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议事业单位实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特点与现状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事业单位与营利单位会计工作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事业单位的资金基本上都来自财政拨款和其他收入;事业单位一般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卖或清算的问题,也不具有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使用资金;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不以营利为目的;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可以按一定收费标准或价格提供劳务或产品,但往往是按等于或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不需要复杂的会计成本核算。相比较而言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较为简单,单位规模大小及单位人员数量多少差别较大。一些事业单位业务范围小、人员数量少,单位不依法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会计人员都是兼职,他们没有会计专业知识,也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不按规定建账设账,账目混乱,差错频出,会计监督弱化,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实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紧迫性
   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财政部于1996年制定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到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监督和会计档案的管理,都有着严格的工作规范。然而没有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原则,制定出一个具有强制性的具体实施办法,以此来考核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执行情况,致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能得到真正地、全面地实施。因此,制定一个具有强制性的具体实施办法,对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检查及认定,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行为,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是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事业单位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人员不能熟练掌握运用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一些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不多,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进行违规会计处理,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也不乏其人。二是非专业化现象严重,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无法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完成会计基本工作,工作只能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浅层次,至于较高要求的会计分析,财务管理无法做到。三是会计工作机构、会计工作岗位分工、职责不明确。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或只实行职务分离,没有实行相互制约的现象大量存在;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许多事业单位存在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
   2.内部会计管理不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内控意识相对较为薄弱。主要是不了解内部控制知识,因此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如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认为有了部门预算就无所谓内部控制体系,对经费支出缺乏基本的控制意识,没有为各项经费支出建立明确、合理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对不少经费支出(比如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采用实报实销制度,致使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只要有相应审批人员签字同意,会计人员就实施报销。二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单位会计人员对于自己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清楚,没有单独制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或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财务事项的处理与管理办法就是按照惯例,而没有相应的成文制度保证或有制度但很不完整,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三是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业务流程不尽合理。授权审批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而一些单位都是长期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这虽然与事业单位业务简单、规模不大的特征相适应,但却影响了财务控制的实际效果,并使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有些经济事项没有明确的审批控制业务流程,或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基本局限在事后审批上,缺乏事前控制的程序,或流程控制的先后顺序不尽合理,如事业单位的费用报销流程多采取“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执行起来影响财会人员审核把关的效果。
   3.会计监督不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各单位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制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指出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依据,明确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内容及具体做法,但没有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制定以及执行作出具体的强制性规定,一方面致使单位未制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在制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时随意性太强;另外一方面,即使单位制定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但是没有执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制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得以落实,很多单位已经意识到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上也下了不少工夫,但没有得到真正地落实,致使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形同虚设;还有些单位制定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也执行了,但因为单位规模不大没有条件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而缺乏审核监督效果。
   四、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对策
   1.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首先要求会计人员持从业资格证上岗,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即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其次,会计人员又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同时,单位应当支持会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有一定时间用于学习和参加培训,使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
   2.制定具有强制性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下转第191页)(上接第189页)》具体实施办法。无论是因为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受限还是出于小集体利益驱动,或者是会计管理制度形成会计人员对单位的依附,都有可能导致财务监管的弱化和财务管理的混乱,对于发生的经济违法违纪现象,财务人员不能很好地实行其监管职能,出现财务人员对设立小金库、弄虚作假等行为听之任之,甚至同流合污的现象。必须重视改进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强化会计工作基础,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制定具有强制性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具体实施办法,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定期考核检查制度,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长效机制,是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的有效形式,是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有效实施的重要方法,是减少、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发挥会计工作职能的有力保障。
   3.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我国近年来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尽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只要严格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效实施。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进行违规会计处理,不依法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不按规定建账设帐,账目混乱,会计监督弱化,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屡见不鲜,不少人对违规违纪现象熟视无睹。因此,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工作违法行为的震慑作用,特别是对通过恶意编造虚假会计资料、故意毁灭原始会计资料等方法,以达到其不正当、不合法目的会计人员、有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都要进行严厉的处罚,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效实施。
   4.规范会计电算化。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从而规范会计行为,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同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力,保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会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