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高校逐渐成为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随着高校承担科研项目的增加,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数目多,各类纵向、横向、专项及校内配套的科研经费大幅增长,财务预算科目愈来愈细化的情况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为给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好重要保障,科学、规范地管理好科研经费,合理、得当地使用好科研经费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几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改进措施。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相脱节。目前,多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是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管理、项目负责人负责经费使用的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科研部门在项目立项后,对项目进展情况、经费是否到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项目是否按时结题等并不关心。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管理,但不熟悉科研工作规律,对科研经费筹集使用的全过程缺乏了解,对费用是否属于合理开支不能作出准确的职业判断,也不能通过项目进展程度来控制经费的使用节奏,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会计处理层面上。这样,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相脱节。
   2.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科研经费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支出差异过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申报课题时,为确保申报的课题被批准,主要目标在于提高课题申报材料的质量,经费概算作为一个附带内容,在主观上对其是否能按预算执行并未重视。其预算编制主要凭经验估计,对项目的各项开支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不能全面、真实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需的成本,存在着预算编制不准确、不科学,有时项目预算过大或者不足以支撑项目研究工作的完成。这样,由于科研项目预算随意,可操作性差等先天不足的问题,加之客观上外界条件发生的一些变化,科研经费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支出差异过大,导致监督与控制脱节,失去了预算的严密性与严肃性。
   3.科研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科研经费开支缺乏有效监督与控制。现在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额度已成为衡量各高校综合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部分高校为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对科研人员争取的到账科研经费,仅提取少量的管理费用,其余部分由项目负责人支配。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经费管理的法制意识欠缺,错误地认为科研经费由科研人员争取,归科研申请人所有,自己负责的科研经费就可以随意开支,只要有了科研经费,就等于有了零花钱。无论买什么东西,都从科研经费中列支,怎么花、如何花、何时花完全由自己做主、自由支配,导致经费报销过程中出现不少违规现象;或以与事实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或将用于其家庭开支的物品以科研经费的名义报账。这种不真实不规范的支出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科研经费浪费严重,不利于全面反映高校的资产状况与科研成果。尤其在其承担多个科研项目的情况下,经费混用、挪用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科研经费的正常管理和使用,加大了科研按项目预算执行的难度。
   4.科研经费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决算不严,缺乏完善有效的管理。大部分高校出于对提高科研总量的考虑,对科研经费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审计,决算不严,极大地制约了对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加之科研人员编制的经费概算不合理问题使得审计依据很难把握,结题不结账也造成科研经费长期闲置沉淀、效益缺乏等问题。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尚未形成,容易形成监管漏洞,造成违法、违纪等现象。
   5.科研经费费用核算不合理,科研成本不真实,不全面。目前多数高校的科研经费只包含与科研项目研究活动直接相关的购置资产费、测试费、差旅费等直接费用,对如项目管理人员费用和水、电、仪器设备的占用及房屋的使用费等间接费用,由于核算难度大,未计入科研成本,科研项目间接费用均由学校据实列支,不仅混淆了教学、科研的成本界限,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科研项目所需的成本,使得科研成本挤占本就捉襟见肘的高校教育事业费,而且助长了“科研经费属于个人”的不正确认识。结果科研经费的管理成了核算是否将经费用完,至于经费如何用,用到哪里,成本结构是否合理,无法给予信服地认定。
   二、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难点的几点对策
   1.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沟通,将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是学校科研项目取得预期成果的重要保障。明确科研管理部门有责任对科研项目实施综合管理和有效控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工作;明确财务部门有义务指导项目负责人科学的、实事求是地做好项目预算,尽最大努力避免项目预算和实际开支差距过大;明确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重视加强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将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让科研经费使用的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学校的科研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
   2.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强化科研经费的财务预算约束力度。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性。科研管理部门应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要求、预算的可执行度,以及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体系和约束机制等做出明确的规定。科研人员应在坚持科研目标及遵守财经纪律的原则下,根据成本核算内容编制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经费预算,经费预算表与项目申报书的关键信息要严格一致,不能随意调整、修改和删除,上报的经费预算应在学校科研、财务管理部门备案。
   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强化科研经费的财务预算约束力度,财务部门可在财务管理系统设置科研预算初始数和控制数,会计人员在凭证制单时进行预算控制,当科研经费项目超出财务预算系统设定控制数时,将不能通过凭证制单,这样通过事前控制,杜绝超预算的现象。
   3.加大宣传力度,规范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和过程控制。重视开展科研经费的宣传培训工作,使科研人员熟悉国家、学校相关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办法,从思想上改变对科研经费使用的错误认识,促使项目负责人加强自我约束能力,树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使用观念,营造良好的科研经费监督氛围,使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逐步走上系统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开支科研经费,支出明细合理,不得挪用、挤占科研经费。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实行全过程的跟踪和监管,对票据的真实性严格审查;依照项目预算和财经法规检查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支出;加强对招待费、劳务费、业务费、专家咨询费的支出控制管理;杜绝与科研不相干支出,保证项目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加强科研经费转拨管理,规范科研经费转拨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结题时因预决算严重不符而造成人为调账。




   4.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纪检部门职能,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制度。审计部门应不定期对科研项目审计,实时监控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强化对科研经费预算开支的监督,重点检查项目负责人执行项目过程中是否存在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支出;是否存在挤占、挪用、转移、擅自转拨经费等问题;是否依据项目实际需要用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相关资产是否完整在用等。
   对已结题的科研项目,财务部门根据学校规定办理结账程序、时间及课题结余经费具体分配办法,及时清理结余经费,真实、准确地反映科研经费使用情况,避免盲目投入。审计部门在科研项目结题后,对项目是否完全结账、科研项目决算是否与经费概算相一致等给予审计,检查预算总额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是否造成过多闲置资金。
   5.探索建立公共资源补偿机制,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成本。针对以往学校直接提取管理费的做法造成科研成本严重低估的现象,逐步推行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制度,探索建立公共资源补偿机制。对科研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分类核算,在项目预算中按性质和用途分门别类地列示支出,直接成本如资产购置费、劳务费、差旅费、招待费等纳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中进行列支;科研人员工资、津贴及对从事科研活动占用学校资源所产生的水电耗用费、仪器设备使用费、房屋使用费等,应以合理的比例分摊计入科研项目间接成本进行列支。通过分摊使用学校公共资源消耗的费用,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成本,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科研项目支出挤占高校日益紧张的教育事业经费。
   6.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评制度,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综合效益。科研管理部门要逐步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绩效考评制度。根据已结题科研项目合同书约定的目标和指标,对比审查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比科研投入与产出关系,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对实施科研项目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确保其经济性、适用性和效果性,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申请今后科研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对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行为,学校在其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和今后科研经费配套和支持方面给予严格的限制。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学校在相关的奖励和优惠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倾斜。
   综上所述,高校只有对科研项目进行准确的全额预算、严格的支出控制、详细的成本核算,才能做到合理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为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