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在推行会计电算化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都在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使企业可以在会计基础上更加的规范、效率,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实行会计电算化,通过日常实践,使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运用电算化的基础之上逐渐向会计管理和会计决策两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作出了详细分析,并且对推行会计电算化之后的财务安全问题作了简单阐述。
一、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过程当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 所有会计人员都应该熟练应用计算机具备很强的操作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在利用现代化科技进行工作开展之前,一定要让从事会计的人员在懂得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具有很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在大中型企业当中,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是经过计算机使用能力考核之后才上岗的,作为一名从事会计的人员,自身最好可以达到财政局认可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可以很轻松的面对会计电算化出现的大部分问题,会计电算化中级考试的内容包括熟练应用电脑操作系统、会使用大众办公软件、掌握财务软件的实际应用等,特别是熟练掌握微软办公软件中的表格,它对会计工作提供大量帮助,在日常会计核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都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二)会计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充分进行沟通相互帮助
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非常熟悉业务状况、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对所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达到的效果和作用都有很清晰的概念,但是由于专业的局限性,不清楚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不了解会计电算化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解决该单位的实际问题。软件开发人员非常了解计算机的程序以及自己编写的软件所具备的功能,但是并不了解运用该软件的单位是偏向何种业务,软件自身的功能是否可以符合需求,使用企业也可能不具备使用专业软件的条件。所以,在使用软件或者针对企业开发的财务会计软件的过程中,软件开发人员应该和单位使用人员进行深层的沟通和协调。对企业的运营特点和实际业务、具体的会计核算方式、财务管理的要求进行详细讨论,相互了解沟通目的,防止以后在软件使用上出现不便以及造成企业损失,保证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可以正常开展。在实际工作当中,企业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一直都在更新、健全,因为企业在经营管理、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都会引起需求变动。软件开发人员要根据企业的需求
意见和发展前景,在达到会计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考虑信息系统的完整性,不能只考虑会计子系统的目的,要对管理职责的内部联系和规律进行思考,并且要多多利用国内国外该行业的成功经验,达到企业适合的经营控制和管理策略的目的。从而更好的体现出软件的优势所在,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要做好会计电算化的起始工作
不管是大众商业软件还是企业自身开发的,又或者大众与自身开发相结合的软件,其特点都是处理数字信息方便、精确、快速。这也是目前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一大优势,在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开始之前,一定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在使用该软件的之后,在符合会计政策和基本原则的条件下,以自身企业的主要需求来初始化设置,之后输入数据,这一过程就类似于我们在购买新房之后,不改变其屋子结构的前提下,以个人喜好和追求进行房屋的内部装修和布局设计,都准备就绪之后进屋居住。
在开始建账的时候,会计工作人员要遵守财务会计制度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和体系进行仔细选择。此外,在进行设置会计科目的时候,不但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名称以及代码设置一级总账科目规定的那样,还要以企业实际工作业务为依据,设定二级科目、三级科目或者四级科目,使用简洁易懂的名称,遵循软件要求进行编码,在初始阶段尽量做到周全、仔细,由于建账之后,含有数据的科目不能进行名称修改以及编码。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使用中,一定要对会计软件的功能进行全面利用,比如:在新的会计科目中含有的代码段非常长,一级总账科目只有四位编码,每提升一级会多出两位编码,非常不容易记忆。但是软件自身就给出了帮助记码的独特功能,可以将经常使用的跨级科目以便捷的数字进行更换,这样不但可以增加会计凭证的输入速度,而且在提高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工作方面也都非常大的帮助。
(四)在会计电算化之后的财务安全问题要给予足够重视
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所以,企业一定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基础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包括合理设置会计人员的权限,每个人员的准确工作,员工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之后,就会防止发生贪污舞弊事件,避免企业在日常工作当中发生推诿和扯皮现象,企业不会在经济上造成本不应该发生的损失。在人工做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职务人员的分离、分设。与此点相同,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不同职务之间不能够由同一个人进行管理,应该对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制定相应的工作权限,通常情况下,企业中要设置系统管理人员、数据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审核人员、复核人员、出纳和财务主管等职位,每一个职位之间都是相互牵引的关系,又层层负责,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职责清晰,一旦发生问题或者损失都由相应的人员进行负责。
在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中明确要求,在企业建立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时候应该遵循几点原则:一是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以及企业自身情况来执行。二是内部管理制度应该具有全面性、广泛性和适应性特点。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相关的岗位应该实行分离原则。
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开始阶段,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其中内容要求,建立一个具有严格管理制度的体系。其中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职位要实行责任制:对财务出纳人员、证明编制人员(可以是软件操作人员)、核算记账人员、电算系统硬件的维护人员、电算管理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的工作责任进行严格明确的分配。
(2)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可以包括:确定计算机操作程序、给予权利、更改命令、对外提供有效数据、每日进行备份、操作规程管理等。
(3)企业制定的软件、硬件以及数据管理制度具体规定的内容包括:对财务系统所使用的计算机设备进行维护、修理、保养、使用环境、会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储存、修改软件功能、电脑故障的排出、日常运行产生的日志等。
(4)企业制定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包括:详细规定出对会计档案包含的内容、归档程序、查询方式手续、到期限销毁等。
(5)企业在电算化内部控制中的制度包括:严格执行岗位之间相互分离原则,对使用电算化之后的业务流程要进行明确执行,在软件操作中要实行权限管理制度,严令禁止出纳人员使用计算机操作,在会计人员撤离岗位的时候要做好手续交接必备的任务。
二、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中推行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会计电算化,应该采取适应自身企业特点和业务的发展软件。而且各级领导应该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操作和实践给予足够重视,不断克服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困难,使企业可以面向更好的发展前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