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变革
一、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概述
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是近几年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中,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三项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将政府所有的政策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并规定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的一种制度。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的使用由事业单位各部门根据细化的预算自主决定,由财政部门核对后准予支出。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彻底扭转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同时也能有效防止事业单位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以下意义:
(一)改变资金分散管理、多头开户、“小金库”泛滥等混乱局面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都集中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中,所有的财政支出都必须由国库集中统一支付,这样会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同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分散管理、多头开户、“小金库”泛滥等混乱局面,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防止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运作效率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由于缩短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经过的环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拨付效率,减少财政资金在事业单位各部门占压浪费的情况,由此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由于事业单位不会直接接触到实物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了财政资金被挪用、挤占和转移的现象。
(三)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强化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从根本上杜绝了事业单位无预算指标拨款的发生,由此促使事业单位重视和加强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同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相对分开,从机制上有效防止了事业单位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首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调整。具体来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促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由粗犷型转变到集约型管理模式;
同时也促使事业单位尽快理顺财务关系,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其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提高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能力。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事业单位所有的财政活动都集中在国库统一体系中规范运行,减少了事业单位大量财政资金滞留在各部门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的统筹安排、统一调度。再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促使事业单位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统一支付给劳务和商品供应商,这样不但会减少财政资金滞留的时间,而且也会减少财政资金在支付环节出现的漏洞,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逐步完善,国库和代理银行之间的财政审核支付工作、国库与代理银行核对相关信息等工作都要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这必然使得事业单位各部门必须提高信息化水平以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消极影响
1、事业单位的机动灵活性下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完全由国库集中管理,财政资金的支付以及财政资金的分配必须得到国库的批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自主权。此外,由于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全部由国库统一控制,事业单位获得财政拨款的级次又特别多,因此事业单位获得一项支出批准既费时又费力,这也使得事业单位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丧失了灵活性与机动性。
2、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基层预算单位做好相应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还应负责组织本单位的投标招标工作;负责编制各项用款计划;提出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申请等。这些新赋予的管理职责进一步加重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责,致使部分事业单位重新设置工作岗位以及增加相应的财务人员,这无疑加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成本,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3、事业单位难以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
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所有的财政资金都集中在国库统一账户进行管理和监督,这就使得事业单位难以对国库的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从而不能对这部分资金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然而,要合理利用这部分资金就不得不需要事业单位对这部分资金涉及的财务活动作出恰当的财务分析和正确的决策,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应统一思想,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
首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事业单位的顺利实施,要求事业单位高度重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积极支持和配合。事业单位领导应认识到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和目的,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其次,财务人员应转变观念,熟悉并掌握本专业知识,以适应新的财务管理环境。同时,事业单位
应及时解决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此外还应逐步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最后,为更好的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事业单位应由以前的资金管理转向全面的预算管理,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应进一步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准确化。
(二)事业单位应进一步明确、细化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必然要求事业单位进一步明确、细化财政性资金的使用范围。目前,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除了项目经费以外,一般只对人员支出及公用支出进行大的分类;一般确定水费、交通费和工资等涉及面较小的支出使用财政性资金。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往往来源于公共产品,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应当明确国库财政资金集中支付的范围限定在事业性支出上。只有进一步明确、细化财政性资金的使用范围,才能进一步体现财政资金的真正用途,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的内部控制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事业单位应认真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要求的工作职责,并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纳入事业单位的制度建设中,从而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事业单位的行政人员和财务人员应共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制定和完善适合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法规和适合单位实际操作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等。最后,事业单位在进行机构设置以及岗位分工时,应重视责任牵制制度和职权分离制度,明确各部门以及各员工的具体职责,同时对相应的奖罚措施也应作明确的说明。
(四)事业单位应提高财务分析能力,完善财务管理职能
首先,由于较低的财务分析能力难以发现资金使用的最佳用途,同时也为了促使事业单位用款计划编制的更具科学性和效益性,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财务人员技能或采用更为科学的财务分析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能力。其次,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从单纯的财务核算型向综合管理型转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丰富要求事业单位借助支付中心的监督职能,实现会计核算与预算执行相结合、财务管理和支付中心的会计核算相结合。
(五)事业单位提高会计电算化信息水平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必要技术保障。由于事业单位全部的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以及各项收支活动均是由信息网络系统自动完成,因此,事业单位应通过完善信息网络环境、提高计算机硬件配置水平、积极促进软件开发和软件升级等措施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水平,以此来不断支持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