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预算会计改革方向的思考
文/李静宁 李素英
?? 预算会计,又称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它是一般会计原理在企业之外领域的应用,具体的说是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社会公众和经济组织提供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类公共机构、公益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系统。预算会计主体的社会作用是提供“公共产品”,它们的组织目标、财务资源的来源和分配机制有其自身规律,受托责任和业绩考核的内容也独具特色,因此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会计目标、会计事项、会计原则等方面均有较大不同,本文作者认为重点研究这些差异而不是过度寻求与企业会计的一致性,是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研究的应有的方向。
?? 一、我国预算会计改革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 1、会计主体模糊,界定标准不科学
?? 颁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以及通过对一些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之后,我国目前这一领域的会计主体较之以前有了不同,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 2、会计目标不明确,导致会计主体的经济行为脱离正确轨道
?? 提供公共产品是预算会计主体的首要目标,但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很难衡量,事业单位经常进入市场,不但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的机制和秩序,而且弱化了事业单位的目标,政府会计信息也因此受到歪曲。如何有效控制和限制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成为一个难题,这直接导致了预算会计方法和规范的内容经常扩大到企业会计领域,使人们误认为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发展方向应趋于一致,造成了对预算会计领域理论和实践的干扰。
?? 3、预算会计理论研究不足,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
?? 现在,会计界的一个误区就是如何处理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关系,有人认为应当一致,而强调一致性,损害决策相关性,仅仅讨论会计方法的一致性,忽视预算会计的特点和不同功能,本身就是错误的。运用和借鉴企业会计的一些会计原则和方法本身没错,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探讨和分析预算会计自身的会计方法原则的创新和应用问题。
?? 4、审计监督不力,未能形成科学的制约机制,使会计目标不能实现
?? 财务审计主要针对财务目标进行,由于预算会计的主体目标具有一定的非经济性,仅仅通过财务审计并不能揭示和暴露预算会计主体管理工作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如果缺乏必要的管理审计即对效率的认定,或者这种认定过于粗疏,则会缺乏改革的动力,不利于加强和改进预算会计工作。
?? 二、影响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社会原因分析
?? 1、预算会计会计主体组织目标的模糊是首要原因
?? 新形势下政府的职能,政府和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都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变化了。在国家管理体制转轨变形期间,市场经济意识对社会管理者的冲击,是导致管理弱于经济关系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政府过多的干预和参与企业的经济,把本来应该由市场调节的承担下来,这在经济发展的早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有力推动者,但当市场成熟后,还处于控制地位,使的政府无法集中精力从事公共建设的管理,而在本该有起自身规律的公共管理中,过多的采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和手段又成为一个惯性,导致政府管理的方法观念同其公共管理的目标出现明显的不一致。
?? 2、企业会计改革对预算会计的冲击造成了预算会计研究的动力不足
?? 企业会计改革研究,是我国会计研究的主战场,企业会计的研究和发展深入人心,由于旧的预算会计内容和方法有限,使得社会普通人群对预算会计学习研究的兴趣不高,特别是取消单独进行预算会计类的职称考试后,多数预算会计人员不得不把大量精力用于学习企业会计,在方法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上也过多的带上企业会计的痕迹。预算会计与预算之间的关系,也导致了预算会计研究内容和思路受到一定的束缚,维护国家预算的权威性使的人们对预算会计改革的认识不足,存在依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心理,忽略了预算会计本身的特性。另外,过于随意的让所谓一些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用企业会计制度,也削弱了人们对预算会计改革的必要性的认识。
?? 三、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方向的几点认识
?? 首先,应树立公共利益原则,在市场原则之外,建立正常的公共管理机制,保证预算会计主体组织目标的真正实现,为预算会计改创造良好的社会管理环境。
?? 其次,进一步明确和揭示预算会计主体的社会责任,改进预算管理改革,把公共事业与预算以及资金分配科学化,对于事业单位,在鼓励社会资金介入的前提下加强管理,防止有些部门组织以及个人借机生财,其中进一步明确其非营利性和非市场性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 第三,下大力气专题研究预算会计,不再简单争论一些表层问题,对预算会计命名和研究范围尽量明确和统一,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拓展预算会计研究的范围和新领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预算会计制度和理论体系。通过培养扩充更多具备预算会计以及政府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建立一只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预算会计队伍。
?? 第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为预算会计信息培养必要的信息使用者。通过建立健全必要的定期财务公开制度,为推进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动力。
最后,改善业绩评价体系,加强管理审计,从外部监督上规范预算会计的主体行为,促使其进行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做到真正的既“办好事”又“好办事”(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学院经管分院)