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也谈如何打造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几百年来,有多少公司轰轰烈烈地招兵买马、大张旗鼓地杀向市场;又有多少商场攒花簇锦、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台。然而,无数事实证明,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击风浪,傲视群雄,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简言之,就是要有自己企业独具一格的核心竞争力。就我国而言,很多企业在历史的长河中昙花一现,好景不长。究其原因,除了产品、质量研发、成本、市场定位等硬件跟不上形势,被消费者所淘汰外,更重要的一点则是企业文化出了问题。本文拟就如何打造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何为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一提起企业文化,众多的企业家都会议论风生、滔滔不绝地谈起自己的企业悬挂在办公室、粉刷在车间和厂房大门口的宣传标语,就连清华大学门口也写有脍炙人口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然而,许多企业所标榜的类似“以厂为家,奉献年华”,“爱我企业,团结奉献”等等自我感觉良好的企业文化,怎能与已有百年沉淀的“水木清华”相提并论。正如不久前,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启动了“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有关单位称,这一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孝心,用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把孝心培养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培养工程”推出后,马上遭到许多人士的质疑,他们指出,孝心并不是靠一个类似于政治运动的浮夸炫耀式的样板工程就可以实现的,“孝”是中国传统悠久的一种美德,现代版的“孝”是一个内涵丰富、意义颇深的高层次的理念,而不是像《孝经》或《二十四孝》里董永卖身葬父,或王祥为继母卧冰求鲤那样的愚孝。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如“孝”需要长期和谐的社会氛围培养,需要整个社会道德风气的转变才能实现一样,任何一个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都不是简单地就能够打造的,而是要像百年清华一样,积微成著,日积月累,精心打造,方能积土成山,“上善若水”,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成就伟大基业,必须要有一个创造幸福的企业文化。企业只有将为全体员工创造幸福,为广大群众创造幸福,为整个社会创造幸福贯穿于企业全部行为之中,时时处处都为员工、顾客、社会所思所想,并以此为准则,衡量企业存在的价值,才会铸造出自己企业的文化核心竞争力。无形中企业文化就会给企业带来物资与精神上的幸福,企业自然会得以发扬光大,永续经营,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管理者应如何打造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著名的世界大师级CEO乔治・默克曾经指出:“我们要始终不忘药品旨在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了这一点,就绝不会没有利润。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为追求利润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不追求利润,只考虑奉献,那应该是民政部门。那么,什么是企业应该追求的真正财富?企业管理者应如何营造自已的财富场?利润、财富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是非常神奇的,正如乔治・默克所说,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救人”与“求利”的关系,懂得分享与回馈,如此追求利润与财富,企业利润与个人财富才会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既能拥有更多的利润,而同时还带给全体员工、广大顾客乃至整个社会许多欢乐与幸福时,企业管理者的生命、奉献才会更有价值。
   国内某著名企业在消费者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但近年来屡次发生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恶性事件。发生问题,在所难免。遗撼的是,在突发事件面前,这家企业的管理者都没有把握好自己一直以来所推崇的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理念,没有把广大消费者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上帝”,而是采取了瞒天过海、找替罪“牛”的“公关战略”,结果屡战屡败,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这一事例充分证明,企业管理者必须学会理智地面对员工、顾客与社会,感性地运用情商,圆通周围的人际关系,才能精心打造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为类似的“公关危机”所击败。因此,笔者认为,企业管理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企业最高层,必须“打铁先得本身硬”。时刻铭记“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一真理,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以创立企业、发展企业、壮大企业是为了职工幸福、消费者幸福、全社会幸福为己任。威廉・大卫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动模式的价值观。”我国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自已的话必须“一言九鼎”,“我说了算”!不能容忍别人在自己面前说三道四(哪怕是十分有益的建议)。正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的这种心态,直接导致许多企业形成“一切听老板的”。大家都在为老板一人做事,至于是对还是错,结果如何,一切不必劳神费力,自然形不成凝聚力,企业精神更是虚无缥缈了。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企业的价值观,正是这些价值观构成了自己企业的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规范,只有自己身先士卒,才能潜移默化地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管理者要以人为本,广纳贤士。学会运用在自己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与历史传统,共同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意见领袖”和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人才统一在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下,汇聚到一个共同方向。要对企业中的能人、庸人与坏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深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被谗言所蛊惑。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管理者、单位领导人大都被一些擅长投机专营、阿谀奉承的“忠臣”所簇拥,他们的工作计划、工作安排都由这些人负责,甚至连衣食住行、老婆孩子都由其打理。更有甚者,前铁道部长刘志军与前运输局长张曙光,这哥俩的关系好到了连绝色美女都由局长亲自为部长挑选。这就为张曙光在短短的几年中,官运亨通,轻云之上,大肆贪污20亿美元埋下了伏笔。类似的案例举不胜举。正是由于这些领导人自以为用到了“能人,听话的人”,因此才偏听偏信,愈走愈远,将组织原则、党纪国法统统抛于脑后,最后锒铛入狱后悔莫及。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时刻铭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只要切实按照并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做好识人、造人、用人,企业就一定会发扬光大。
   3.企业管理者要体恤民情,解决广大员工的后顾之忧。职工的“五金一险”是否按时交纳?职工的衣食住行是否得到妥善安置?职工家属下岗、子女入托、老人住院等问题是否一一解决?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的平均收入、生活幸福指数在全世界排名不高,但是人均储蓄却高踞榜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未来信心不足,子女上学、住房,生病、养老以及工作环境等问题严重困扰着许多中国人。因此,企业管理者如果清晰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将其纳入打造企业文化的体系中,经常过问并帮助员工解决各种困难。使其感到企业无处不在的温暖,企业管理者就会像松下幸之助所讲的一样:“一把大火烧掉了我的机器、厂房和一切,但只要员工还在,一个新的企业很快就会出现在大家面前!”




