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谈财务报告的粉饰行为及其防范措施

 一、 财务报告的粉饰行为
  (一)财务报告粉饰的定义
  财务报告粉饰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采用编造、并更、伪造等手段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目的、有意图的向报表使用者传递虚假财务会计信息,以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是一种人为的会计操纵,是一种有目的欺骗或故意谎报重大财务事实的不诚实行为。财务会计报告粉饰通常具有以下特征:粉饰动机是有意识的;粉饰的手段是欺骗性的;粉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得利益;粉饰性质通常是违法或违规的。
  (二)财务报告粉饰行为的动机
  1、为了考核业绩的需要
  这种手法在国营企业中比较常见,由于管理者的业绩考核是以诸多经济指标作为考核标准的,管理者是否可以晋升职务或者奖金的多少直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关,所以当企业的经营业绩无法达到考核指标的要求时,企业管理当局就会千方百计地通过粉饰财务会计报告来改变现有的企业考核指标,使其达到考核指标的要求。
  2、为了获得银行及商业信用
  经营状况不佳又急需资金的企业,要想获得银行及商业信用,必然要通过粉饰财务会计报告的方法来达到目的,这种情况在资金短缺并且财务状况差的企业非常普遍。
  3、为了发行股票和上市的动机
  股市是一个公认的“圈钱”渠道,且股票的发行价格可以按模拟计算的改制前各年度每股税后利润作为定价依据。由于我国对公司上市有一定限制,公司的业绩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上市,所以公司为了满足发行条件和抬高发行价格,可能粉饰财务会计报告,提高经营业绩。
  4、为了减少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税收负担,将成为企业减少一项现金流出,因而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采取了做假账、粉饰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有的企业甚至可能准备几套报表,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5、为了隐瞒违法行为
  在企业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有些公司领导利于熏心,采取贪污、挪用公款、转移公司财产等手段以谋求个人私利。或者公司非法拆借资金、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的用途,这些行为公司均不敢对外如实披露,因此为了隐瞒违法行为,企业就有了粉饰财务会计报告的动机。
  二、常见的粉饰财务报表的手段及方法
  为了识别被粉饰的财务报表,必须深入分析各种具体的粉饰手段。实际操作中,常见的粉饰手段有:
  (一)虚构交易事实
  虚构交易事实是最常用的一种粉饰财务报表手

法。他通过构造各种虚假的业务来实现报表粉饰。例如:某公司某年通过“一条龙”造假手段实现粉饰其经营业绩,通过假购销合同、假货物入库单、假出库单、假保管帐、假成本核算等,虚构业务。
  (二)不恰当地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和变更会计政策
  由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一定得灵活性,在同一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上可能给出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对于急于粉饰报表的上市公司来说,会计政策的选择无疑是一条良策,但过度的滥用会计核算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变更就会造成对会计报表的粉饰。
  (三)掩饰交易或事实
  由于财务报表格式所规定的内容具有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能提供货币化的定量财务信息。决策者如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仅仅依靠财务报表的信息室不够的,往往需要比报表资料更详细、更具体的信息。这些一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体现。但目前公司出于粉饰报表的目的,在报表附注中通常掩饰交易或事实,常见作假手段有对于重大事项(诉讼、委托理财、大股东占用资金、关联交易、担保事项等等)隐瞒或不及时披露。
  (四)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
  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谨慎性原则,企业的潜亏应当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利润表予以体现。然而,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往往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通过资产评估,将坏账、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粉饰会计报表,虚增利润的目的。
  (五)操纵现金流量
  上述几种粉饰手段主要是会计盈余的操纵,操纵现金流量是近年来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较为“流行”的手段。由于传统的会计盈余指标弹性过大,使得人们对会计盈余质量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另外,大量破产公司不断提醒人们,对于公司的生存来说,现金流量状况远比会计盈余能力重要得多。随着人们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关注,作为受托管理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自然会为了改善公司以及自身的形象而对现金流量产生兴趣,当公司现金流量不佳时存在进行粉饰的动机。如恶意计提,用“其他应付款”方式年末审计收款,年初随即抽回等。企业可以通过经济业务、结算方式等巧妙安排来调控年度内现金流量状
  三、 财务报告粉饰行为的防范
  (一)建立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机制
  激励是对经理人员的正面刺激,即通过给予足够的报酬使作为被激励的高层经理人员乐意付出全部的努力,达到激励提供者的利益要求。会计报表粉饰本质上是一种趋利行为。如果能够通过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使经理层收益和企业的长期业绩挂钩,就会自发的激励经理层摈弃对财务报表粉饰,转而关注企业经营,削弱其会计信息造假的动机。
  (二)开展诚信教育
  诚信守则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体系中一个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原则仍然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德治与法制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说,制度的制定往往落后于实践。那么怎样解决制度落后于实践而引发的虚假行为,那就要靠加强道德建设,依靠伦理道德规。
  (三)建立企业内部有效制衡、约束制度,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