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内部存货跌价准备抵销会计处理方法浅析

 根据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应反映企业集团(而非内部购买方)期末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然而,内部存货交易的内部销售价格往往不等于内部销售方的销售成本,这就导致内部购买方和企业集团以不同的成本来反映同一批存货,从而购买方个别报表中确认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不能反映企业集团的真实状况。因此,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作相应的抵销会计处理。笔者通过实例分别介绍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例]2009年母公司销售一批存货给子公司,不含税售价为10000元,成本8000元,子公司2009年未实现对外销售,2010年对外销售50%:(1)若2009、2010年末,子公司个别报表中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分别为1000元、700元;(2)若2009、2010年末,子公司个别报表中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分别为3000元、1200元。拟两种不同方法作出相应会计处理。
  一、见招拆招法
  思路:将内部购买方个别报表的每一步行动(包括期初余额、本期销售结转、本期计提或转回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与企业集团合并报表应有的行动进行对比,每一步行动的差异数额为多少就抵销多少。
  (1)2009年末,由于子公司(购买方)个别报表中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为1000元,可知年末结存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为9000(10000-1000)元,而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成本(即内部销售成本)为8000元,属于“个表成本>可变现净值>并表成本”的情况。合并报表中应确认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0,故应全额抵销子公司个别报表中已确认的1000元跌价准备: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00
  2010年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为4300(10000×50%-700)元,高于合并报表中的存货成本4000(8000×50%)元,故应全额抵销子公司个别报表中的跌价准备余额700元,具体应根据子公司本期的计提、转回和结转行为“见招拆招”。由于上一年的抵销分录是在合并工作底稿中进行,并未反映在本年合并报表的期初余额中,因此还需要抵销子公司个别报表中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个表1000-并表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000
  抵销子公司本期销售多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个表1000×50%-并表0]
  借:营业成本 500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500
  抵销子公司本期多计提或多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差额700-(期初差额1000-结转差额50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2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
  (2)2009年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为7000(10000-3000)元,而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成本为8000(10000×50%)元,属于“个表成本>并表成本>可变现净值”的情况。合并报表中应确认的跌价准备余额1000(8000-7000)元,故应抵销子公司多计提的2000(3000-1000)元跌价准备: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2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0
  2010年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为3800(10000×50%-1200)元,而合并报表中存货成本为4000(8000×50%)元,合并报表中应确认准备余额200(4000-3800)元,故应抵销子公司多计提的1000(1200-200)元跌价准备,同样根据子公司本期的计提、转回和结转行为“见招拆招”,并抵销子公司个别报表中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
  抵销子公司个别报表中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个表3000-并表100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2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000
  抵销子公司本期销售多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个表3000×50%-并表1000×50%]
  借:营业成本 1000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000
  抵销子公司本期多计提或多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差额1000-(期初差额2000-结转差额1000)=0],不作会计处理。
  二、参照未实现内部损益倒挤法
  思路:一是将内部购买方个别报表与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的期初准备差额、本期结转准备差额予以抵销,并求出本期已抵销的准备数额:本期已抵销准备数额=期初差额-本期结转差额;二是比较购买方个别报表中年末跌价准备余额与年末结存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损益,求出本期可抵销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本期可抵销准备余额=min{年末个表中准备余额,年末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损益};三是倒挤求出本期应抵销的计提或转回数:本期应抵销计提或转回数=本期可抵销准备余额-本期已抵销准备数额,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1)2009年末,因为本年为内部存货交易的第一年,并且内部存货均未实现对外销售,因此不用抵期初销准备差额和本期销售结转准备差额,本期已抵销准备数额=0;子公司(购买方)个别报表中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1000元,年末结存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为2000(10000-8000)元,本期可抵销准备余额=min{1000,2000}=1000元;本期应抵销计提或转回数=1000-0=1000元,相应会计处理如下: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00
  2010年末,抵销购买方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期初准备差额、本期结转准备差额,期初准备差额=上期可抵销准备余额100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000
  借:营业成本 500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500
  本期已抵销准备数额=1000-500=500元;
  子公司个别报表中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700元,年末结存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损益为1000(2000×50%)元,本期可抵销准备余额=min{700,1000}=700元;
  本期应抵销计提或转回数=700-500=200元,相应会计处理如下: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2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
  (2)2009年末,本期已抵销的准备数额=0;子公司(购买方)个别报表中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3000元,年末结存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损益为2000(10000-8000)元,本期可抵销准备余额=min{3000,2000}=2000元;本期应抵销计提或转回数=2000-0=2000元,相应会计处理如下: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2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0
  2010年末,抵销购买方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期初准备差额、本期结转准备差额,期初准备差额=上期可抵销准备余额200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2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000
  借:营业成本 1000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000
  本期已抵销准备数额=2000-1000=1000元;
  子公司个别报表中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1200元,年末结存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损益为1000(2000×50%)元,本期可抵销准备余额=min{1200,1000}=1000元;
  本期应抵销计提或转回数=1000-1000=0,不作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