业务关系松散,信息传递渠道不畅,信息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极大的影响了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发挥,削弱了会计的控制力。
  四、企业会计组织结构改善措施
  行为理论告诉人们:人们的行为是组织和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会计组织机构能够影响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同时,不同的会计组织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功能。可见,要提高会计控制功能,必先改善其组织结构。
  (1)合理分布会计机构。基层会计机构如何在企业中分布,是会计能否有效地对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和全方位控制的基本条件。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合理的会计组织机构布局应当纵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和各个角落,哪里有资金活动、物资活动,哪里就应当有会计人员、并实行会计核算和控制,最大限度的避免看不见,管不到就容易出现漏洞和浪费的现象发生。因此,要以厂部财务部门为会计控制中心,在车间、职能部门和物资存放和资源耗费现场建立和完善独立的基层会计机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建立车间成本管理组,直接对生产现场的各项耗费适时控制。设计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质检部门等分别设专业会计人员,对设计成本、工时、材料采购成本、销售费用及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其中,采购和销售部门的会计人员对其所属材料库和成品库进行存货成本核算和管理;设备部门、总务部门的会计人员分别对所管辖的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价值和实物进行核算和管理;工程部门建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核算和管理等。通过对基层会计机构在企业中的合理布局,首先建立起对产品成本形成全过程进行全面核算和控制的完整体系;其次,将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纠正重钱轻物,钱一旦变成物就被忽视或认为脱离了会计控制轨道的错误认识;第三,逐步完善分权经营的会计控制体系,为全面推行责任会计控制系统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应当说明的是,建立基层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势必增加组织成本,因此,要根据企业规模和管理需要在增加的组织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进行权衡作出科学合理决策。
  (2)实行会计师责任制。基层会计机构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对其所辖的各种财产物资进行实物管理,确保企业财产不受损失,并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在基层和现场配备既精通业务又善管理的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会计专门人才,是做好会计管理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大、中型企业中各管理部门、车间、现场的会计机构,要配备会计师或助理会计师,并在其所属的材料库、成品库、备件库以及低值易耗品库配备会计人员,这是强化基层会计机构的组织保证。改变传统的只在财务部门设会计师岗位的旧观念,让会计师走出科室为其创造在管理一线发挥才干的机会,使会计管理工作真正能够管出效益,而不是算出效益。同时严格履行会计师责任。会计师责任制就是一方面要将企业内部各责任实体的经济责任和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用数据表现出来,为考核、分析、决策提供信息。另一方面,要按时核对账实是否相符,相符的账实是否合理,不合理的方面如何改进,在改进工作的过程中,检查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措施不当时予以纠正、补充和完善直至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各项资产的周转效率,提高盈利能力,促使企业的财产保值和增值,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
  (3)明确职权关系。权力是一种控制力,又是一种影响力,是构成组织的必要条件。企业中的会计组织都应建立在合法权力的基础上,并对会计人员产生种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作用与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和部门,以保证成本、费用、利润等各项指标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尽快地改变财务部门以外有关部门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由该部门领导指挥的现状。企业中凡是从事财产物资采购、收发、销售、保管等工作的会计人员,均由厂部、基层会计机构的财务主管(财务主管一般应具有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职称)直接领导。大、中型企业应设财务总监,财务总监对各会计机构主管,以及会计主管对下属会计人员具有任免和奖惩权。同级会计机构间要无条件地,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相互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密切配合,从而建立起左右相连、上下贯通的会计组织和信息传递系统,使企业涉及资金运动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部纳入会计核算和控制体系中,最大限度发挥会计工作对资本运动全面控制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