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事项会计倡导者:乔治.H.索特

  乔治・H・索特(George H. Sorter,1927-)是国际著名会计学家,曾在芝加哥大学、堪萨斯大学和纽约大学等高校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现为纽约大学荣誉退休的文森特・C・ 罗斯(Vincent C. Ross)会计学教授。索特是会计理论研究事项法的创立者与积极倡导者。
  一、个人生平简介
  索特出生于1927年,他的求学经历甚具传奇色彩。在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哲学的时候,仅受过2年的中学教育,哈钦斯计划(the Hutchins Plan)使索特得以顺利进入大学。然而,在经历了军队的服役和一年的内科学业之后,他辍学了,并开始对桥牌锦标赛、数学、英语和逻辑领域等感兴趣,但在后来一个突然的改变促使索特返回学校继续学业,从而为会计学术界增添了一个著名的学者和改革家。
  索特于1953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哲学学士学位,随后继续在该校深造,分别于1955年和1963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和会计学博士学位。1956年,取得硕士学位之后,索特开始在母校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担任讲师一职,并于1959年成为助理教授,1963年成为副教授,1966年~1974年间担任教授。1970年,索特被聘为堪萨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Kansas)亚瑟・扬(Arthur Young)会计学教授。自1974年开始,索特先后被授予法学教授(1974)、文森特・C・ 罗斯(Vincent C. Ross)会计学教授(1979)、欧林西(Olincy)法学和会计学教授(1988-1989)、名誉退休文森特・C・罗斯(Vincent C. Ross)会计学教授(2003)、名誉退休教授(2003)等荣誉。
  可以说,索特得以成为会计领域的一位重要理论家和创新家,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早期所受到的非传统的教育开端,这样的教育开端使得索特不会墨守成规,在作学术研究的时候往往独辟蹊径,进行有价值的探索和创新。和当时会计理论界的流行观点不同,索特认为会计数字不是“硬”数字,没有揭示“真正的”、“内在的”或“公允的”价值。有鉴于此,索特提出了“事项理论”,该理论以将一个单位的重要事项载入历史的形式描述会计,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以及过程是否可能被重复或改变。像所有的历史一样,事项理论的目的是理解过去以计划未来,索特40年研究和教学的主题就是怎样能够更好地取得这个计划。
  1990年,索特在加入纽约大学法学院后,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会计和法律、法律问题中的会计信息高级分析和银行法。他关注会计数据在法律问题上的应用及其局限,例如契约、损害赔偿和估价方面的会计问题。他在纽约大学开设的课程主要是《法务会计》和《会计信息的高级分析》。
  尽管索特被称为是“攻击传统观念的人”,但美国会计学会(AAA)仍于1979年授予其美国杰出会计教育奖(Outstanding Accounting Educator Award)。美国著名的《财富》(Fortune)杂志也将其誉为8个最有天赋的商学院教授之一。此外,索特还曾获纽约大学法学院的优秀教师奖(Great Teacher Award)。
  二、理论与实务主要贡献
  索特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在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和法务会计等方面均有涉猎,其博士学位论文为《会计的界限――选择的会计规则》。
  1964年~1966年间,受美国会计学会(AAA)委托,索特作为“基本会计理论报告委员会”(Committee to Prepare 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的委员之一,参与了《论基本会计理论》(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简称ASOBAT)一书的编写工作,当时其余编写组的成员均赞同基于使用者的需求而建立会计理论,但索特表示反对,并向传统会计理论的价值观发起挑战,提出了事项会计思想的基本构想,并由此开始了其事项会计理论奠基者和倡导者的学术生涯。1969年,索特的著名论文“基本会计理论的‘事项法’”(An “Events” Approach to Basic Accounting Theory)发表于《会计评论》(the Accounting Review)第1期。这篇论文被认为是事项会计理论的开山之作,在该文中,索特首次系统论述了事项会计理论的基本观点,介绍了与传统会计理论“价值法”相对立的“事项法”,正式提出了“事项会计”的思想。
  继1969年索特的著名论文发表以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会计界的部分学者对事项会计理论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奥雷斯・约翰逊(Orace Johnson)、A. Z. 利波曼(Arthur Z. Lieberman)、安德鲁・ B・威斯登(Andrew B. Whinston)、C. S. 克兰托尼(Claude S. Colantoni)、R. P. 玛涅斯(Rene P. Manes)、威廉・D・赫斯曼(William D. Haseman)、伊扎克・伯恩巴赛(Izak Benbasat )、阿伯特・ S・德克斯特(Albert S. Dexter)、纳什・ A・凯德琳(Nils A. Kandelin)、汤姆逊・W・林(Thomas W. Lin)以及J.C. 维斯特兰(J.C. Westland)等会计学者分别在事项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于事项会计思想的信息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促进了事项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传播,并逐渐形成了事项会计理论体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会计界对事项会计的研究出现沉寂。面对事项会计理论研究低迷的情势,索特和M. J. 英格勃曼(M. J. Ingberman)以及H. M. 马克西门(H. M. Maximon)于1990年合作出版了《财务会计:一个事项和现金流方法》(Financial Accounting: An Events and Cash Flow Approach)一书。该书是事项会计理论的第一部论著,以教材的形式呈现,从事项法的角度阐释财务会计,较为深刻地阐述了与事项会计相关的理论。
  索特的论著虽然不过20本左右,但影响颇大,除前述外,其它主要论著作还有:《财务报告的目标》(Objectiv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2004);《资产确认和经济特性:相关成本》(Asset Recognition and Economic Attributes: the Relevant Costing,2004);《Mixmax公司》(The Mixmax Company,1990);《有关财务报表》(Relevant Financial Statements,1978);《会计的界限》(The Boundaries of the Accounting Universe,1978);《财务报表的目标》(Objective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1974);等。