   三、企业员工应如何为打造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添砖加瓦
   曾几何时,能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员是多么的自豪。能跨入国企大门,穿上崭新的工作服,站在写有“以厂为家,奉献年华”的红色大字的厂门前,照一张黑白照片,能够被多少同龄人羡慕,又曾在心中默默地下决心,一定要为自已的企业奉献全部力量、乃至鲜血与生命。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洗涤,大浪淘沙,泥沙俱下,一些企业管理者的所作所为日益被广大员工所认识,他们曾经拥有的理想与愿望逐渐地破灭了,取而代之的是冷漠、无视与不满。宁玛巴昌寺主持嘎玛仁波切有一句名言笔者认为很值得深思:“一个人如果心灵不健全,带着充满瑕疵的情绪生活,势必不会富足的。又或者灵魂变成了物质的奴隶,被物质驾驭,那我们本身与机器就没有差别了。要知道,物质是为我们的心灵服务的,心灵不应该让物质驾驭。否则人的生命就不会富足充盈,就不会有美满人生了。”因此,企业员工要学会理智地面对人生,积极为企业献计献策,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1.要毫不动摇地树立“爱厂如家”的信念,正如成龙先生在歌词中唱到的:“有国才有家。”只有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了,才有我们每一位员工生存、发展、过好日子的希望。当我们听说2011年底大众一汽要给全体员工发放27个月的年终奖时,一定会想到一汽员工如果不是在365个日夜奋力拼搏、爱厂如家的话,哪会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
   2.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已的工作。员工就像高速运转的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每一颗都有自己神圣的使命和职责。试想,“神八”在浩瀚的太空中相距几米处刹那静止,又在几毫米处对接,如果在上万颗螺丝钉中有一颗放弃了自己的职责,会是何种结果?因此,企业员工要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正是由于这一个个普通员工所做的奉献,才成就了每一家成功企业的独特的文化核心竞争力。
   3.要敢于挺身而出,与破坏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行为作斗争。作为普通员工,大多是做好自已份内的事,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就满足了。但是,要想自己的企业不同于别的企业,要想使自己的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对任何不利于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事,都要敢于挺身而出,该管的要管,不该管的也要管。一句话:“我是这个企业的员工,这个企业就是我的家!”动车事故中的那位刑警队长关键时刻大声疾呼,才有了“小依依”生命的获救。如果我们都能在这一时刻挺身而出,我们的企业就会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三聚氰胺”、“毒饺子”事件。
   4.要学会感恩,做到换位思考。爱的爆发力是强烈的,爱的力量可以战胜所有困难挫折。对党和政府、人民以及企业给予我们的一切,都要学会用感恩的方式去思考、去理解,多用爱和理解的心态考虑问题,尽可能减少抱怨,降低不满情绪。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充满阳光,就会高兴地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与我们打交道的每一个人,过好每一天。如果一家企业中有80%的员工都能按照这个方式来参与企业的所有过程,何愁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生活就是这样,如果你能够把握好自己,就能够获得快乐,创造生命的价值。笔者相信,只要企业管理者与全体员工,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已,认识企业文化,认识核心竞争力,从内心中发出对社会的爱,对消费者的爱,真诚地为他们付出,“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了这一点,就绝不会没有利润;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