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方法探析
5.交通建设注重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为实现其对外经济扩张,加强同周边国家的联系,于1925年参加并制定了泛美公路两规划,修建了北起阿拉斯加,途径美国本土、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直至阿根廷最南端的高等级公路,总长78800公里,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通道。该公路的建设有效地加强了美国同其他国家的联系,促进了周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6.构建智能化交通体系。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积极发展交通智能化管理,也称智能运输系统。其将计算机、通信和感应技术相结合,目的是在传统交通工程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对公路、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设施的管理,实现更安全、更便捷、更高速的目标,从而能在极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并与自然环境的良好相容性。(1)智能化监控系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是实现公路运输现代化管理与控制、保证高速公路达到安全、高速、舒适、通行车流量大的重要手段。主要对路网中行驶的车辆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立体监控,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路网通过能力。(2)全方面的信息服务。先进的出行系统提供了信息平台,利用车载导航设备与自动交通管理系统相配合,及时根据需求提供各种交通状况、道路、气象条件、车辆事故和自身安全等得有关信息。使出行者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通过公用通信网和个人计算机得到行前的最佳行驶路线和沿途的气象情况等信息,为出行者提供多方位,高质量的交通服务,缩短出行时间,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更加方便、快捷。(3)车辆综合管理系统。合理调控大型载货车、出租车和其他商业营业车辆,使商业营业营运更加信誉、高效、安全。(4)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对公共汽车、地铁和多人乘坐的车辆与各种公共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连接。利用GPS车辆自动定位系统和交通通信系统,使驾驶员与管理部门直接联系,进行适时调度和路线调整,实现可靠、安全和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5)电子收费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充分体现出高速公路收费口现代化管理的先进水平,利用IC卡或电子标签等方式,实现公路自动收费。一种是车辆在收费处需停车,用IC卡完成自动收费;另一种是车辆先交纳通行费用,通过交费电子标签识别,车辆缓行通过。(6)车辆动态控制系统。建立车辆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全自动驾驶,利用车载计算机、传感识别器和通信设备,由道路导航、监控、信号、指挥、避让、防撞等设施提供车辆自动驾驶信息。
三、日本
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国内开始了大规模公路网的建设。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公路密度最大,拥有最先进综合交通系统的国家之一,建设规模、施工工艺、营运管理、科技含量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基本上实现了精细化的管理。其特点是:
1.高度重视发展。日本国土交通省和道路公团等机构十分重视高速公路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连续12次实施道路发展五年计划,坚持不断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在政府和社会的不断努力下,十几年来日本高速公路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始终坚持发展的思路不动摇的结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日本高速公路负债已达320兆亿日元,能否还清以及如何还清这一巨额债务,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按照日本11520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其中主要公路已经贯通,而一些偏远地方的高速公路因流量偏低,难以收回投资,这些项目的建设引发了争议。本州四国联络桥公团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准备并入日本道路公团,以便统筹还贷。可见,在其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同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没有能够很好地统一。
2.统一规划,集中管理。日本道路公团营运管理着现有的9500公里收费公路中的6851公里,其他也主要由首都高速公路公团、阪神高速道路公团等管理,少量由地方管理。日本道路公团直接负责全国干线高速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但具体的收费和养护业务则完全委托社会机构承担,与其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相适应。但是日本高速公路的投资渠道也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以及贷款,在广开筹资渠道、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3.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环保理念贯穿于日本公路建设的各个环节,公路路线走向和大自然协调,和沿线地貌相衔接,与保护环境很好的结合起来。建设施工时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公路沿线树木、河流、自然值被保持良好,施工材料循环利用。
4.综合交通网的布局合理。在布局中兼顾了高速公路、地方公路、高速铁路、地铁、轻轨以及民航、海运的发展,充分发挥了综合交通网的规模效应。
5.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养护状态。日本的国土狭小,自然灾害频繁,公路建设的制约因素多,位于太平洋地震带,因此,日本公路的防灾设施及灾害对策比较完备。在其桥梁建设中普遍采用免震构造,第二东名高速公路建设也避开了六级以上地震带。此外,由于台风及雨雾雪等恶劣天气较多,因此,科学组织养护施工养护工作,实行集中工事,加快了养护借走,缩短了氧化工期,养护状态良好,保证了行车安全、舒适。
6.服务人性化。日本在高速公路的设计中,坚持以安全、舒适、便利为原则,周密地考虑道路使用者的服务需求。在隧道中设置齐全的救援设备和救护通道,以确保过往车辆及人员的安全,同时针对日本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专题研究公路建设如何使用这一社会现象等。
7.注重创新,采用新技术。重视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应用,铺筑高机能路面,对路面碾压施工采用GPS卫星监测,在施工中采用各种先进的设备、机具。
8.发展智能交通。为了提高对高速公路的管控能力,日本的高速公路实现了全国联网,使高速公路在为决策者、管理者和社会公众服务方面向智能化、标准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也比较完善,包括了通行费收缴结算、电视监控、信息收集、统计分析、提供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各单位、部门在信息工作方面能够密切配合,如公路公团监控中心、警视厅交通监控管理系统、VICS系统等联网进行的交换和处理,做到了资源共享。但是,日本高速公路智能化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如ETC无人收费系统车辆通行较少,利用率较低。
9.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国土资源的珍惜,注重快捷畅通、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保障体系的建立。日本《道路法》专门规定了立体交通原则,将其作为一项法律制度予以明确,大力推进立体交通。但由于国土面积狭窄和立体交通原则的实施不利等原因,日本的高速公路路面普遍较窄,主要是上下行四车道,没有美国高速公路那种八、十、十二车道的情况。此外,虽然总体上其公路发达,但大城市的主要干道及城市出口路仍然经常发生交通阻塞,交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