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招商局:坚持战略导向的财务管控 实现集团持续协调发展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创立于1872年,现为国资委管理的驻港中央企业。在改革开放中,集团投资创立了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经济开发区—蛇口工业区,创办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目前集团经国资委批准的主业为交通运输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与服务,金融投资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集团连续两年被国资委评为央企A级企业。集团拥有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270亿元,利润规模超过60亿元。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呼唤着我国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被誉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先驱”的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无疑承载着这样的历史重任。近年来,集团积极采取以集团总体发展战略为导向的财务管控战略,为构建集团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切实提高集团综合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集团历史悠久,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公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大型民族航运企业。目前所涉及的行业多,管理链条长,财务管理难度大,如何确定集团财务战略并积极稳妥地实施以保证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是集团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工作。

一、危机管理下的财务战略—改善财务状况,优化财务结构,做实企业

2001年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对集团的后续影响,集团在漳州召开了集团工作会议_提出了集团发展的“漳州战略”。总体目标是:用三至五年的时间,通过整合和改革,使集团的营运和资产结构状态及综合财务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把企业做实,实现招商局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彻底解决盈利能力低下、不良资产规模大、现金创造能力不足、集团债务负担沉重、债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一)集团财务战略管控的思路与措施
根据集团的发展战略,集团提出了改善财务状况的管控目标:降低债务、优化债务结构;培育核心产业;消化搞活不良资产;提高盈利和现金创造能力。为了实现集团财务管控目标,集团建立并运用财务模型定期分析评估集团财务状况;预警监控财务状况,适时调整相关因素;将模型目标定量分解,落实为具体的工作内容。每年根据环境变化和发展要求在集团层面对该模型进行修订,并根据修订后的数据和要求指导各公司的年度预算,以此来协调整个集团的经营活动。
同时,围绕集团战略,运用财务模型,采取了包括总部集中投资决策、集中资金管理、完善经营计划管理体系、改革考核和激励分配机制和实施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等一系列整合治理措施。

(二)集团财务战略实施取得的成效
按照集团战略确定的目标、途径和工作内容,经过三年努力,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用三年时间提前超额完成了五年整合治理目标。截至2003年底,解除了债务压力,债务结构得到优化,盈利能力明显提升,现金创造能力显着增强,财务状况得到了根本好转。

二、发展时期的财务战略:发挥财务职能,为新时期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财务支持

2004年集团制定了新时期下的发展战略,总体目标是:再用五年的时间,实现在港口、公路、能源运输方面成为规模效益领先的经营者;在金融、地产、物流上成为有较好效益、有特色、有品牌的经营者;其它领域的资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中等规模,有良好的效益。从财务指标来说,用五年的时间,使营业收入、总资产、经常性利润、净利润、净资产翻一番,即再造一个招商局集团。

(一)发挥财务战略管理作用,促进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
集团面临许多挑战与制约,为实现新时期发展战略,实施了如下财务战略管理,促进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
充分发挥集团财务模型的作用,保持规模、效益、质量的均衡发展。运用财务模型对五年规划按年滚动修订, 监控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效益,关注经常性利润和现金流量,控制整体债务,并以此控制集团的投资规模和发展节奏,根据重大资产经营、对外投资活动做好动态平衡控制,以保持集团规模、效益、质量的均衡发展。
利用金融市场,合理筹集和配置资金,完善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加强资金成本和风险控制,保障新时期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完善财务信息系统,以此为基础构建集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及分析系统反映经营计划、财务预算、经常性利润、财务模型目标的执行情况以及与行业标竿的比较,为决策提供支持。
强调职业操守和职业水准,严格按程序办事,控制操作过程中的风险。

(二)集团财务战略实施取得的成效
盈利水平大幅提升,经常性盈利能力显著增强。2005年集团营业收入、经常性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比2003年增长36.23%、73.35%、85.11%和101.65%。
投资明显增加,资产规模扩大。2005年集团现金投资金额比2003年增加344.36%,同期总资产增加49.95%。
核心产业(资产)结构更加突出,持续发展能力增强。集团逐步形成了三大核心产业(交通运输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与服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金融投资与管理),三大核心产业资产占集团总资产的98%;集团99.8%的利润总额来自核心业务。
债务率保持稳定,债务结构更趋合理。集团资产负债率维持在49%左右,债务率维持在37%上下;优化了债务期限结构和币种结构;降低了债务成本。近几年通过大量的债务重组和再融资,使融资成本平均下降2个多百分点。
风险、不良资产得到有效控制。集团对资金(包括对银行账户、货币资金)、对外融资、担保、投资、高风险业务(利率调期、远期外汇套期交易、商品期货及衍生品交易等)集中管理,控制了财务风险。
集团不良资产得到了有效控制,不量资产额逐步下降,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三、进一步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确保财务战略的实施

(一)业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各项工作
集团对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极为重视,积极实施。2002年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制定集团会计制度,从2003年起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今年年初,财政部发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集团对此非常重视,多次组织新会计准则的培训,研究新准则对集团的影响,根据财政部印发的新会计准则讲解和指南,调整会计科目、会计报表(预算报表和决算报表),已完成全部准备工作。全集团将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这对进一步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形成与国际标准具有可比性的信息有着历史性的作用。

(二)完善财务制度,严格控制执行中的风险
集团在2003年全面修订了各项财务制度,形成包括一项制度、12个规定,3个办法的财务制度体系。从2005年起,又根据财政部的内部控制制度指引,开始建立、实施集团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执行风险进行有效约束,并在过程中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在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合并报表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后,集团又建立了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预警机制,在有效地控制风险的同时又降低了成本,有力地保障了集团发展时期的资金需求。

(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集团十分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积极从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先后有招商局国际、中集集团、招商地产、招商银行、招商基金等多家公司在香港、内地发行并上市,募集了集团发展所需资金。最近又组织招商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24.2亿股H股,募集资金逾200亿港元。

(四)加强经济活动分析,降低成本
集团在经营活动分析中有机地把生产经营和财务效果联系起来,更深层次地揭示风险,强调对竞争力分析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保证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均衡发展。

四、加强财务管控,推动集团总体战略实施

几年来,集团财务部门做到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规范和真实;全面分析监控企业经营活动,关注在此过程中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效益不断改善,财务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相关比例,控制变化趋势。建立和健全财务制度、财务机构,造就一支有责任感、高素质的财务队伍;筹措发展所需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战略。
集团财务管控能力不断增强,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会计核算基础工作逐步规范化,集团财务状况明显好转、健康,对集团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国资委和监事会领导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