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一、公司财务治理的含义
财务治理的实质是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配置,即在明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前提下,规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形成有效的财务决策、激励、约束和评价机制,规范财务信息的生成、呈报和披露机制,达到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均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财务治理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以财务权力为客体,以财务权力分配为核心,以财务信息为载体,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为治理目标。有效的公司治理有利于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二、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股权过分集中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家股和法人股之和的比例大于60%,而其中国家股比例大于35%,与发达资本国家相比存在股份过分集中的现象。上市公司股权过分集中,导致的结果是国家股的权力过大,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被控股股东控制,董事会和监事会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能力,股东大会中没有与之抗衡的股权力量,中小股东不能有效地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去,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维护,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愿的权利被侵犯,造成上市公司中财务治理结构的不合理现象日益严重。
(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者都是曾在国家、当地政府等部门担任过职务,后来又被委派到企业中去的,因此企业受政府的行政干预很大,企业中的管理者对企业也常会采取行政化管理模式,一个人既担任总经理又担任董事长,掌握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成为事实上的内部控制人。内部控制人虽然是公司的经营者,但是却基本不持股或者持股比例很低,导致内部控制人在领导公司发展的同时,不承担公司风险,也不享有经营成果,缺乏长期为公司效力的激励机制。这种体制使经营者为了在短期内凸显政绩,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关心不够,容易采取短期行为或高风险经营行为。
(三)董事会受控股股东影响过大
在我国董事会缺乏独立性,董事大都由控股股东提名,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中董事往往被控股股东所控制。董事会虽然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却没能发挥实质性的监督功能,对控股股东的行为起不到应有的约束限制作用。另外董事会成员结构不合理,独立董事比例很小,比例只有3%,远低于美国的独立董事所占比率8%,及英国的独立董事所占比率33%,并且虽然名为独立董
-
事,却大多数由控股股东提名,难以摆脱控股股东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人员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失衡,董事长存在滥用职权的可能,中小股东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维护。董事会成员的产生机制及组成结构的不合理,导致董事会做出的决策不够严谨科学,董事会发挥作用的机制受到破坏。
(四)监事会没有发挥监督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状况的材料收集发现,监事会没有形成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不能有效地预防管理当局为个人利益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欺骗投资者。监事会没有发挥监督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在运行机制上受到诸多牵绊,不能独立发挥作用。监事会成员的选举被控股股东操纵,监事会只是公司治理中的一个摆设。再加上受传统体制下上级主管部门承揽一切的惯性运作模式的影响,当前法律法规和公司治理结构又不完善,监事会无法发挥本该有的作用,对公司财务治理影响甚微。
(五)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健全及处罚不力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相分离的,企业上市以后所有权更分散,所有者的权利不断弱化,经营者在一定的信息披露规范框架下,根据自身的利益,对披露什么财务信息,以什么样的方式披露以及何时披露进行选择。经营者经常对公司的利好信息大力宣传,对公司的不利信息尽力遮盖;对需要企业偿债的信息和对外担保事项保持缄默,对企业的关联交易少披露或是不披露。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机制监管力不充足的情况下,甚至有的企业还出现了伪造收入、利润等恶劣事件。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约束机制不健全,我国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出现的违规现象,所做的处罚力度也不够,处罚比例也很低,上市公司缺乏完善信息披露的动力。
三、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措施
(一)优化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的合理性对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困境,必须从股权结构的改变上入手。积极减少国有股对上市企业的控制,逐步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程度,增加非国有股的占股比例,使上市公司投资主体向多元化趋势发展。促进上市公司股权多元化的具体措施包括:通过股权划拨或签订协议,积极推动国有股的股权转让;通过股份回购调整和改善公司的股本结构,提高融资功能;通过增发新股帮助企业减少国有股比重,引入长期战略投资者;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实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应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挖掘。随着现代公司的发展,加强对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可以调动经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经理层的行动要受到约束,对他们的经济后果负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就要实行合理的报酬组合制度,使经理人员的利益同公司利益挂钩,并与所有者利益一致,实现激励兼容。通过建立经理人员报酬与其经营业绩挂钩的报酬
机制,探索多样化的薪酬制度,有利于提高经理人员努力程度,打破经理等内部人由于委托——代理关系而造成的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背离,减少对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的利益损害。
(三)强化董事会的独立性
董事会具有经营决策和监督约束的双重职能,掌握着公司的财务决策权,是加强公司财务治理的关键。完善董事会的权责,发挥董事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公司决策的规范性,监督公司做出符合各股东的利益的决策。目前受控股股东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还不够。上市公司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对确保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的正确性,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保障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重要意义。为确保其独立性,应主要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独立预算,使董事会摆脱对管理层的依赖,拥有自己的权力和独立的判断力;二是推进独立董事制度,增加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人数,由社会中介机构确定独立董事人选,减少控股股东对独立董事聘任的干涉,提高独立董事对公司财务治理的参与度。
(四)充分发挥监事会职能
保障监事会的独立性、有效地行使监督职权有利于保护股东的权益,特别是保护中小股东权益,防止控股股东根据自己的意志,做出损害公司利益或者小股东利益的事情。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能,先从调整监事会成员的构成开始,增加其他股东和中小股东对监事会成员提名的权力,使监事会的成员能够充分代表各方群体的利益;赋予监事会有效的监督手段,在公司与董事成员之间有诉讼行为产生时,赋予监事会代表公司对董事提起诉讼的权力,当发生董事、经理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时,赋予监事会纠正权,而董事、经理拒绝纠正时,监事会可以行使代表诉讼权;建立对监事责任的追究制度,当监事会未能较好地发挥监督作用,上市公司出现较多不规范行为时,追究监事个人责任。
(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诚信是商业经济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条件,在商业社会中,只有真诚相待,才能形成长期合作。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使各利益相关者及时、准确的掌握对方的信息,减少一方利用信息不对称性对另一方产生的欺骗,加强各方之间的相互监督,确保各项商业活动顺利进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要求各家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管要求,并结合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和交易事项进行披露。披露出的信息要经过审核,检验其是否真实可靠、详尽完整。信息审核的目的是防止虚假信息扰乱市场,增加信息的真实性。完善企业信息披露的整体制度规范,确保披露出的信息的质量,对维护各方经济参与者的权益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四、结束语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研究,对解决上市公司治理中出现的财务难题,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实现公司财务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理论和经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问题,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