  索特在《会计评论》(the Accounting Review)、《会计研究杂志》(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商业杂志》(Journal of Business)和《财务分析师杂志》(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等期刊上发表20多篇专业论文,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会计理论回顾”(Review of Accounting Theory,1983);“资产确认和经济特性:相关成本方法”(Asset Recognition and Economic Attributes: the Relevant Costing Approach,1962);“报告收益和存货变更”(Reported Income and Inventory Change,1959);“反映在会计决策中的公司特性:一些初步发现”(Corporate Personality as Reflected in Accounting Decisions: Some Preliminary Findings,1964);“直接、相关或是吸收成本”(Direct, Relevant or Absorption Costing,1963),“废弃物的会计处理:一个建议”(Accounting for Obsolescence-A Proposal,1959);“经营提供的资金”(Notes on Funds Provided by Operations,1959);“财务报表目标报告的的机遇与挑战”(Opportunitie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Report on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1974);“投资者会计理论回顾”(Review of A Theory of Accounting to Investors,1963);“会计理论收益法回顾:”(Review of An Income Approach to Accounting Theory: Readings and Questions,1964);等。




  三、主要论著简析
  1969年,索特在《会计评论》第1期发表了著名论文“基本会计理论的‘事项法’”,提出了“事项会计”的思想。索特所倡导的事项会计理论认为,由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多种多样,传统会计方法下生成的通用会计信息不可能适合所有使用者的需要,为此,会计应提供与决策相关的经济事项的原始数据信息,而将事项信息转化为适合各使用者所用决策模型的信息的工作则应留给使用者自己去做,由使用者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原始事项信息和作进一步的加工,会计人员的职责仅是提供多维度的、非综合的相关经济事项的原始数据。事项会计的特点是强调事项本身,按照事项会计学派的解释,事项指的是可能对使用者造成经济影响的所有事件、现象和交易,包括企业与其顾客、供应商等外部主体之间的交易和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 事项具有可为人们直接观察的多重属性,会计需要反映所有这些属性,而不能仅将反映的范围局限于事项的价值量。
  索特所提出的事项会计理论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极大挑战。在该文中,索特还对事项会计可能会对传统会计报表产生的影响及事项法理论与《论基本会计理论》(ASOBAT)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该文共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对价值法与事项法这两个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在批判传统会计理论价值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事项会计理论,认为会计的目的是提供决策有用的经济事项信息,其提供的应是可让信息使用者输入决策模型的相关经济事项的原始信息,而不是直接为决策模型提供输入值。第二部分,讨论了事项法的可能结果。主要是试图在现行会计框架下运用事项法观点对会计报表进行阐释以及探讨事项法会计理论与《论基本会计理论》(ASOBAT)的关系,并预测了可能与事项法相适应的财务报告的类型,但认为当时谈论事项法的长期影响还为时尚早。第三部分,是结论。作者希望,其所提出的对会计理论新定向的粗浅看法能够促进进一步的研究,并提出了5个可供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领域:(1)在解释厂商的未来价值方面,事项的预测是否比诸如收益这样的集计数据更为有效;(2)调查研究现行会计报告格式并发现这些格式的作用;(3)开发可用来更精确解释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时滞的模型;(4)调查研究当前会计人员使用的集计方法所带来的信息损失;(5)基于事项法构建会计报告形式。索特形成于1969年的对传统会计价值法的批判思想,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深具意义。虽然在当时限于技术经济条件,以事项为核心进行会计系统设计在实践中显得没有什么效用,然而随着商用数据处理系统的迅速普及,电子信息技术革命使事项会计学派的理想可望成为现实,索特的事项会计思想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索特也因之被确认为事项会计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1990年,索特和M. J. 英格勃曼以及H. M. 马克西门合作出版了《财务会计:一个事项和现金流方法》(Financial Accounting: An Events and Cash Flow Approach)一书。该书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会计模型,包括七章和两个附录,分别是:导论:会计的本质和目标;现金流及现金等价物:现值和未来价值;会计类型:资产和权益;会计数字;美国Grabule公司的第一天:债务、信用和资产负债表;美国Grabule公司的第二天:收益表;交易分析:会计的事项法;美国Grabule公司的前两天:现金流量表;确认和量化、记录和报告会计事项。第二部分是关于经营事项,包括四章和一个附录,分别是:收入和经营费用;计算无法收回的调整项;存货的消耗:销货成本;长期资产的摊销;所得税;第三部分是关于财务事项,包括三章,分别是:长期债务:借款;长期债务:债券;所有权财务事项;第四部分是关于投资事项,包括二章,分别是:长期资产投资会计和对其他公司投资会计。该书认为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提供事项的历史记录,这些记录对于估计企业的现金流是有用的,会计应对与会计主体相关的各种会计事项进行选择、描述和沟通,以有助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该书在对事项会计基本理论进行深入解说的同时,研究其实际应用问题,是事项会计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遗憾的是,由于该书采用教材形式,其目的在于研究如何用事项法改造传统财务会计,并不是一本研究性的事项会计理论专著。
  事项会计理论的研究至今仍未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其实施则面临着诸多问题,诸如:应当如何解决既可以度量所有重要事项的各种属性又不至于加重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负担?如何衡量哪些事项是“重要的”?如何计量事项的所有属性?令人扼腕的是,不仅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西方对事项会计理论的研究出现停滞的现象,即便是索特本人,在研究和倡导事项会计理论多年之后,对其研究兴趣似乎也激情不再,特别是其在加入纽约大学法学院后,他的研究领域开始转向与法律相关的会计问题,故近年来已经很少看到索特对其所提出的事项会计理论通过著书立说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