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霍邱县域经济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既是对我国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对于大多数地区,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够,说到底还是工业化发展不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部的县区要实现崛起,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工业化核心战略,走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就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也是它与传统工业化的根本区别。
   实践表明,传统工业化道路虽然使我国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却付出了超常的代价。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工业化道路很难再培养出新的竞争优势。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步丧失。所以,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霍邱县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十五”期间,我县对14家县属国有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改制,实行一企一策,力促企业改而不死,改后重生。如对中华玉泉酒厂、化肥厂、油厂、水泥厂,通过设置条件,选择有实力、有技术、能做大的购置业主,依法公开竞拍,促使其脱胎换骨,发展壮大。4家企业2009年实现产值5.8亿元,税收3523万元,分别是改制前的3倍和6倍。为扶持神虹变压器等3家改制企业进一步壮大,县里出台支持政策,将其从老城区迁到城北工业项目区,生产规模成倍增加。现在,改制企业已有9家成为规模工业企业,4家发展为亿元企业。
   “十一五”初,我县基本没有工业平台,严重制约了工业经济快速扩张。为改变这一现状,县委、县政府对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航测地形图,凡是有建设用地的地方,都主要用来发展工业。如围绕铁矿深加工,高起点规划30平方公里的霍邱经济开发区,以县级为主体高标准实施建设,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依托县城规划修编,规划了6平方公里的城北工业项目区,主要承载以柳编、凤还巢、老城区“退二进三”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接受省会经济圈辐射、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在霍邱“南大门”规划了6.2平方公里的姚李工业项目区。利用长集农业示范园的原有基础,规划了12平方公里以粮食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呼应省委、省政府开发长江、淮河两流域的战略决策,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2008年底在淮河岸边规划了岸线6km、占用河滩地3000亩、船台300个的临淮岗船舶制造工业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区两园”工业发展平台。
   除了“三区两园”所在乡镇依托平台大兴工业以外,其他有基础、有条件的乡镇积极打造工业项目集聚区,创造条件办工业,现已形成洪集、户胡、马店、临水、周集、孟集等6个乡镇工业板块。
   据统计,2012年年底,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28个二类县中均居第1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均居全市第1位。尤其是规模工业企业快速成长,已发展到157家、净增36家,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2.6亿元,同比增长74.3%,其中超20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4家;超1亿元企业36家,累计实现增加值53.5亿元,在全市县区中居第一位,同比增长33%。这些工业企业可以说基本具备新型工业化的特征和要求,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符合霍邱基本县情。
   这些年来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尤其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的做法,确实为县域经济发展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三、霍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势明显
   1.中部崛起等政策机遇。近年,中央提出了实施中部崛起重大战略决策,提出来要积极扶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这为中部地区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国家贫困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会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的确立,为中部地区的县区接受辐射、主动融入提供了重大机遇,带来了良机。
   2.区位、交通优越。区位条件作为区域经济成长的物质条件,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在一个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循环圈内,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资源总是向区位条件好的区域聚集。从地理位置看,随着阜六铁路开工、阜六高速全面复工,霍邱境内将有两条铁路、三条高速、两条国道交汇,成为水陆互补、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3.自然资源禀赋独具。霍邱既是国家商品粮和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县,又是畜牧水产生产重点县,许多产品和资源具有“国强省冠”之誉。霍邱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石灰石等20多个矿种储量巨大,其中铁矿探明储量17亿吨,远景储量达20亿吨,位居全国第五、华东第一,是全国唯一一座刚刚开发的特大型铁矿。霍邱铁矿平均品位32%,具有规模集中、矿体厚大、地质条件简单、可选性好、有害元素含量少等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霍邱的自然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必将进一步加快。
   四、霍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
   工业化虽然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但可以利用后发优势,通过跨越式发展,缩短其进程。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看能否走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一个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中期发展阶段的县,我们霍邱应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笔者认为总体思路应该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高端带动,重点突破,全力发展战略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先导性产业,稳步提升基础性产业,限制和淘汰劣势产业。坚持信息化带动,大项目支撑发展;推动企业裂变、央企对接、园区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加强节能减排,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霍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具体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必须大力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就是要主攻工业。因为只有主攻工业,才能彻底改变封闭落后的农业县形象,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转移的渠道,才能通过工业聚集促进人口聚集,推进城镇化发展,才能有效扩大财政来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战略的定位上,要始终不渝地把工业置于整个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只有这样,霍邱才可能有“奇迹”发生。
   2.必须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工业园区上项目,是发展现代工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集中力量建设了“三区两园”,引进了一批企业,但产业特色还不够明显,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主导产业。当前要重点做好科学规划工作,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生产力发展状况,集中力量办成有地方特色,能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能产生“规模、集聚、洼地”效应的工业园区。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现象的发生,特别要注意选择好入园企业,引进那些对本地经济发展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技术含量较高、环境污染少、有利于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的企业,避免重走产业结构趋同化的老路。
   3.必须构建良好的投入机制。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开拓新的思路,解决原始资金积累问题。要加大招商办工业的力度。现在各地都把招商引资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但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有悖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必须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以大企业、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为主攻方向,注意吸引、大投资商来投资兴业。要加速发展非公有工业。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不论它是国外投资还是国内投资,是外来投资还是本地投资都要一视同仁,在政策、审批程序方面给予同样的待遇,为民间资本进入工业领域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4.必须实施好人才工程。人才资源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第一资源,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保障作用。要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企业家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优秀企业家。鼓励和支持企业家创业、创新,对作出重大贡献的,要给予重奖。要尊重和保护企业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要抓好技能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职业教育院校、就业培训基地等资源,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一支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的技工人才队伍;健全技术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加大奖励力度,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培训、实践锤炼,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谋工业、管工业、干工业的素养,提升干部抓工业的科学决策力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