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贸易风险控制 企业发展英才显现
《中国总会计师》 2006年第11期
个人小档案
戚汉英,男,1959年生于江苏。1981年-1992年任南京汽车工业公司内饰件厂财务科长,1993年-1995年任深圳华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上市公司)财务专员,1995年-1997年任深圳黄金灯饰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1997年-2003年任深圳正国泰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及副总经理。现任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国家商务部对外援助项目招标评审委员会专家,黑龙江省科技厅创新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获奖理由
在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国际贸易活动中,戚汉英同志凭借丰富的企业管理、投资管理和资本运作经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国产汽车进行国际技术转让过程中加强风险控制的方法,为中国汽车技术国际转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生产技术日趋成熟,部分国产汽车开始通过技术转让方式向国际市场以成套CKD散件形式出口,由国外技术引进方在所在国就地组装、销售。在这一过程当中,产生了不少和汽车整车出口截然不同的新情况、新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思考。
凭借丰富的财务知识和实践经验,戚汉英同志就国际间汽车技术转让的风险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为中国汽车技术的国际转让实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戚汉英认为,在汽车国际贸易中,风险与收益并存,技术与贸易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必须将技术转让作为汽车CKD散件出口组装业务谈判的前提,以实现技术转让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作为技术转让方,如果不对技术转让作风险控制,只顾低价竞销,不求利益回报,仅仅为出口而出口,那么,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不但得不到眼前的短期利益,也注定实现不了今后的长期利益,更为严重的是最终还会砸了转让方产品的品牌,毁掉转让方企业的形象!
戚汉英主张,就汽车CKD散件出口组装业务而言,必须事先要对合作方的生产技术能力和软、硬件设施加以全面的考察,确认对方是否具备合作的实力,对不具备条件的客户坚决不予供货,不予合作,以免出现影响整车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后患。同时,还应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金融等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把握所在国的关税政策和产业政策,评估其市场容量和发展趋势,确定具体合作的规模和力度。因此,开展汽车CKD散件出口组装业务,必须要进行充分的财务评价与风险控制,要求合作方进行必不可少的前期基础投资,完成全面的技术转让行为,并提供全套标准的工装、夹具及对员工加以基本的技术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中国企业自有知识产权的同时,既获取无形资产的经济收益,又确保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符合标准的工艺流程,实现大批量工业化生产,最大限度减少物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确保整车的组装质量和品牌形象。从而实现双方合作行为的长期性,有效保障中国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在戚汉英看来,在中国汽车技术的国际转让实务中,要追求灵活和严谨并重。一方面,鉴于目前阶段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转让的受让方都身处欠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对方的经济承受能力,中国企业应从强化财务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在技术转让的交易方式、转让价格和支付方式三个方面注意采取最大的灵活性,以使对方容易接受,从而达成技术转让交易。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交易方式确定风险控制的重点,并实施交易全过程控制,以规避财务风险,保证预期收益;要合理定价,选择固定与提成相结合的计价办法,预留利润空间;要选择最佳支付方式,确保预期收益,如在选择支付货币时还要注意货币的稳定性与支付货币和债务货币不同时的折算问题,以避免汇率风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