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首钢战略结构调整时期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

钢财务管理工作,适应结构调整新形势,运作资金管理新模式,构建并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为战略结构调整各项事业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后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课题的提出

(一)适应首钢战略结构调整的需要
2005年首钢改革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2月18日,国家批复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依据实施方案,首钢在北京地区落实压产搬迁、筹划总部经济,同时按照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循环经济理念在北京顺义和河北曹妃甸地区承建搬迁载体。
如何在“上游制约、金融监控、市场动荡”的不利环境中有效地缓解资金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渡过阶段性资金供需差异变化的困境,实现“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和总部经济”三驾马车的齐驱并进,关键在于适应结构调整新形势,运作资金管理新模式,构建并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为战略结构调整各项事业奠定坚实的资金后盾。

(二)提升首钢资金管理水平的需要
多年来,首钢一直致力于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资金管理模式,资金管理理念不断更新,资金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地保证了首钢改革与发展的各项资金需求,但与国际先进企业资金监控、资金调度、资金效能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二、首钢资金集中管理的框架体系及基本思路

按照结构调整资金需求,以资金全面预算为监控依据,以资金结算平台为监控手段,整合一业三地资源与资金,围绕“资金集中”管理主线,重点实施“五个方面资金集中”,即:采购资金集中管理、货币收入集中管理、外汇资金集中管理、融资资金集中管理和投资资金集中管理;全面落实“五项保障措施”,即:人力资源保障、全面预算保障、系统监控保障、资金结算保障和配套制度保障;深入挖掘内部资金,合理引入外部资金,科学统筹平衡资金,发挥资金规模优势,提高资金运作水平,实现首钢公司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内容及基本做法

首钢资金集中整体化管理,遵循“集中资金所有权不变,分子公司经营权不变”的资金集中原则,本着“集中调配、统一结算、有偿使用”的资金使用价值最大化原则,在保证首钢简单再生产资金的前提下,优先保障首钢结构调整时期重点项目资金投入。为了确保“资金集中”管理效能,重点实施了五个方面的资金集中管理,全面落实了五项保障措施。

(一)五个方面资金集中
1.成立供应财务中心,实施采购资金集中管理。
根据一业三地生产经营和战略资源控制需要,对北京、迁钢、首秦“资源采购业务”进行整合,成立了供应财务中心,下设“三地供应”资金管理小组。资金管理人员通过ERP系统,进行采购到货、耗用、结算、库存等情况的实时监控。
2.成立销售财务中心,实施货币收入集中管理。
按照公司钢铁业集中整体化管理部署,成立了销售财务中心。销售财务中心通过对销售策略、销售地区、销售产品、销售渠道的集中管理,实现集团销售收入最大化、销售构成合理化和销售地区差异化。
3.规范进出口结算程序,实施外汇资金集中管理。
一业三地生产格局形成以后,首钢对进出口业务进行了梳理,规范了出口收汇回流资金、进口矿石支付资金、代理费、港杂费等各项外汇资金的结算程序,明确迁钢公司、首秦公司进出口业务纳入首钢总公司集中管理范围,明确各单位权利义务及往来关系,逐步完成了集团外汇资金的集中管理,实现了外汇资金收支的最佳平衡,有效地减少了汇兑损失。
4.改变融资模式,实施融资资金集中管理。
现代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财务杠杆的强劲支撑。首钢集团作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钢铁联合体,更需要借助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资源筹集结构调整进程中的各项资金。在规模效应作用下,实施融资资金集中管理,以集团名义进行统筹融资,不仅可以获得更为有利地“资信评级”,而且可以获得更为广泛的“战略支持”,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集团单位自主融资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金融风险。面对巨大的资金需求和难得的发展机遇,2005年首钢集团及时改变融资模式,积极推行并实施融资资金集中管理,主要包括银行授信、银行贷款、承兑汇票贴现、担保四个部分的集中管理。
5.明确投资权限和审查制度,实施投资资金集中管理。
在内部投资资金方面,健全了内部投资项目概算审查制度,实施内部投资项目总公司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集体决议制度,由总公司计财部组织集中审核。
在对外投资(外部投资资金)方面,根据总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办法,对集团对外投资增加了补充规定:集团二级法人对外投资决策权以300万元为限,300万元以上对外投资需报总公司审议批准。

(二)五项保障措施
1.创新财务人员管理模式,提高人员素质,为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经公司批准,2005年公司创新了财务人员管理模式,变更了集团单位财务人员隶属关系,将其劳资关系全部调入总公司计财部,实行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相应成立了5个处级派驻站和13个科级派驻站。同时,对子公司和独立厂实施财务主管派驻制。
2.完善资金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提供全面预算保障
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钢铁业资金预算的高度集中管理。钢铁业资金预算高度集中管理以总公司计财部为管理主体;以总公司资金结算平台为管理工具;以钢铁业“资金平衡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为管理依据,以“统收统支、以收定支”为管理模式,以新钢、股份、总公司、迁钢、首秦以及即将建成的首钢京唐公司组成不同管理口径的编制范围。
二是子公司独立厂资金预算的分权集中管理。首钢集团钢铁业以外的子公司独立厂资金预算采取分权集中式管理,即在充分尊重子公司独立厂“资金收支需求”的基础上,依据科学、合理的原则,核定资金预算,体现资金的分权管理;资金预算制定后,由总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监控调拨,体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三是利用ERP系统强大的管理功能,为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提供系统监控保障。
四是借助网络技术,建立集团资金结算平台,为实施资金集中整体化管理提供资金结算保障。
五是修订完善集团资金管理制度,为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提供配套制度保障。

四、取得的效益和效果

(一)经济效益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以后,经济效益显著,具体可概括为:一个降低、两个提升、三个确保。一个降低,即降低了集团资金使用成本;两个提升,提升了首钢资金的使用效率及融通能力、提升了首钢集团核心竞争能力;三个确保,确保了“一业三地”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确保了结构调整项目资金需求、确保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

(二)社会效益
首钢资金集中管理体系,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衍生了切实的社会效益。
1.为首都奥运规划和国家区域经济调整做出了贡献。
首钢通过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有效地保证了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改制划转进度,以实际行动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做出最大支持,同时也缓解了北京市水源匮乏、电力吃紧和环境治理压力,为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出了贡献。
通过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工艺先进化、流程紧凑化、装备大型化的曹妃甸首钢京唐钢铁基地和首钢顺义冷轧基地建设资金得到了优先保障,结构调整进程不断推向纵深,在落实国家“冶金布局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京冀互动、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强势经济”部署中,逐渐显现出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为集团企业探索总部经济模式下的资金管理开辟了新路。
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功能转型、区域经济合作,促使总部经济成为主流。首钢实施的资金集中整体化管理体系,是首钢结构调整和总部经济管理模式相结合的管理创新,顺应了我国经济运行趋势,激活了资金的“流动性”和“集约性”,为其他企业、尤其是集团企业“总部经济”模式下的资金管理开辟了新路。
3.为同类企业搬迁进程中的资金管理提供了借鉴。
首钢是国内钢铁企业实施压产搬迁和结构调整的第一家,也是重工业或污染企业整体搬迁的第一家。纷扰错综的特殊时期,既面对着“北京地区产能逐步压缩、钢铁业销售收入逐步下降”的客观现实,又面对着“结构调整项目全面启动,资金投入与日俱增”的实际需求。首钢通过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确保了压产搬迁和结构调整进程中的各项资金需求,为同类企业搬迁进程中的资金管理提供了借鉴。
风好正扬帆。为了实现顺义冷轧和曹妃甸钢铁基地的宏伟蓝图,首钢将牢固树立资金管理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资金血液和资本纽带作用,实施并完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确保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为国家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和区域经济合作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